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清华式”校庆是公共庆典的一面镜子

来源:红网
2010年04月27日01:40
  昨天,清华大学举行百年校庆年启动仪式。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百年校庆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吉宁表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不会花国家一分钱”,所有花销均是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4月26日《新京报》)

  清华百年,无疑是教育界乃至整个国家的盛典。谁都知道“清华”二字意味着什么,学术之高地,人才之摇篮,科研之重镇,一百年来,这座学府与这个国家命运交织,并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百年来,风雨兼程、起起伏伏,经岁月之沉淀,如今的清华底蕴与朝气共兴。此刻,有太多理由回忆这百年的春秋。基于全社会的尊重与校友的深情,清华百年校庆在一片祝福中拉开帷幕。

  今天,我们将目光投诸清华。不仅是为了送上祝福,同样旨在探讨隆重背后的可感细节:一如经费,一如其它。陈副校长言“百年校庆不会花国家一分钱”,话语间不乏底气与自豪。而在我印象中,公共议题似乎从未涉及“校庆经费来源”的讨论。鲜有人追问校庆经费该从何来、如何用?公众潜意识里,用国家经费办校庆并无大错。得益于清华校庆的超强眼球效应,民众视角开始关注“校庆经费”这一“冷门话题”。

  有必要反思公众层面一些隐性共识,比如我们一直默认着国家经费支撑的各种校庆。诚然,公众由来已久的“默许”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动用公共财政支持校庆,不算什么“过失”。仅仅是为了教育经费被更有效率地使用,借鉴清华的经费筹措模式,我们试图探讨如何实现更合理、更具亲和力的“校庆”?

  必须承认,清华的运作手法不具备普适性。一来,并非每个高校都具备清华的感召力与认同感,这便注定了不是所有“校庆”都能到获得足额捐赠;再者,并不是所有高校的毕业生都具备清华校友的经济支付能力,这方面清华之优势不可复制。指望每个高校都依赖捐赠独立支撑“校庆”显然不切实际,可行的努力只是希望从清华的运作中,借鉴些许可以参考的经验。

  问题的核心是,怎样使校友对母校的感情转化为现实的资助?特别对于品牌效应有限的高校而言,保持与校友的情感纽带尤显重要。很多时候,结业离校就意味着学生与学校关系的完结,这自然不是最合理的状态。不妨参考西方经验:哈佛每年都能收到巨额的校友捐款。但前提是,校方始终与出去的学生保持联系,并不时寄出选票让校友参与决定校务。彼岸之做法,未必能全盘移植,但让校友能更多地影响校务无疑是必要的。惟其如此,才能始终维持两者之间的互助关系。

  清华之所以有底气、有实力不靠国家经费而自办校庆,乃是基于“清华”对校友的强大感召力。理想状态下,我们期待更多“校庆”实现经费独立。这不仅代表了一所学校的亲和力与良性自生能力,也意味着有限的教育拨款能被更有效率地使用。而一切的基石,自然是校方与校友之间稳定情感纽带的建构。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