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副局长:改善宏观调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0年04月23日08:31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曾丽瑛同志在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的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审汇编2009年度全国粮油统计年报,研究分析2010年粮食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并公布全国粮食统计工作综合评比先进单位和个人考核结果。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对这次会议做了重要批示,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粮食调控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异常波动,面对稳定粮食市场的巨大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和粮价基本稳定,顺利完成了积极收购促增收,抓好销售保供应,充实储备增保障,加强调控稳市场,健全统计强基础等重点工作任务,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保供应稳市场,调控效果显著
1.政策性粮食销售顺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市场需求、价格走势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等情况,合理安排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等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工作,全年共成交政策性粮食1310亿斤,有效保证了市场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一是进一步完善交易办法。积极推进批发市场联网交易,加强结算管理,简化出库手续,促进竞价销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全国开展联网交易的粮食批发市场已增至23个,2009年累计成交国家政策性稻谷185亿斤、小麦796亿斤、玉米326亿斤、大豆3亿斤。二是合理确定销售底价。3次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的竞价销售底价,适当下调进口小麦和国家临时存储籼稻竞价销售底价,及时发出明确信号,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三是适时调整粳稻销售方式。为保障粳米市场供应,春节后,采取国家临时存储粳稻对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等5个主销区的重点加工企业以定向方式进行竞价销售。目前共成交临储粳稻8亿斤,对遏制粳稻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对东北地区玉米、大豆加工企业实行定向销售。及时安排将部分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划转给地方,定向销售给加工企业,有效解决了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加工企业的用粮需求。
2.跨省移库进展顺利。2009年,国家分批下达了临时存储粮跨省移库计划181亿斤,已全部按时完成。今年以来,已分4批下达国家临时存储等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105亿斤,目前调运工作进展顺利。政策性粮食的跨省移库,不仅缓解了主产区收储压力,充实了销区库存,改善了库存地区结构,而且对稳定市场预期、满足市场需求、保持价格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3.产销合作步伐加快。粮食产销合作继续健康发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多次举办产销衔接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精品展销会,全年共签订购销合同400亿斤。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福建七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等已成为粮食产销合作领域的品牌。去年,国家对南方16个饲料消费省份的定点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购玉米给予补贴,继续对关内销区采购东北粳稻(大米)入关给予运费补贴。截至目前,南方饲料企业采购东北地区2009年新产玉米218亿斤,关内销区采购2009年新产粳稻(大米)60亿斤,有力地推动了产销衔接,促进了区域平衡,搞活了粮食流通。
(二)积极抓好收购工作,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1.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顺利。2009年国家再次较大幅度提高了最低收购价水平,我局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2009年小麦、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进一步完善预案启动机制和补贴机制,细化具体操作措施,确保了预案的顺利实施。2009年,6个小麦主产省全部启动执行预案,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4省启动了早籼稻预案,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6省启动了中晚稻预案。粮食收购期间,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收购工作,协调解决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收购工作顺利进行。据统计,2009年共收购最低收购价粮966亿斤,同比增加95亿斤,基本满足了农民的售粮需求。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临时收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创新油菜籽托市收购机制。2009年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创新托市收购机制,对17个省份的地方油脂加工企业和有关中央直属企业托市收购油菜籽给予补贴,引入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作用。截至2010年2月底托市收购执行期结束,中储粮委托企业、中央和地方委托油脂加工企业共托市收购油菜籽142亿斤,对发展油料生产和扶持国内加工企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改进东北地区秋粮临时收储办法。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和大豆继续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同时积极引入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对三省一区一定规模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入市收购大豆给予补贴,对南方饲料消费省份的定点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到东北地区采购玉米给予补贴。截至2010年3月底,各类企业共收购2009年产玉米712亿斤、大豆134亿斤。此外,国家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达了2009年产小麦临时收储计划,实际收购21亿斤。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落实,对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积极帮助受灾地区妥善解决芽麦收购等问题。2009年部分地区受连阴雨天气影响出现芽麦问题,我局和有关部门迅速派出工作组赴灾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芽麦收购的相关措施。明确将5省36个地市不完善粒在20%以内的等内小麦列入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对不完善粒超过20%的芽麦,要求各地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适当补贴、严格监管”的原则,统一组织好专项收购,切实保护受灾地区农民利益。考虑到部分地区灾情较重,中央财政还对损失较大的农户给予了适当的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芽麦收购问题的妥善解决,减少了农民灾后损失,有效防止了芽麦地区的“卖粮难”问题。
4.指导企业积极开展多渠道收购。各级粮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指导协调,督促各类企业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特别是未实行托市收购政策的地区,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企业开展市场收购,自主经营。一方面,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主动掌握粮源;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搞活粮食流通。初步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5756亿斤(原粮,下同),有力地支撑了粮食市场价格,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另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小麦、稻谷按最低收购价实行敞开收购,并分别给予每公斤0.2元和0.21元的直接补贴,对油葵实行了保护价收购,这些措施使农民增收约20亿元。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区进一步完善储备订单与补贴收购相结合的办法,较大幅度提高了补贴标准。初步测算,2009年国家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带动粮价合理回升,促进农民增收400多亿斤,为扩大农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完善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调控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积极做好中央储备粮油增储和轮换工作。适当增加了大豆和食用油储备规模,中央储备粮油库存进一步充实,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加强对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的指导,及时下达年度轮换计划并督促实施,同时要求储备粮轮换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稳定市场粮价的需要。到2009年末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实际完成95%左右,保证了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质量完好。
二是地方粮油储备规模进一步落实。2008年我局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了地方储备粮指导性计划,2009年又下达了食用植物油地方储备规模指导性计划。2009年9月和2010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对地方储备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以督促各地抓紧充实地方储备。到2009年末,地方储备粮油库存数量明显增加,成品粮油(包括小包装)数量也有所增加,储备品种结构继续得到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地方政府市场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粮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本地区粮食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健全应急保障体系,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做好应急保障工作,我局派出工作组赴部分省(区、市)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并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了专项检查的有关情况。此外,按照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有关要求,我们对当前粮食应急状态分级标准进行了评估分析。
(四)粮食统计工作稳步推进,市场监测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各级粮食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及时准确地报送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分析报告,较好地完成了粮食流通统计调查任务,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一是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根据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要求,适时调整统计内容,先后对油菜籽主产区、东北地区和南方饲料消费省份安排了新的统计调查任务,及时增设采购进度和统计报表,了解掌握最新情况。各地粮食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统计制度,保障了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的顺利开展。
二是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质量继续提高。2009年是开展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各地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和抽样方法,提高调查质量,圆满完成了调查工作。调查结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分析粮食形势、研究制定粮食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是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开始起步。2009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基本掌握了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产、消、调、存、进出口等情况。由于食用植物油流通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较高,开展这项调查难度很大。不少省份努力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做好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掌握了不少活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积累了经验。
四是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统计账务检查工作顺利完成。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清仓查库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做好清仓查库统计库存分解登统和整合基础工作的同时,选调大批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统计骨干参加清仓查库各阶段的检查,协助编制清仓查库总结报告,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清仓查库有关工作任务。
五是粮油市场信息监测进一步加强。按照统计制度规定,加强报表管理和统计分析,定期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粮食购、销、存变化情况。收购旺季,适时调整监测频率,及时上报收购进度、市场价格等信息。密切关注各地粮油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信息监测直报点的布局和数量,随时掌握粮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动态。继续加强对国内大米市场的监控,建立了大米市场信息监测旬报告制度,及时反映大米市场监测情况,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市场监测信息。
此外,进一步加强对粮食流通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调控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组织开展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完成了《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研究报告》。加强对粮食供求和市场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粮食购、销、存及价格等变化情况,及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专题分析报告,提出宏观调控措施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新粮上市前,召开主要粮食品种购销工作座谈会,认真分析粮食生产、购销形势和价格走势,对收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开展与粮食流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参与了《全国增产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开拓进取,扎实做好2010年粮食宏观调控各项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粮食宏观调控任务十分艰巨的一年。2010年粮食调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提出的“发展产业壮实力、加强调控保安全”的基本思路,准确把握国内外粮食供需形势,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着力提高粮食宏观调控水平,努力保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实现抓好收购促增收、保障供应稳市场、加强调控保安全的目标,推动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科学发展。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分析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适时适度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分析粮食供求形势,促进粮食总量、区域和品种平衡。近年来,国际国内粮食供需发生深刻变化,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保证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临较大压力,这要求我们在粮食调控工作中要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未雨绸缪,及早谋划。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和进出口变化情况的分析预测,准确判断粮食供求形势发展变化趋势。既要分析供求总量,又要研究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既要分析国内市场,又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注重当前,又要兼顾长远。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市场,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增强粮食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做好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编制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是2010年的一项重要任务,粮食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近我局召开的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此作了具体部署,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要结合本地区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确把握粮食流通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合理确定分阶段的调控目标,明确具体调控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规划提出的任务和措施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同时要深入研究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相关重要问题,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适时召开主要粮食品种收购形势座谈会,指导各地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为做好今年的粮食收购工作,在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上市前,我们将继续组织召开主要粮食品种收购形势座谈会,深入研究分析粮食生产、收购、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并对收购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和安排。
(二)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工作,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
今年国家继续提高了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国家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2010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同时,今年国家将继续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并进一步创新收储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托市收购的积极性。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省份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将有关政策传达到基层。要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缩水。各地要督促粮食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方便农民售粮。要加强对收购工作的组织协调,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情况,相互支持,齐心协力,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共同完成好今年粮食收购任务,让政府放心,让农民满意。
(三)认真搞好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一是继续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和出库工作。按照《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的有关规定,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市场价格情况,继续分期分批安排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等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请各地督促有关承储企业认真履行合同,严格按规定积极出库,保证销售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强对交易过程和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干扰客户正常交易和设置障碍影响粮食出库的承储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主销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本地区购粮企业,加快提货进度,及时加工投放市场,保证市场供应。
二是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做好国家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工作,是解决主产区仓容不足问题、保证储粮安全和确保粮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粮食库存布局,充实销区库存。对今年国家安排的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中储粮公司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调运进度,有关省级粮食部门要协助做好出库、发运、接收、入库和监管等工作,争取按时完成移库任务。以后将根据市场调控需要,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工作。
三是积极推动粮食产销合作,促进粮食区域平衡。要继续做好关内销区到东北地区采购粳稻(大米)、玉米的运输工作。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好已签订的购销合同,督促买卖双方认真履约。销区粮食部门要及时掌握运输需求,并按时函告产区粮食部门。产区粮食部门要加强与铁路、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及时提报运输计划,共同做好粮食运输工作。要积极推动产销合作,鼓励产区与销区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努力提升产销合作水平,促进粮食有序顺畅流通。
(四)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增强宏观调控物质基础
一是完善中央储备粮体系。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完善中央储备粮轮换机制,继续推进中央储备粮轮换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使中央储备粮轮换与宏观调控要求相适应。进一步搞好产销区中央储备粮的合理布局,适当增加库存薄弱地区的中央储备粮库存。继续调整和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适当增加稻谷特别是粳稻的储备数量。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理顺国债投资建设粮库产权和管理关系的后续工作。
二是进一步充实地方粮油储备。目前,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总体落实情况较好,而食用植物油储备规模落实到位率仍然较低。国家有关部门已对地方储备粮油落实情况进行了两次通报,今年这项工作将继续开展下去,并将有关情况报国务院。各地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按要求抓紧落实,原则上要在2010年内将地方储备粮油全部落实到位。已经落实到位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地方粮油储备规模,不受指导性计划的限制。各地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粮食应急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方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库存。京、津、沪、渝等大中城市及敏感地区,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数量要确保10天以上的供应量,并要有一定数量的小包装粮油储备,保证应急工作需要。要在贫困地区建立必要的地方粮食储备,以增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
(五)大力加强粮食统计工作,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在今年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就加强部门统计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我们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级粮食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围绕“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项统计工作,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发展和建设,切实做好今年的粮食流通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粮食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统计调研和分析,重新修订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要围绕粮食统计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分析我国粮食流通发展形势,积极撰写统计分析资料,提出调控政策建议。《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需要在今年再次修订,希望各地积极探索粮食统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统计制度的修订建言献策,共同把统计制度修订工作做好。
二是做好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2009年度社会粮食、食用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仍然是今年粮食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要加强领导,坚持科学调查、依法调查,建立健全调查质量控制体系,加大对重点数据审核抽查力度,全面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国内粮油供需状况。要抓紧完成数据汇总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工作,进一步增强时效性。
三是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分析,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信息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及时调整监测频率和密度,提高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准确分析和预测粮油市场走势,增强调控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旱灾严重,已影响到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粮食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对发现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针对旱灾对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供求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应及早进行研究分析。
四是组织开展粮食统计巡查,完善粮食信息发布制度。今年是新《统计法》实施的第一年,各级粮食统计机构要切实履行好《统计法》赋予的统计监督职责。我们将选取部分省(市)组织开展粮食统计巡查。重点检查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切实推进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粮食信息发布制度,丰富信息发布内容,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正确引导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
(六)进一步健全粮食应急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体系,细化和完善地方粮油储备应急动用方案,健全应急粮油加工和供应网点体系,保障应急能力。特别是大中城市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包括部分小包装成品粮油,确保随时投放市场,保证应急需要。目前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旱灾十分严重,一些地区夏粮面临绝收,粮油供给存在一定压力。受灾地区粮食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落实好本地粮油货源,加强粮油调运和调配,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特别是对因灾农村缺粮人口要摸清底数,及早安排落实粮源,保证供应。各地要密切关注当地主要粮油批发市场、重点零售企业的粮油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做好启动预案的各项准备。当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时,要按照《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和本地区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启动预案,投放地方粮油储备,平抑市场价格,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当前,要认真落实粳米市场保供稳价的有关措施,必要时要及时投放成品粳米地方储备,保证供应,稳定价格。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粮食调控工作,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服务“三农”,促农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推进粮食宏观调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