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甘肃民勤黑风暴能见度几乎为零 专家称无法根治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4月27日02:49
北京师范大学刘连友
北京师范大学刘连友

黑色沙尘

  2010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亲历“黑风暴”》,以下是节目实录: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出现了一场大风和强沙尘天气,其中,甘肃民勤在24日19点遭遇到瞬间风力每秒28米,能见度接近0米的黑风暴,先一起来看看

  第一部分 甘肃民勤等地的黑尘暴

  24号起,甘肃省遭遇了今年第三次区域性的沙尘暴袭击。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地区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在当天傍晚时分的能见度接近0米。出现了17年未遇的“黑风”天气。

  24号晚上7点左右,强沙尘自西向东席卷了河西走廊。在甘肃民勤县,眨眼工夫,巨大的沙尘从天而降,天色瞬间变黑。10级的大风夹杂着沙尘,让整个民勤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在县城道路上,司机即使打开大灯,也很难看清前方的道路,只能摸索着缓慢行驶。道路两旁的蔬菜大棚上的塑料膜,被吹得七零八落。

  民勤电视台记者 马吉琪:当时沙尘暴刮的时候,能见度是零。就是什么都看不清楚,大家看到我手指的这些沙尘,就是6点多开始刮风到现在刮下的沙尘,我抓起沙尘,大家可以看到,就有这么厚,现在是10点59,4、5个小时的时间,就刮了这么厚的沙子。

  据甘肃民勤县的居民介绍,沙尘暴来临之前,天气还是一片晴朗,太阳还未落山。这是一位民勤的网友在沙尘到来之前,拍摄到的民勤县城的情况。

  下午7点,一道高达500米的黑灰色风墙以排山倒海之势自西向东推进,几分钟之后,漫天沙尘狂舞,眼前漆黑一片,行人寸步难行。24号晚上19点10左右,民勤整个县城完全被沙尘淹没,城区一片漆黑。

  民勤市民:那个风特别大,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遇见过,沙尘就像是一堵墙一样,从天上直接压过来,让人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那种恐惧感。瞬间就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走在路上,路边的树和路牙子都看不见,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直接上路牙子上面了。

  据民勤县气象部门检测的数据,这次沙尘暴瞬间最大风力达十级,地面能见度为0米,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为17年来民勤遭遇的最强一次沙尘暴。

  民勤县气象局工程师 王汝忠:这次过程,瞬间及时风速达到28米/秒,比1993年5月5日的黑风过程要强得多,93年的黑风它的瞬间即时风速达到25米/秒,而且今年的持续时间也比93年的黑风要长。

  据了解,这次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强沙尘暴,造成民勤县城及薛百、三雷、夹河8个乡镇11个村组发生13处火灾,城乡部分区域断电,当地政府人员和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到25号凌晨2点左右,火灾现场的明火全部被扑灭。

  根据最新统计,这次次强沙尘灾害,共造成民勤县4.33万户、19.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8.43万亩,;倒塌房屋95户、540间,损坏房屋760间;强风引发的火灾,还造成当地5人轻度受伤。据初步统计,这次灾害给民勤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

  截至25号8点,甘肃省有14个气象观测站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其中酒泉、林掖、张掖、民乐、民勤等6个站位为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沙尘暴。气象记录显示,从4月24号12时开始,沙尘暴由西向东袭击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许到达民勤。

  兰州气象局 工作人员:酒泉和民勤出现了黑风,能见度等于零,并且,民勤站的最大风力达到了26米/秒,也就是相当于10级以上大风,这次沙尘暴天气,对甘肃河西走廊的农牧业生产危害非常大,我们省的河西走廊的部分地方,塑料大棚、地膜都被刮走。

  25日白天,民勤等地再次出现大风强沙尘暴天气,大风瞬时极大风速达到了8级,最小能见度300米。沙尘天气一直持续到了25号晚上。

  兰州气象局 工作人员 林纡:预计在今天白天到夜间这个时间,甘肃的张掖、武威、白银还有平悢、庆阳等地方有沙尘暴,并且还有一些沙尘天气。

  专家告诉我们,甘肃民勤所在的河西地区,正好处在北方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每年3月到5月,活跃的蒙古气旋和冷暖空气活动,再加上河西走廊特殊的地形效应,这里很容易刮起大风。但仅仅大风还不能造成我们刚才看到的黑风暴,沙尘暴频频光顾民勤,还有哪些其他的原因呢?再来了解一下。

  第二部分 民勤十几年来沙尘不断 专家指出问题根源

  黑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17年前,民勤曾经遭遇过一次黑风暴。这是金昌电视台1993年5月5日拍摄的黑风暴。发生在金昌、武威、民勤、白银等地市,那场“黑风暴”能见度最低时为零。当时学生们恰好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黑风暴后,孩子们手拉着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风暴中艰难前行,有不少孩子手拉着掉进了水渠。风暴造成50人死亡,153人重伤。 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水资源短缺和沙害的影响下,民勤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成为我国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区之一。十几年来,沙来人退、河流干涸、草原沙漠化,民勤绿洲正在消失。民勤人从未停止过同风沙抗争。近50年来,民勤累计人工造林面积18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灌草植被290万亩,在绿洲边缘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42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91个,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提高到了现在的10.68%,绿洲外围防风固沙屏障已初步形成。

  第三部分 专家谈解决之道

  那么十七年之后,黑风暴为什么会再次光顾民勤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连友:根据切身体验可能叫黑风暴。

  刘连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多年从事风沙研究。刘教授告诉我们,沙尘暴分五个等级,从浮尘、洋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到特强沙尘暴,近期甘肃、新疆等地的局部地区达到了特强沙尘暴的等级。

  刘连友:这次之所以这么强,能主要是它这个风力,因为沙尘暴它的沙尘的浓度对于当地动力条件有关系,因为有风就能把尘土整个给刮起来,所以就说这次的风力,从民勤都超过了28个秒。

  刘教授告诉我们,从50年的历史气候指标来看,春季都是整个的沙尘暴的高发季节,因此从季节性的变化上来看,现在沙尘暴多发实际上是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但是在他看来,这次局部地区的黑风暴也有特殊原因。

  刘连友:最容易起沙起尘的地方就是农田和沙漠地区,民勤可能有两种因素在里头,因为它周围是沙漠,它本身又是农业区,所以这两种因素导致它既有外力的,也有它本身的,所以它更容易产生这种风沙天气,就是沙尘暴。再有一个就是今年刚好现在,由于北方气温比较偏低,整个的地表植被,整个包括它的枝叶整个萌发过程比往年都要慢,所以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相对往年来说可能比较差。

  土地沙化、沙漠内侵,黑风暴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样的情形不仅出现在甘肃的民勤,前不久,我们的记者还曾经沿着风沙线,深入我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内蒙古阿拉善进行过调查,来看看那里的情况。

  第四部分 阿拉善和内蒙的沙尘暴回顾

  记者在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采访时,遭遇了一场大风扬沙天气。在狂风的裹挟下,沙丘逐步向前移动着,很快冲上了公路,在有些地段,已经将公路湮没。在风力作用下,公路左侧的沙丘已经形成了一座六七米的沙山,黄沙借着风势,在沙山顶部飞舞着,直接飞向半空。在路边,由于风沙太大,这位骑摩托的行人只好停了下来,藏在一座沙丘后躲避风沙。这位行人告诉记者,像这种情况下,只需两三个小时沙丘就能将公路彻底阻断。而狂风最猛烈的时候,甚至能将牧民家的院墙推倒。

  赵志英:今年沙尘暴特别大,比好几年都没有这么大沙尘暴。

  记者随后来到阿拉善左旗乌西日格嘎查,眼前这片山脉属于内蒙狼山山脉的一部分,当地叫做汗乌拉山,山脉在这里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在亚玛雷克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之间,成为阻挡两处沙漠交会的一道天然屏障。然而记者在这里看到,黄沙已经翻越了汗乌拉山,两处沙漠事实上已经会合。

  布音图:很吃惊,像前10年时候的话,像北面都是没有沙子都是山,经过十年以后,已经爬过山了,这速度就很快,一刮风从山上直接就下去。

  布音图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牧民,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山顶还都是林木和植被,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加速恶化。而现在这些山峰顶部基本已被黄沙吞没,再持续下去,整座山脉将全部变成光秃秃的沙山。

  布音图:“最近这个十年的沙尘暴的话相当强度大要比以前大多了。十年以前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沙尘暴。现在要一刮大沙尘暴白天屋里面都拉灯,没灯什么也看不清。”

  与此同时,我们的另一路记者来到了内蒙古的中部,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的三宝窑子村,沙尘暴对于村民们来说,并不陌生。村民们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即使不刮沙尘暴,他们村庄也是常常被灰尘包围。

  女:你看这窗台上,全是这样的灰,你晾出处咱们的白衣服,白天晾出去,到晚上都是黑的。

  男:这地下是铺的地板钻,你看这土有多厚,都是刮过来的土。

  不仅如此,就连外面的野草也被染成了黑色。村民们告诉记者,本来这里就是旱区,土地贫瘠。最近这几年,村子里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尘土飞扬,严重的时候,庄稼都没法种。

  三宝窑子村村民:夏天这个庄稼种起来以后,天又干旱又没雨,风沙一刮,刮在这个叶子上,太阳再一暴晒,它全死了,活不了。

  无论是在阿拉善还是准格尔,我们都看到,生态环境退化已经威胁到当地百姓的生存。其实,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统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地沙尘暴的暴发频率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今年沙尘天气增多,主要是由于气候活动异常。经过几十年努力,当地治沙工作都取得了哪些进展?为什么沙进人退的局面还是没有根本扭转呢?前面我们探访了国内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阿拉善地处内蒙西部,西临甘肃,东临宁夏,北与蒙古国接壤,横贯全境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被统称为阿拉善沙漠。这么多年来,当地一直坚持恢复植被,阻挡沙漠扩张的脚步。可为什么治沙总是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结果呢?

[1] [2] [下一页]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