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苦肉计”做空自己 美对冲基金黑幕揭秘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4月22日09:05
  美国高盛集团涉嫌欺诈案,揭开华尔街金融衍生品CDO(抵押担保债券)运作的神秘面纱一角。

  美国独立调查网站ProPublica一篇报道揭示,名为“磁星”(Magnetar)的一家对冲基金通过操弄这种金融工具,不仅延缓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时间,还放大了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证券价格崩溃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

  “磁星”横空出世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期间,华尔街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基于抵押贷款的CDO金融衍生品。这款金融工具把相关抵押贷款证券化,重新打包后出售给各级投资者。只要房地产价格继续上升,产品链末端的抵押贷款人有偿付能力,CDO投资者将坐享地产市场带来的红利。

  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始进入加息通道,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到2005年下半年,房地产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累积的风险越来越大,投资者开始对那些CDO产品敬而远之。

  ProPublica在这篇报道中说,如果房地产市场泡沫由此戳破,一场金融危机可能提前触发,但破坏程度将远逊于2008年那场导致经济大萧条的金融风暴。

  然而,一只设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对冲基金于2005年春粉墨登场,改变了美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可能发展轨迹。

  这只对冲基金的发起人亚历克·利托维茨早年是对冲基金“城堡”(Citadel)的明星经理。2003年,利托维茨从“城堡”出走,出于职业伦理,他承诺前东家两年内不涉足基金投资。

  两年“保密期”过后,时年38岁的利托维茨成立“磁星”基金,成功募集到17亿美元。他对员工的要求简练实用:找到赚钱模式,然后不断重复这一模式。

  利托维茨的左膀右臂是纽约人斯奈德曼。两人着手从华尔街抵押贷款证券市场寻觅“猎物”。他们很快把目标锁定为全球投资者趋之若鹜的CDO市场。

  重新激活市场

  按照风险和收益的正相关关系,CDO投资者分若干等级。上端投资者享有优先分配权益,风险低,但收益相对也低;处于最低端的投资者风险最高,收益最高。

  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期间,次贷相关证券首先出现风险敞口,由这些次贷证券构成的CDO产品率先滞销。

  利托维茨的“磁星”基金适时扮演了救世主角色,高调声称要大手笔投资高风险CDO产品,给华尔街众多开发CDO的金融机构和CDO独立经理人注入一针“强心剂”。

  曾经为“磁星”设计一款CDO产品的比尔·托姆利亚诺维奇告诉ProPublica记者:“到2005年底,人们普遍认为CDO市场将出现停滞。磁星的一系列交易重新点燃市场热情。”

  CDO市场再度活跃起来。ProPublica调查显示,2006年春至2007年夏,“磁星”参与投资30只CDO产品。利托维茨是天文爱好者,他参与的大多数CDO产品以星座或天文学词汇命名。ProPublica已具体确认26只“磁星”基金系列的CDO产品。

  “磁星”的合作和交易对象包括美林、雷曼兄弟、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巨头,以及德、法、日本等国银行。其中有高盛案中损失惨重的德国金融机构IKB。

  神秘金融“炼金术”

  “磁星”并不直接设计和发行CDO,而是交给第三方CDO经纪人,以回避对这款产品和投资人的法律义务。

  一些CDO经纪人很快发现“磁星”的非同寻常之处。一般而言,CDO投资人会要求选择风险较小的抵押贷款证券放入盘子。但“磁星”反其道而行,通过暗示等方式,施压CDO经纪人选择高风险抵押贷款证券。

  其中奥妙在于,“磁星”基金购入高风险CDO同时,建立大量头寸,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DS)卖空自身持有的CDO,并更大量地“裸卖空”自己并不持有的CDO产品。

  信用违约掉期相当于为CDO买保险。一旦CDO投资亏损,“磁星”仍能全部回收投资。举例说,“磁星”投资5000万美元购入一款CDO产品,同时通过CDS做空这款总额达10亿美元的CDO。只要赌对方向,“磁星”在损失5000万美元表面投资同时,能通过做空获利10亿美元。

  所以,对于“磁星”而言,唯恐房地产市场不崩溃。

  美国房地产泡沫期间,做空者并非只有利托维茨和他旗下的“磁星”基金,但利托维茨的独到“炼金术”令华尔街叹为观止。做空需要本钱,且需不断加码,一些同样看空次贷市场的投机者因为在市场崩溃前本金耗尽,未能如愿获利。

  利托维茨却利用投资CDO所获高风险回报,源源不断地把“红利”注入到空头头寸,而最终CDO崩盘同时,也就是利托维茨的收获期。 不久,华尔街银行家和CDO经纪人明白了“磁星”基金的手法。时至今日,华尔街一些经纪人仍以“敬畏”的口气谈及这种“自体造血术”。

  高盛涉及的欺诈案中,其合作伙伴保尔森对冲基金以同样“做空自己”的手法获得暴利。ProPublica评论,相比之下,“磁星”把这一手法“流水线化”,“工业化”,制造出更多、规模更大的CDO产品。

  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金融大崩盘如期而至。次贷证券及其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损失高达400亿美元。这些损失最终由分布全球的投资者、银行及纳税人“埋单”。

  ProPublica调查发现,仅摩根大通在投资“磁星”一款CDO产品中就损失8.8亿美元,而“磁星”获利2.9亿美元。

  崩盘前全身而退

  更绝的是,早在市场崩盘前,“磁星”基金就已全身而退。2007年3月,“磁星”把手头持有的大约9.02亿美元高风险资产打包成一款CDO产品,以相当于五折的价格出售给日本瑞穗银行。

  这笔交易达成6个月后,评级公司惠誉下调几乎所有CDO产品的评级。到2008年1月,“磁星”售出的这款CDO产品已经处于违约状态。根据“磁星”和瑞穗银行事先达成的协议,“磁星”无需回购,瑞穗独吞苦果。

  到2007年底,“磁星”管理的资金已从两年多前的17亿美元暴涨至76亿美元。作为“磁星”基金发起人,利托维茨个人这一年斩获2.8亿美元收入。

  ProPublica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注意到“磁星”基金在CDO市场扮演的角色。“磁星”在一份声明中承认证交会工作人员来了解过情况,但否认这一调查针对这家公司。(冯武勇) (来源:新华网)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