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世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副部长李勇出席了会议。
中国成改革最大赢家
会议当日发表公报说,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本次改革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使后者的投票权比例达到47.19%,接近半数。
而被称为“世行改革最大赢家”的中国,投票权比例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已超越德国、法国、英国,由原来的第六位跃进三级,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行投票权位居第三的举足轻重的国家。
日本丧失“权力”最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筱原尚之25日警告说,日本财政恶化速度很快,状况堪忧。世行当天通过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中,日本创下自1952年成为世行成员后的最大投票权减幅。日本同意削减约十分之一投票权,成为丧失投票权最多的国家。但尽管如此,日本仍以6.8%的投票权位列第二。
与此同时,原来欧洲三强的“权力”亦被削弱,德国的投票权从原来的4.35%减少到4.00%,法国从4.17%减少到3.75%,英国也从4.17%减少到3.75%。
美国仍具“一票否决权”
在改革之前,美国的表决权为16%,由于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所以美国一个国家就可以否决任何议案。这次改革后,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但是不管怎么说,改革毕竟是一个进步。实际上,这个改革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现实,是适应现实的一个改革。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和影响力在发生微妙变化。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变弱,资金能力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经济充满活力,向世界银行增资的能力增强。这从一个侧面给世界多极化的演进做了一个注脚。
□观点
世行行长: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长
世行行长佐利克表示,他很高兴看到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得到提高,这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长。
佐利克说,世行对与中国关系的成功感到“非常自豪”,今年是中国恢复在世行合法席位30周年,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访问中国,并参加相关的庆祝活动。他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超过47%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他还希望未来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能与发达国家持平。
中国财政部长:
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提供了示范
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说,这次改革主要有三方面意义。首先是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世行治理结构变得更加公平与合理,有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有助于世行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其次,这次改革还为进一步深化世行相关方面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第三,这次改革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推动世行姊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的改革。
分析人士:
中国受重视仍需保持清醒头脑
分析人士表示,很显然,世行的经济权力正在发生东移,特别是在向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偏移,这也打破了欧美长期垄断世行发言权的格局。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沦为世界历史的旁观者,面对西方商业、思想力量的冲击显得乏力。但是现在,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回到了在西方崛起之前它一度长期占据的世界舞台的中心。
世行权力格局的调整表明其开始正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中国坐上第三把交椅可说是实至名归,中国经济2007年就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在美国和欧盟分别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时候,中国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的亮点,全年实现8.7%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
不过,国内分析人士同时警告,此次世行提高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一个重要目的是增资,以填补资金缺口,而发达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元气大伤,已无力承担相关开支。经过这次改变,发展中国家取得近半投票权,但仍处于下风,且投票权合则不少,分则不多,仍难与美欧等发达国家抗衡。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是通过协商、组合,构建一个投票权总比例超过15%这个否决权底线的“安全统一战线”,以确保彼此共同利益不受侵犯。
还应看到,投票权的改革主要牺牲了欧洲国家的利益,法、德、英等国投票权都有明显下降,而美国仅从16%降到15.85%,不但下降比例微乎其微,而且仍然独占超过15%否决比例的投票权,对此欧洲国家已有怨言,在后者看来,给中国增加发言权并不过分,但理应由原本发言权最大的美国、而非欧洲国家“让利”,中国获得更多投票权固然是大好事,但如果协调不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也很可能陷入更大的孤立。综合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