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老汉我70多岁头一次进琴房”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4月24日09:30
  “报名者爆棚”,“学生岁数比老师大几倍”,“平生第一次接触乐器”……

  沈阳音乐学院浑南校区不太好找,连采访的“老记”都有点晕路,可是4月23日8时,学校门口却排起了长队,90%都是老年人,90%都是乘公交车来的,90%都是早6时走出家门的……他们情趣相似,喜欢艺术,追求快乐健康。目的一致——为艺术培训报名。这一天正值沈阳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正式启动。“学校能拿出一千多间教室,免费培训老百姓。我60多岁了,能赶上这事,真是幸运。这叫什么地方?音乐学院!全国有名的专业学校。沈阳市这件事办得好哇,太好啦!”来自二台子地区的田大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如此说。

  一对一教学

  “小老师”教“老学生”

  “小老师”、“老学生”是沈阳音乐学院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的显著特点。

  “左手再往下点,身子再直一点,右手高一些,好,就这样……”邸克贤老人今年71岁,是平生第一次走进琴房,学的是民族乐器二胡。对面的这位小老师林彦宏,仅是音乐学院键盘器乐教育系二胡专业二年级学生,21岁。两人相差整整50岁。虽是隔代人,可是“小老师”却教得有板有眼,“老学生”则学得认认真真。

  据邸老汉介绍,他来自沈河区八经街道延安里社区,喜欢二胡,却从未学过,看到《沈阳日报》刊登的免费培训的报道后就打电话报了名,为的是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我老邸70多了,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走进琴房,为的是图个乐趣。”

  “零基础”教学培养了

  “学生”,锻炼了“老师”

  在电子琴房,58岁的黄艳君大姐,正在虚心地学习乐理知识,她表示,自己从未碰过电子琴,完全是凭着兴趣来这里学习的。

  在声乐房,大二女学生刘婉莹一边弹着钢琴,一边指导着“学生”陈红发声。63岁的陈红同样来自大东区二台子街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引吭高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虽然是“零基础”,但“老师”刘婉莹表示,她“学生”嗓音的基础很好。

  据学院民族声乐教育系主任王洪权介绍,为了这次百万市民的培训,院系调用了学校二年级至四年级的优秀学生,今后将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教学,既培训了市民,又锻炼了自身。“这样下去,等他们毕业的时,在教学方面就是"成手"了。另外,一周一两次的"教学",还不会影响他们日常的学习。一举两得。”

  团体性培训

  促进了市民间的和谐

  在培训大楼四楼里,传出了合唱的声音。据介绍,这里有市民合唱团在排练。踢踏舞的声音还引领着参观者进入到另一个教室。以前很多人认为,踢踏舞是年轻人的专利,可是当看到有这么多富有热情和青春气息的中老年人后,就会感到踢踏舞属于任何有兴趣的人。而老年模特队的表演更给人以时尚的印象。

  市民王敏说,团体性艺术培训,不仅有利于个人艺术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会让每个人都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更多的是能体会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本报主任记者 李彤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