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海玉树地震 > 青海玉树地震消息

擎起灾区高扬的军旗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4月25日14:15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25日电

    题:生命线,擎起灾区高扬的军旗

  新华社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

  玉树抗震救灾以来,从快速反应、快速投送到快速转运,从抢救伤员、扶危帮困到重建家园,万余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面对高原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克服高原反应和极度疲劳,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成为战胜巨灾的主力军和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是什么支撑着子弟兵的钢铁意志?是什么激励着救灾官兵奋不顾身?

  人民军队的生命线——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官兵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不竭源泉。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大灾面前,总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危急关头,总有英勇无畏的献身。

  天旋地转的那一刻,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站了出来。

  第一时间做出“拼命救人”的动员,仅用10分钟就带着官兵冲向废墟。冒着震后飞落的碎石,他带着官兵用铁锹、镐头和双手接连救出七八名群众。

  开通通信电台指挥车,确定直升机降落场,查明214国道通车状况……4天4夜没有合眼,让这位年已半百、浑身伤病的军人倦容满面、声音嘶哑、两眼红肿,但他却说:“救不出乡亲,我吃不下饭!”

  灾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打仗!在罕见灾难面前,军队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用自己的无畏和血性诠释着子弟兵的忠诚。

  在被困群众面临绝境的时候,玉树军分区藏族副政委旦增站了出来。家中房屋全部倒塌、8位亲人遇难、10多位亲属受伤,他顾不上照看,却在震后搜救黄金72小时里,率领官兵救出100多名幸存者……

  在受伤群众急需救治的时候,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队长侯世科站了出来。他带领医疗队第一时间飞赴震中展开救治,4天4夜没有休息,救治伤病员400多人,自己却因高原缺氧两次晕倒在救援现场……

  从年过半百的将军到基层营连主官,从一线救援部队指挥员到后勤保障分队分队长,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哪里最需要就冲锋在哪里,完全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100多名师旅团职干部活跃在抗震救灾最前沿,勇于挑起最沉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确保了救援行动高效运转……

  青海省军区某独立团,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公路上昼夜兼程16小时、行进820公里抵达结古镇,团长王波涛忍着高寒缺氧大声动员:“开始抢救!”说完,他第一个奔向废墟。

  “不敢给你打电话,怕打扰你工作,很想你,不知道你吃了多少苦……”这是武警青海省总队玉树州支队参谋长范玉龙的妻子,给正在参加救援的丈夫发来的短信。

  范玉龙却几乎没给妻子回过短信,“不是不想,实在太忙!”在震后黄金救援72小时里,范玉龙只睡了五六个小时,累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就狠掐自己的手背。

  无论是抢救生命、抢运物资,还是维护秩序、排忧解难,部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始终身先士卒,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集结在高高飘扬的军旗下,奋战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切为了救人,一切为了灾区各族群众……

  战地教育动员生动有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灾难当头,更显将士风采!

  这次抗震救灾,时间紧,任务重,情况急,困难多。

  兰州军区驻宁夏某工兵团政委杨新民接到出征命令的时候,时间紧张得已经没有空把部队集中起来搞动员了!

  救援队边行进边准备,边行进边动员,边行进边了解灾情,边行进边研究对策,从接到命令到抵达灾区展开救援,仅用了13小时。

  在中途转机时,杨新民对救援队员做了简短的战前教育动员。这位曾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喀喇昆仑边防任过职的指挥员着重讲了两点:一是高原病不可怕,只要做好预防就能挺过去;二是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惧怕。

  救援队有40多名“90后”战士,大都是第一次高原、第一次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在杨新民“短、平、快”的现身说法下,官兵们很快消除了心中疑虑。在救援最为紧张的几天里,“90后”战士没有一人出现情绪波动、没有一人因病减员。

  战地动员,随机教育,火线入党,个别谈心——生动灵活的教育动员激励,使救援官兵在异常艰巨的挑战面前始终保持了昂扬精神和顽强斗志。

  “党员在一个劲儿向前冲,非党员在向党组织靠拢。”杨新民说,救援队22名团员战士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2人火线入党,“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我能看到青年战士在一天天成长。”

  奋勇争先、吃苦耐劳、敢于负责、敢于承担——在大灾大难面前,救援官兵提交了无愧于新时代青年的优秀答卷。

  由于是初上高原救灾,二炮某旅救灾部队不少官兵经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折磨。部队在开进途中决定:凡是高原反应严重者,先停下来休息适应。但上了名单的10多位官兵坚决不下车,他们一面呕吐一面流着眼泪请求:“我们是火箭兵,不能落后啊!”

  在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宿舍救援现场,武警四川总队甘孜州支队石渠县中队战士田晓刚钻入一个刚刚挖掘出来的长2米、直径40厘米的救援通道,突然被一根钢筋刺伤左眼,鲜血瞬间模糊了视线。他忍着剧痛,一只手用毛巾捂住左眼,另一只手继续敲击混凝土块,直至救出了3名被困女学生。

  看到田晓刚血流满面,3名安然无恙的女学生哭了:“救我们的战士流的血比我们还多!”

  关怀激励科学贴心

  灾难创深痛剧,救灾异常艰难。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玉树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含氧量仅有平原的60%,昼夜温差很大,气候变化无常。

  “这次抗震救灾,官兵面临着两大挑战:一个是抗震救灾艰巨任务的挑战,另一个是高原高寒缺氧的挑战。”在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才说,救援部队既要大力弘扬不怕艰苦、不怕疲劳的战斗精神,又要尊重科学、以人为本,尽可能减少非战斗减员,保持部队持久战斗力。

  政工干部到一线,主题教育到一线,宣传鼓动到一线,党团建设到一线,关心爱护到一线——承担救灾应急保障任务最重的兰州军区某联勤分部,活跃着一支“政委工作队”。

  某联勤部政委孙安运亲自带领6名团级单位政委带车运送物资、带队巡诊治病、带头搭建营房,叫响“政治工作到一线,大灾面前不怕难”,为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

  在抗震救灾行动由应急救援转为有序救灾的关键时刻,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地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部队在完成紧张任务的同时,千方百计改善官兵生活,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投入持久的救灾工作中。

  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成都军区,空军、二炮、武警部队和总参、总后直属部队的数十支部队,把官兵生命健康放在心上,一项项坚强有力的健康保障措施建立起来。

  建立应急保障兵站、组织医疗队定期巡诊、发放高原病防治手册、派出心理服务队贴心服务……云集在抗震救灾一线的1万多名官兵,点点滴滴地感受着各级领导机关悉心关怀的温暖。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参加抗震救灾以来,救灾官兵没有出现一例非战斗减员。这,不能不说是高原抢险救灾史上的一个奇迹!

  为应急救援提供思想保障,为持久战斗提供精神支撑,为战胜灾难提供强大动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正激励着抗震救灾官兵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玉树高原更加美好的明天!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