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炮轰”高房价 央媒集体出场

2010年04月21日11:11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房价连年走高,楼市却不断火爆,甚至一度流行“楼市崩盘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家中央级媒体,连续半月对房地产市场展开“接力”式炮轰,激起了楼市千层浪

  “炮轰”高房价 央媒集体出场

  □本报记者 吴力

  “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2006年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2007年房价飙升,2008年房价下降、地王频出。”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将会如何呢?

  有网友参照日本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炮制出“中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

  尽管“时间表”可能只是一种偶合的“预言”,并不足信。但从另一个侧面思考,“时间表”也给当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火爆”楼市下的怪象

  “每平方米2.12万元!”在4月份举行的北京春季房展会上,曝出了这一房价新纪录。整个房展会上,北京市内参展项目价格比同期上涨逾四成,而成交量却减少逾三成。实际上,住房价格居高不下,让购房者望房兴叹已不仅仅是北京房市的“病症”,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住房问题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难医之痛”。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的网民在线交流中透露:自己也蜗居过,并表示“但是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随即,关注高房价,调控房地产,住房问题成了今年两会热议的焦点。

  然而,房产市场的“火爆”景象仍在延续。凭借着住房的刚性需求,买房者对商品房市场的前景仍持乐观,这些卖房者包括了开发商和投资客等在内,而购房者的阵营却发生了分化,在房价一路攀升的态势下,有一部分人因为超出了承受范围,而选择了观望和期待;另一部分人则对房价下降信心渺茫,而选择了购房。在卖房者和买房者的这种心理博弈中,房产市场持续一路高歌前进。

  火爆楼市下,谁是高房价的幕后元凶?就在人们质疑之时,今年两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土地市场涌现出的三个新科“地王”,在全国掀起了巨大波澜。让人们惊奇的是,三个“地王”均出自“央企豪门”,而除了远洋地产外,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和中国烟草总公司原本并不属于房地产行业,但它们也杀入了地产领域,并夺得“地王”宝座。

  随后,舆论纷纷把央企指为抬升地价乃至推高房价的罪魁祸首。3月18日,国资委发出“禁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有人认为这是楼市“去泡沫化”的信号,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央企“金蝉脱壳”式的退隐。

  然而,对于央企退市,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解决,市场还有隐忧。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丰说:“央企也好,民企也罢,都可能成为‘地王’的制造者。”并表示,如果银根不调、“土地财政”不变,即使央企退出,土地市场的虚火仍将旺盛。

  央媒的重磅炸弹

  房价一路走高,房市一路火爆,这正常吗?房地产市场存不存在泡沫?存在的话,泡沫究竟有多少?泡沫的背后藏着几多风险?就在人们做着各种猜测和疑虑的时候,继新华社之后,几乎所有的中央级主流媒体纷纷出动,“接力”式地向房地产市场扔出了重磅炸弹。

  先是新华社从3月28日至4月2日,每天发表一篇新华时评,步步深入、针锋相对地评说了我国当下的房地产市场,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引起了轰动效应,被称为“六连评”。

  紧接着,《人民日报》分别在4月1日、2日和6日刊登了三组“追问中国楼市·民生三问”的报道,风格新颖,问题直指“房价”、“地王”和“预售制”;同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栏目在4月3日、4日和6日三天播发三条报道,分别介绍了日本、美国的住房解决办法,并对我国住房问题的解决做出引导。其他中央级媒体也都纷纷注目房产市场,迅速形成了一个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强大舆论场。

  新华社的报道从一开始就指出了房地产市场急剧膨胀的弊病,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红火景象”,并犀利地指出政府靠卖地财政发展经济,透支了未来,发展必将难以持久。接着,文章“揪”出了囤房炒房的炒房投机者,紧随其后,高房价中的“腐败成本”也被公开痛批,之后,笔锋直落“土地招拍挂制度”。至此,久为世人诟病的高房价幕后推手被一一揭批,大快人心。但是报道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揭批的层面,而是更进一步地做了举措思考。最后两篇新华社报道回马一枪,再讨“土地财政”,言辞犀利,并为税收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杠杆作用正位,期待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房价今年会怎样”、“‘地王’会不会消失”、“预售制能否取消”,人民日报采用编辑和记者问答的形式,简洁明了地做了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三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派记者海外采访,报道了日本年轻人租房、美国人的小户型房以及美国政府稳定房价的措施等,从住房观念和国家政策上做出了舆论引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关注疯狂房地产”开题,指出房市怪象的同时,提出用房产税遏制房价上涨,并对住房保有税做了探讨。

  激起千层浪

  中央媒体炮轰某个产业,阵容之强大,措辞之激烈,实属罕见。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就说:“中央媒体有更多、更强势的话语权,但很少炮轰过某个行业。这次把房地产行业作为炮轰的对象,是破天荒的事。”

  “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上的讲话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说真话”,成了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词汇。中央媒体对房地产市场的积弊痛作揭批,迅速引起了舆论的如潮好评。

  “研究适时开征物业税”,4月初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了温家宝总理《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的文章;4月6日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工作重点包括完善房产税制度。中央重要决策者和部门在不同场合共同提到了物业税,房产市场不禁浮想联翩。

  综合中央媒体和部委动态等消息,也有人称物业税方案已经落实,且将在京沪穗渝进行试点,一时间,“上海拟开征住房保有税”的说法牵动着房市的神经。随后,房地产市场再次陷入调控观望期,让许多刚准备出手买房者出现“再等等”的想法。

  有媒体把中央媒体的“接力”炮轰,归结为股市房地产板块近期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提出中央媒体炮轰房地产市场是不是“上级授意”的疑问。

  “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老百姓的呼声。但无疑也表达了一种政府的态度,表明政府要下定决心进行调控。”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的评说,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

  不过,新华社国内部评论室主任张建高在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并无高层授意”。张建高说,因为来自代表、委员对房价快速上涨的声音比较强,所以在两会刚结束,就开始了系列评论的策划。并表示“主要是出于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他们才策划这组评论。

  同时,也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人民日报》的此次房地产系列报道在两会之前就已经推出,并没有来自高层的授意或者提前预知相关政策变化,而是针对当前楼市热点而实施的报道策划。

  我不认为他们的炮轰对中国的房地产健康稳定的发展会产生多大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市场有市场的规则,而不是人多了就符合客观事实。”牛凤瑞认为“炮轰”也许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时的舆论作用,但产生不了实质性的效果。■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