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的医生正在为灾区孩子诊治。南方日报特派记者丁玎摄 |
4月21日,全国哀悼日,西宁大雪。早上10点钟汽笛齐鸣,41岁的周东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里,低头默哀三分钟。
作为广东赴青海抗震救灾医疗专家组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他和队友已经在西宁呆了6天。他们曾满怀激情,请命要上玉树前线,但却被卫生部拦了下来,要求他们进驻西宁三家大医院,指导救治从玉树转运出来的重伤员。
卫生部医政司官员认为,从两年前率先挺进震中映秀,到这次留守西宁救治重症,广东医疗队的“从冲到守”,恰恰反映了“中国式救援”的理性进步。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救援,南方日报记者两次跟随广东医疗队深入灾区,见证了中国灾难医学救援的蹒跚起步。有急救专家指出,中国的灾难医学“只有框架,没有体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坦言,广东至今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救灾医学队伍。
■在灾区紧急救援中,来自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医院专家反倒不如有的煤矿医院医生管用
■第三军医大创伤外科王正国院士说,由于对震后特殊伤情缺乏认识和经验不足,发生了多例解救后早期死亡
■有急救专家指出,中国的灾难医学“只有框架,没有体系”,广东至今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救灾医学队伍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