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海玉树地震 > 青海玉树地震消息

震区首所帐篷中学开课 汶川学子致信玉树同龄人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4月24日00:12

  《新闻1+1》2010年4月23日完成台本

  ——地震灾区的孩子们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在地震过后的玉树虽然天气寒冷,余震频发,而且还不时有沙尘暴的侵袭。但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一阵阵读书声还是从废墟边、帐篷中、板房里不断传出,给震后的玉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生机。

  (播放短片)

  同期:

  根据安排,4月23日灾区高三学生全部复课,高一、高二学生相继复课。

  4月25日,中职学生分别在当地和西宁复课。

  根据学生意愿,将会有部分灾区学生转移到西宁就读。

  青海省教育厅正在组织一个紧急的会议,要为所有学校需要的帐篷、课本、桌椅以及老师的……

  而灾区所有的学校会在月底之前全部复课。

  解说:

  今天,第1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的日子里,玉树灾区的帐篷学校中已经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所有高三学生今天都已经坐在了课堂里全面复课。

  地震之后,在拯救生命的同时,让孩子尽快回到课堂的努力也从未停止,学校率先复课是玉树重新站立起来的一个标志。

  字幕提示:

  4月17日,震后第三天,玉树州孤儿学校复课,是灾区第一个复课的学校……

  4月18日

  记者:

  震后第五天,在成都民兵的帮助下,震区的第一所帐篷中学终于开课了。

  学生:

  我们要正常的上课,我很想念书。

  字幕提示:

  他们的第一课的内容是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4月21日

  记者:

  今天虽然是地震后的第七天,但玉树州民族技术学校高中部已经在第三完小的操场上正式复课。

  李艳(玉树职业学校教师):

  不在泪水中渡过,要面对现实,要更加坚强、更加努力学习!

  字幕提示:

  他们第一课的内容是:自强,努力!

  王予波(青海省教育厅厅长):

  我们月底之前做到以校为单位开始复课,要把复课的旗帜树起来,让孩子们逐渐开始走入正常。

  灾民:

  证明着,就在这悲伤与灾难刚刚过去,希望永不磨灭,这不是简单的复课,而是代表着勇敢的玉树人民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奋斗不止的信念!

  主持人:

  好,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的主任王文忠先生。

  王先生您看,在这次玉树地震以后最快,就是在震后第四天学校就开始复课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关口,复课对于经过这场地震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王文忠(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主任):

  上课对于孩子来讲就像成年人的工作,孩子们开始复课了,就意味这他们的生活开始逐渐走上了正轨,对于他们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

  就是意味着一切已经正常了,这是一个标志?

  王文忠:

  对。因为灾难之后首先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破坏了人们的这种社会关系、社会连接。上课后,首先孩子们跟同伴建立了联系,跟老师们建立了联系,开始了正常的活动,这是创伤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

  主持人:

  王主任,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两张照片,这是前一段时间新华社记者拍摄的。

  我们来看一下,这张是小姑娘从废墟里面找出了自己的课本。要说一下的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已经在这次地震中不幸丧生了。

  我们再来看一张照片。这三个小孩本身是互不相识的,但是就在这个安置点里面,几本书把他们连接在一起,迅速地成为了好朋友。

  这两张照片是新华社记者抓拍的,这只是震后孩子的一个图景。在这个时候,刚才我们说学校对孩子意味着什么,现在书对孩子们又意味着什么?

  王文忠:

  书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物品,也是孩子们最常用的物品。从心理学上来讲,它对孩子是一种心理上依恋物,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孩子在痛苦的过程中间,在创伤的过程中间,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对于他是非常有意义的,给他带来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

  主持人:

  刚才看短片里面,孩子们震后的第一课读的内容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样的内容对于孩子们这种心理上的恢复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文忠:

  关键在于上课的老师,他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我相信,上这门课的老师经历了这种灾难,他看到了周围的创伤,他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完全是恰如其分地感觉到了艾青的那种哀伤。

  主持人:

  您的意思就是说,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尤其在这个时候能够影响孩子。但问题是,很多老师也是跟孩子一样共同经历过这次创伤,不管是心灵上的还是身体上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求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而且还有很多要求给他们,对他们的要求会不会太高了,太苛刻了?

  王文忠:

  所以说,老师作为地震之后的一个“枢纽人群”。他本身经历了创伤,同时又肩负着安抚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责任以及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说为什么那么多的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关注灾区,同时到学校去开展一些活动,正是为了加强这些枢纽人群的能力。

  主持人:

  这个时候老师叫做“枢纽人群”,他们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很大,他们要教孩子们如何坚强,如何生存下去。但问题是他们用什么方式让孩子们能够领会到这一点?

  王文忠:

  我们说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传。老师本身这种自然的表现,积极的心态,他在经历了苦难之后,自己家里边遭受了种种灾难,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课,本身这种行为已经是对孩子巨大的影响。他在创伤之后,他对艾青这首诗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他能够用真情实感把这首诗读出来,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像您是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在这种情形下你们能做些什么?

  王文忠: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陪伴这些受到伤害的人,默默地跟他们在一块,他们愿意说我们就听他们说,他们需要什么东西我们能够提供的话,我们就提供给他们。

  在出发之前给每一个人树立了这样一个意向,你不是专家、你不是救世主,你甚至不是他的老朋友。每一个人要带着这种心态,就是一个年少的、懂事的孩子,看到一个年迈的、充满威严的父亲,或者是刚刚来到单位的一个年轻同事,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领导。要用这种心态对待你遇见的每一个受难者,因为他们经历的灾难是我们没有遇见过的。

  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是《新闻1+1》,我们今天节目关注的是从灾区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播放短片)

  同期:

  亲爱的同学,你好。当你收到这封来信时千万不要意外。虽然我们是不曾见过面的“陌生人”,但是我希望,当你收到这封满载关怀的信时能够灰心一笑。

  解说:

  这几十封还没有寄出的信,是写给经历玉树地震的学子们,而信的作者是在沈阳音乐学院求学的100名汶川学子。

  姜舒云(沈阳音乐学院汶川籍学生):

  就突然看到那天的报道,就觉得又把自己拿到当时,就是5.12当天的那种状态下去了,自己心里特别难受。有个同学就说了一下,提议要不我们给他们写封信去吧,关系关心一下他们。

  胡宇峰(沈阳音乐学院汶川学子管理工作部):

  然后有的孩子就像这回写信一样,都是自发地,老师我想给他们写封信,我想告诉他们其实生活很美好。

  同期:

  茫茫世界,人有时候真的很渺小,记得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总会想念我的爸爸、妈妈,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一个人偷偷地躲在被窝里掉眼泪。

  解说:

  用自己在大地震中的经历告诉玉树地震中的同龄人,如何走出地震阴影,坚强生活,这是100名汶川学子的肺腑之言,因为地震伤痛他们感同身受。

  胡宇峰:

  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经历过死亡,而且真正地从死亡边上与死亡擦肩而过。所以说他们再看到的时候,他们这种感恩的情怀,或者这种对于玉树灾区人民或者是孩子,这种关心的情怀,可能要比我们所有人都要更深一些。

  解说:

  时间回到一年半前,刚经历汶川地震2个月,100名汶川学子擦拭泪水,远行求学,那时未来对他们还很模糊。

  如今16个月过去了,可以看到的变化是,汶川学子长高了,变白了,长胖了,普通话也愈发标准了,而更多的变化来自心灵。

  同期: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页书写着我们的成长,而未来是靠我们去书写的,只要心存爱和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勇敢的战胜这一切的困难。

  解说:

  时隔两年,从言谈举止到精神面貌,当我们再次打量这些经历汶川地震巨大创伤的孩子,我们惊叹他们已经变得成熟与自信,更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是时间的磨炼更是心灵的蜕变。而同样的蜕变,我们可以在很多经历汶川地震的学子身上找到踪迹。

  玉树灾区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四川绵竹市汉旺镇的一名初中学生,从电视机里看到玉树遭受到地震后的惨景,我很心痛,这让我又想起了两年前的5.12汶川地震,正是这次地震使我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地震能破坏我们的房屋,却无法破坏我们的家园,地震能掩盖花朵,却无法掩盖我们的心灵之花。

  写信的人名叫廖岑,今年13岁,汶川大地震让他成了孤儿,此后他得到了很多机构的资助,有心理专家每月都会给廖岑写信交流。这一年多来廖岑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下雨天不再傻傻哭泣,晚上也敢一个人睡觉了。此外,廖岑还培养了摄影的爱好,著名摄影师焦波还主动担任他的老师。

  4月20日,在玉树地震赈灾捐款晚会播出当晚,廖岑给他的摄影老师焦波打电话,想给玉树灾区小朋友捐100元钱。他还给玉树的小朋友写了一封信:我们几个地震孤儿去年开始学习摄影,还准备5月份在北京举办摄影展呢。拍的都是我们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们学习、生活的情景,他们可坚强了,学习也比以前更用功了,玉树小伙伴们,加油!

  穿过汶川地震的悲痛他们在改变,面对玉树地震,他们身上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在向人们证明,他们改变自己,也有能力帮助别人。

  主持人:

  当他们改变自己的时候,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给经历过玉树地震的孩子们帮助,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王文忠:

  经历灾难是人的一笔重大的财富,如果说这笔财富经过有爱心的人传递出去,对有爱心的人也是一种成长。这些孩子恰恰就是这种有爱心的人,他们把自己创伤之后得到的宝贵体验,化成这种信件,传送给了玉树的孩子们,对玉树孩子的帮助肯定是非常大的。

  我在来这次采访之前,听说汶川灾区的孩子们给玉树灾区的孩子写了信,我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还发现有些作家、著名主持人、专家给孩子们写的信。

  主持人:

  就是不同的人群给同一个人群写的信?

  王文忠:

  这中间有作家、主持人、社会知名人士,我在这儿可以念一段。

  主持人:

  他们的角度都是什么样的?刚才我们看了经历过汶川地震的这些孩子,其他人都是以什么样的角度写给他们的?

  王文忠:

  我念一段一个作家的信。我反对虚伪的安慰,孩子们不需要这些,我希望你们真实的活着。如果我告诉了你们真相你们也许会难过,想哭就痛哭一场吧!这个是叫孩子哭,再看另外一个人的。

  主持人:

  您对于这种以这样的方式写信,您的评价是什么?

  王文忠:

  我的评价是,他真实地反映了他对孩子们的爱,他对孩子提出了一种(观点),可以去表达自己的伤痛,表达了他的一种想法。

  主持人:

  这是长者。

  王文忠:

  这是长者的一种想法。

  还有一个是以姐姐的口气写的。孩子们,像姐姐一样微笑吧,再大的痛苦,再多的磨难让我们一起微笑面对,既然无法逃避那就笑对人生,我不想再看到你们的泪水,这泪水让我心碎。

  主持人:

  孩子们如果看到了这样的留言和书信的话,他们会得到什么?

  王文忠: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孩子们可能会得到一种成长,因为他们尽管处在苦难中间,他们仍然去关心这位姐姐,怕她心碎。

  主持人:

  就是说甚至让孩子们去关心这位姐姐。但是我听完您念的从不同的角度给孩子们写的信,我觉得还是感同身受的,来自曾经经历过汶川地震的那些孩子们,可能更能帮助这些孩子?

  王文忠:

  对,您说得太对了,我看了姜舒云的这封信,我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甚至都觉得自愧不如。她的这几句话,既描述了自己的状况,让孩子觉得感同身受,同时又给予了孩子希望,我想在这儿再重复一遍。

  我总会想念我的爸爸、妈妈,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一个人偷偷地躲到被窝里掉泪。现在我已经懂了很多,我们要珍惜这每一天崭新的生活。

  她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痛苦,让玉树的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痛苦是正常的,是可以忍受的。同时她又告诉他们,经过一年之后我有了新的生活。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