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记者体验胶囊公寓 称不是“药方”只是一粒缩影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0年04月27日16:32

  熙熙攘攘的北京城,每一天都有许多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涌进来,许多人黯然离去。“胶囊公寓”并不是药方,只不过是这个城市的一粒缩影而已

  胶囊公寓体验式生活

  齐介仑 赵杨

  村子里灯光渐稀,住户逐渐安静了下来,眺望不远处灯火通明的中关村大街,六郎庄俨然另一个世界。

  敲门声响起时,已是晚上10时30分,蜷缩在床头的诗人孟小来抬了抬眼皮。来者自报家门,是一家媒体的记者。他只是撇了撇嘴,没有准备下床开门的意思。在掸了掸山寨品牌西装上不小心蹭到的灰土后,他重新斜倚到水泥墙上。

  听着脚步声下楼而去,他拎起摊放在被褥上的塑料袋,袋子里粘糊糊的八个包子吃到只剩最后一个了,花生米也仅有几粒。他一边兴致盎然地谈论着中国文学向何处去,一边踉跄着爬起来向床底下的尿桶处寻觅,险些栽倒。

  在紧挨鞋子的地方,有两个绿玻璃瓶子,一个已经空了,他很顺利地找到并抄起另外一个,打开,用纸杯自斟自饮了起来。少顷,他推了下鼻梁上的眼镜,说要将胶囊公寓住到底,继而嘲讽“小报记者真平庸”。

  “兄弟,为我的计划干杯。”他对我说。然后他抓起最后一个包子,放到嘴里,大嚼。

  他的“计划”是借助媒体关注,打出自己的知名度,代表文学界挑战让人仰断脖子观望的高房价。

  造“胶囊”的老人

  孟小来感激一个叫黄日新的老人,是黄的产品——胶囊公寓引来了媒体围观,孟小来才有了实践他的“计划”的机会。

  所谓胶囊公寓,就是一种微型出租房,铁皮结构,状如胶囊,大小不足两平方米,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桌子。“房子姚明也可以睡。怎么睡呢?他可以从门这边开始睡,就把脚伸到电脑桌里面去了。”黄日新说。

  2008年初,黄日新上网看新闻,知道了日本有种胶囊公寓的新奇玩意儿,觉得自己也可以捣鼓一个出来。他说,虽然老了,但还是要创业,要给子孙留下一笔财产,“毕竟他们都不富裕。”

  退休前,黄日新是高级工程师,搞了一辈子火力发电站的动力装置设计,他说,发明几个小“胶囊”,不过是“拿了把杀牛的大刀宰了只小鸡而已。”设计、绘图、申请专利、采购材料、指导民工焊接、拼装,第一代产品在2008年春夏之交就开发出来了。现在摆放在六郎庄村的是第二代,两年来,黄日新投入了近四万元。

  2010年3月26日,最新产品在六郎庄组装起来后,黄日新给北京青年报写了一封邮件。信文中他说,他发明的蚁族旅社,优于日本胶囊公寓,能在车站、旅馆用。

  3月28日,北青报发出第一篇图文报道,改蚁族旅社为胶囊公寓,并与弱势群体挂上了钩,引用黄日新自己的说法:“设计建造这些公寓不为赚钱,只为找出解决毕业生过渡性住房的办法。”

  京城楼贵,居大不易。“胶囊公寓”的出现,立即击中社会神经。媒体、公众、网友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现在在黄日新位于石景山区八角中里的住宅里,一部手机,一部座机,铃声此起彼伏,电话里他一遍又一遍地与各路记者重复着几乎相同的内容。“你问我烦不烦?我才不烦呢,就当做不花钱的广告了。”

  随着“胶囊公寓”知名度的上涨,新浪乐居也找上黄日新商谈合作,最终,新浪网获得了“全权负责运作”胶囊公寓的授权,在网上征集网友到六郎庄体验“胶囊”生活。

  黄日新索性将8间胶囊公寓的钥匙,一度交到某编辑手中:“谁想体验,就让他先找你。”

  “胶囊”里的愤慨

  但住进“胶囊”,憋屈的却不只是空间。

  因为胶囊公寓的受关注,这里比平日多了一拨拨采访的记者。住在“胶囊”里的孟小来,兴奋地看着记者来来往往。孟小来说他是甘肃省武山县某乡政府离职干部,但他更喜欢对外宣称自己为诗人。这名33岁的北漂文艺青年,笔名黑骆驼,前几天又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孟凡墉。

  与妻子离婚后,孩子与房子都归了女方,孟小来净身出户,跑来北京“干事业”。刚来北京,无处住宿,就在宾馆和洗浴中心打游击度过。前几年也曾数次辗转北京、甘肃、陕西之间,都不曾长住,这一次,他决定多待上一段时间。做过多年直销,自称包装策划水准一流的孟小来,现今在多家公司兼职做销售。看到胶囊公寓的新闻后,他立刻认定,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好机会,“要抓住。”

  “作为当代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乘着酒兴说,希望通过住“胶囊”的痛苦经历,催生更多灵感,以写出更多体现底层人民心声的作品来。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么做,是在代表中国文学界向高房价抗议。

  “我居住在这里,更想传达某种东西,这件事情(胶囊公寓)出现了,我们必须要重视,整个社会都要重视。我们要把胶囊公寓放到一定的高度去看。要穿透这2平方米的空间看到它背后的意义。”

  他越说越有些激动了:“我甚至想,让潘石屹来这里住一个晚上,让他体验一把。让这些房地产大老板们都来住上一段,你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不住一住,他不知道底层老百姓是什么样的生活。”

  他还有些决绝地说,“房地产市场什么时候崩盘,我就什么时候搬走,不崩盘,我就一直住下去。”

  南都周刊 (齐介仑 赵杨)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