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发灾难财折射慈善尴尬

2010年04月21日11:12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发灾难财折射慈善尴尬

  □ 王旭东

  【话题靶子】青海省公安厅指挥中心主任田旭17日介绍,近期,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有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网络邮件发布虚假的募捐慈善机构名称、地址、账号等信息,诈骗救灾款物。为防止不法分子假借救灾之名进行诈骗活动,请将您的捐助善款汇至政府部门公布的指定机构账号,赈灾物资直接运送至政府部门指定地点。(4月18日《新京报》)

  严打发灾难财者,是必须的。捐款捐物到“政府部门指定”的账号或地点,在现有的慈善机制下算是很安全很保险的,但是依然没有突破政府主导慈善的模式。对于在抗击汶川大地震中,“地震善款可能八成流入财政专户”,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回应说,公众把资金捐给慈善组织,但最后还是由政府来执行项目,这是个很现实的体制问题。由政府主导甚至是主宰的慈善机制,其弊端早已暴露无遗。

  政府主导、主宰的慈善事业已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不仅发展缓慢,在及时性上又慢半拍,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民间的慈善力量与潜能受到机制的约束,成为“长不大的孩子”。之所以出现不法分子发布虚假慈善机构名称和账号等,很大程度上缘于民间合法的、让民众熟知的、具备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慈善机构缺乏,这才让不法分子钻了机制的空子。“发灾难财”也折射出慈善机制之弊。

  有人说: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上,“公退民进”就是对公民社会的“慈善”。公民意识的增强、公民责任的自觉、公民理性的成熟,都将是促使公民社会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力量。玉树地震之后,民间救助能量再一次迅速聚集,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向玉树“释放”,这是公民爱心的浇灌,这是公民社会责任的涌动。但是,受到现行慈善机制的束缚,民间的慈善能量、慈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新机制才能带来新活力。有评论认为,慈善事业的非政府特性,决定了慈善应走向广阔的社会,慈善的生命力在于民间。其实,消除慈善机制性弊端,可以实现双赢。一是,政府逐步从慈善事业中“退出”,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节省更多的行政成本,做自己“有限责任”内的事;二是,让慈善根植于民间沃土,尽快长大,所谓公“退一步”,海阔天空任“民”跃。慈善的“公退民进”新机制必须孕育而生,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