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党员突击,震区党旗分外红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4月23日07:11
  历史将永远铭记,2010年4月14日,北纬33.2度,东经96.6度,青海玉树,山崩、地裂、残垣、断壁……

  历史也将永远铭记,危急关头,困境绝地,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挺身而出,用双手筑起伟大的精神长城,托举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

  继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玉树大地震,再次吹响了人民军队“生命大营救”的号角。在这支被誉为“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钢铁队伍里,有在抗震救灾一线领导和团结三军将士英勇奋战的数十个团以上党委和数百个基层党组织,以及连续突击的数千名共产党员。先锋队的力量,在关键和危难时刻展现;战斗堡垒,在战场制高点集结;“跟我来”,成为灾区最响亮的动员号令。

  参加玉树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抗震救灾作为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实际行动,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具体实践,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英勇奋战,以忠实履行使命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展示了军队党的先进性。

  党员突击 处处可见

  先进不先进,行动来体现。抗震救灾无疑是对军队党的先进性最直接最现实的考验。

  灾情发生后不到10分钟,武警玉树支队由团营职党员干部带队的40个搜救小组,就赶到重灾区抢险。他们不顾余震带来的种种危险,立即投入搜救。紧接着,由6名党员干部牵头的医疗救护小组,第一时间在支队营区内设立了临时医疗站。

  危急关头站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去。在抗震救灾现场,像这样的党员突击队随处可见。4月17日12时,西宁通往玉树的国道歇武镇段一座桥梁梁板出现裂缝,这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随时可能瘫痪。武警某部大队长董林率先卷起裤脚跳进刺骨的河水中,带领党员突击队员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终于架设起一座便桥,确保救援车队畅通无阻。

  武警玉树支队直属大队副教导员颜益权,今年已被确定转业。然而,当他得知玉树发生地震灾害的消息后,急忙从老家赶往玉树投入抢险救灾。正在休假的支队通信股参谋任炳勤,原计划在16日举行婚礼,却毅然坐上归队的汽车。二中队士官党员昂文索南家在结古镇西杭路,在这次地震中他的叔叔不幸遇难。他不为家里的事而分心走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救灾中。救灾第一天,他一人就从废墟中救出9名受困群众。武警8653部队“党员突击队”年龄最小的队员杨鹏,今年3月份刚刚入党,抗震救灾以来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甚至两天只吃一顿饭。

  共产党员是崇高的荣誉,光荣总是与先进性的具体实践紧密相连。据不完全统计,在救灾战场上,飘扬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200多个“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在万余人的救灾大军中,有不少党员家在灾区,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家庭遭灾、亲人伤亡的痛苦,奋战在抗灾一线;地震发生后,先后有数百名党员主动中断休假、推迟婚期,甚至自费乘飞机、坐出租车,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这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共产党员,哪里最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哪里最艰苦,他们就战斗在哪里,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干部中流砥柱的风采。

  坚强堡垒 顽强战斗

  灾区就是战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总是建立在战斗打响的地方。面对抗震救灾复杂的情况、危难的考验,党的旗帜必须第一时间插上救灾战场的制高点,让战斗的队伍迅速集结。

  玉树地震发生后,根据上级命令,第二炮兵某旅党委迅速召开党委全会,研究部署部队抗震救灾工作。4月15日下午,部队先遣人员到达玉树灾区后,立即展开救灾前期准备工作。4月16日下午,部队第二批救援力量到达后,及时成立了部队临时党委和13个机关、基层临时党支部,建立了“三个到一线”制度,即灾情调研到一线、任务统筹到一线、现场指挥到一线。

  与救灾任务相适应的领导方式、组织活动样式、激励政策,成为震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倍增器。第二炮兵某旅临时党委指导机关制定了《执行任务中干部考核管理实施办法》、《抗震救灾期间部队管理规定》、《立功创模意见》等,设置“抗震救灾英雄榜”,组织官兵广泛开展“争当抗震救灾尖兵”、“争当优秀党团员”和“火线入党”活动。先后树立和宣扬了“搜救能手”牛福全、“高原神针”陶硕、“双语翻译”彭措扎西等一批先进典型,并发展了12名优秀团员青年火线入党。

  兰州军区某部把一线基层党支部书记请上党委会,让来自最前沿的情况直接进入党委决策;成都军区某部在领受护送百姓转移任务后,先和当地乡党委召开联席党委会。

  “坚强堡垒”顽强战斗,共产党员奋不顾身,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截至目前,已有上千名青年团员在震区作出了他们人生无悔的选择——递交入党申请书。今年18岁、当兵两年的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营救组一组组长向开成,多次出生入死完成搜救伤员和抢运物资任务,先后从废墟中救出3人。22日,他被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

  领导干部 立身为旗

  在抗震救灾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部队;哪里有部队,哪里就有领导干部的身影。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许多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成为广大参战官兵的主心骨,带出了一支支累不倒、摧不垮的救灾铁军。

  4月14日8时10分,闻知灾情,武警青海总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1小时后,总队长谢才书率总队前指和1000名紧急集结的官兵奔赴灾区一线,成为地震后第一个带队驰抵灾区的将军。当晚19时,谢才书冒着余震危险,现场指挥部队展开救援行动。在连续8天的抗震救灾战斗中,他一次次冒着余震的威胁和滚石频落的危险,翻山越岭,徒步赶往各个重灾区指挥救援。抢险部队每向前推进一步,他带领指挥中心就跟进一步。

  4月15日上午,由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官兵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在结古镇一所宾馆搜救。冒着楼板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救援队副总队长刘向阳带领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5个小时,成功救出4名幸存者。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干部一根标杆。某旅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第二炮兵部队,也是目前抗震部队中搜索位置最远、参与行动最多的一支队伍。旅长李保弟每天指挥10余个搜索小分队500多名官兵连续突击,勇挑重担。武警青海总队四支队支队长屈明刚因脑出血刚做完手术,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党员突击队不分昼夜地开展救援,地震当天就救出100多人。长年从事高原病诊治的四川阿坝军分区医院院长仁真,带领53名医疗骨干成立党员突击队,发挥懂藏语的优势,一边治疗伤员,一边做心理疏导工作。

  领导干部立身为旗,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感召部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搜救行动中,没有大型机械,官兵就用手刨,用肩扛,不少战士的手上磨出了血,却没有人叫苦叫累。

  “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共产党员”的胸牌和袖标,处处赢得老百姓赞许的目光。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在灾区传诵,人民群众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了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