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西频道南宁4月27日讯 记者陈明阳、罗晓报道:自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强震以来,“防震抗震”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近期,广西相继发生几次较小级别地震,在一定程度上给市民带来了忧虑。近日,记者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请专家对广西地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广西小震频发属地壳能量正常释放 与玉树地震无关 广西区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姚宏告诉记者,根据监测,广西每个月ML0级以上的地震约有100多次,而2至3级别的地震平均每个月也有只有2至3次,是地壳应力应变释放调整的正常过程。近期的广西地震活动处于正常水平,发生的几次小级别地震,虽然震区有一定的震感,但均未造成人畜伤亡事件。
由于地壳在不停的运动,不仅在广西,全球范围内每时每刻都存在不同程度、各种级别的地震,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姚宏说,近期网上流传的关于广西发生小级别地震与玉树地震有一定关系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监测显示广西近期无强震发生的前兆异常信息 市民不必太担心 姚宏介绍说,由于广西地壳较薄及岩溶特别发育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构造,所发生的地震具有小震级、高烈度特点,一些震级较小的地震也可能对震中区产生较大的影响和破坏。
3级以下的地震为小震级地震,若震源较深或发生在人员稀少的地区通常不会带来什么影响,但是若发生在人口密集区,稍有震感就会影响人们的注意或引起较大的恐慌。
广西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上最大震级的地震为1936年4月1日发生于灵山县的6.8级地震。广西地震活动的特点具有区域性和条带型,发生时间具有周期性,空间变化有一定的迁移性,震级较大的地震通常发生在广西地区以北西向和北东向展布的几条主要断裂交汇处附近。近代,桂东南和桂西北地区发生的地震较桂东北地区频度要高些。
根据广西各级地震部门监测,从广西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前兆地震观测分析表明,近期广西地震活动性处于正常水平,没有观测到可能发生强震前的各种前兆微观和宏观异常现象,也没有其它任何迹象表明会发生强震,近期,广西及其邻近地区发生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极小。
对于一些异常现象,例如井水变浑浊,动物大规模迁徙等现象,因为不具备成为预测地震的唯一性,不能说明是地震的前兆,所以市民可不必太担心。当遇到异常宏观现象时,可以及时向地震部门反映、咨询。
地震预测仍是世界难题 市民要掌握一定避震常识 姚宏表示,实现地震的准确预报必须同时预测时间、地点和震级3个要素,缺一不可。而以目前国际国内的预报水平,只能对一个时间跨度较长(可能达数年),地域较宽(方圆数百公里),某一震级范围的地震做出相对准确的中期预测,并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对少数某种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短临预报。要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准确预报地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目前地震的预测仍然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尽管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预报方法,探索地震预测的有效途径,但就现在来说,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
尽管如此,人们通过搜集地震震例,从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球物理场出现的异常现象中,提取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并加以综合分析,总结出经验性规律推广应用于预测未来的地震,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经过40多年的地震预测预报的广泛实践,曾经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誉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由于预测地震仍然是世界难题,因此,市民应当掌握一定的地震与避震知识。需要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正常情况下的小级别震不必引起恐慌。在较强震来临时,应会运用一定的避震知识,例如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