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诗人农民”身残志坚 写诗千首称很带劲(图)

来源:重庆华龙网
2010年04月28日08:29
沈建在自家阳台上构思 巨建兵 摄 

沈建在看自己的诗作 

  他是农民,但不能种地。他改“种”诗,已收获近千首。

  他痴痴写诗,不仅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年迈的父母。

  他是一名残疾人,名叫沈建。

  记者 彭瑜 实习生 银海洋 摄影报道

  作诗慰父母

  父为儿作马牛,心中澎湃悲成秋。常想父母享清福,无奈誓言如水流。年老年迈又一岁,儿叹儿悲总是愁……

  艳阳高照,轻风拂绿,鸟儿翻飞。层层梯田里,勤劳的农民正忙着耕田插秧……

  这里是九龙坡区西彭镇石塔村2组。昨日上午,沈建漫步在田垄间,此情此景让他心潮澎湃——

  晚春初夏,花未飘尽,叶不重绿,草非全青。春雨飘洒,夏风暖和……

  诗歌《时节》就这样在沈建脑海里应运而生。两丈开外,一位老人佝偻着背,吃力地插着秧苗。突然,老人站了起来,放下手中的秧苗,捶了捶腰,用手拭去额头的汗珠,又弯下腰去。

  沈建心头一怔,快步走了过去。老人是沈建的父亲沈学茂,今年69岁。沈建患有顽固性失眠症,全身软弱无力,家里农活全落在年迈的父母身上。由于不放心老人,他坚持在田头陪父母干活。

  “歇歇吧。”二老没听从劝慰,依旧埋头忙碌。沈建很心疼,皱上眉头,心生一计,“听听我写的诗。”

  “父为儿作马牛,心中澎湃悲成秋……”沈建深情朗诵,二老默默倾听。

  “这诗能当饭吃啊?”担心儿子自责不能帮父母,用脑过度又失眠,母亲朱茹芬不希望沈建为这些听不懂的诗啊、词的费神。

  “你不懂,这诗写得好,我看能发表。”沈学茂打断老伴的话,他知道沈建之前为不能干活、也找不到工作经常懊悔,现在,诗歌已点燃了儿子对生活的信心。沈建给多家报社、杂志投过稿,老人要给儿子更多肯定,让他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曾努力打拼

  常记青色小路,步入林花深处,嬉水逐香雾。寻路,寻路,忽如百花盛开处……

  沈建今年40岁,小学、初中、高中成绩一直优异。与许多农村娃一样,他梦想着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然而事与愿违,1989年,沈建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

  “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高考失利并未将沈建击垮,他深信自己有知识、有理想、有闯劲,一样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沈建从小工做起,靠着勤奋聪明,还自学考取了工程预决算证书,在当地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月工资1000多元。后来企业破产,沈建来到主城,学修车、修电视、修空调,后来又干起装修活。一次,在一家星级酒店,一位外国人看到沈建干活麻利,还很有礼貌,连连说OK,竖起拇指夸赞他。

  “寻路,寻路,忽如百花盛开处……”从农村到城市,沈建一直苦苦追寻幸福成功的人生之路,似乎在此刻就有了答案。他得意地吟诵起学生时代的诗作了《寻路》,“那时真是豪气冲天!”

  身体成残疾

  独上天地间,我算什么人?才看花枝俏,又见白雪飞。年年如此过,朝朝添愁醉。旧事也难提,新事犹可追?

  命运似乎与沈建开了个玩笑。

  早在读书的时候一次打球,球飞来正好不偏不倚打中左脑门,那时的沈建并没在意,虽然偶尔有些头疼。1994年,沈建出了车祸,也是左脑门受伤,这次受伤却影响了他一生——他出现严重的头疼,脑子像要开裂爆炸,四处求医,却没检查出结果。

  “身子骨就像散了架一样。”后来,沈建开始睡不着觉,整宿不能入眠,经医生确诊为顽固性失眠,后被当地残联确认为二级残疾。时间一久,他精神低迷,身子都软了,更别说外出打工干活。就这样,年纪轻轻的沈建一直靠父母养着。

  沈建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去年7月,在西彭镇上做生意的大哥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沈建说,哥哥走了,大半个家就倾塌了。

  “人到40还不能养家。”沈建的父母都年近70,父亲还多病。自己不能干农活,也不能出门打工挣钱,一直未娶妻生子,每天净吃三顿饭,却帮不上二老的忙,沈建每每想到这些,就深感愧疚。

  “花非为我开,草非为我绿,一个梦就这样完结……”沈建茫然了。

  被诗歌拯救

  热血已成河,归雁心在催。春意美眼尽,怎堪景成灰。春雷声声响,上江日日追;誓当随江去,永不复西归……

  “我能做什么”、“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残疾后的一度时期,连串的问号在沈建脑海里萦绕,父母含辛茹苦养大自己,一个大男人却无以为报,还要靠老人养活。沈建想过用死来减轻二老的负担。但看着年迈的父母,他又担心这样做会让二老心更痛。

  沉闷中,沈建靠看书打发时光——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能买到、借到的书籍,他都千方百计弄到手。每天看到深夜12点,哪怕在重病期间,眼睛疲倦得只能坚持看两页内容,沈建都咬牙坚持。在卧室,床头、书柜、书桌,摆满了《楚辞》、《经济学》、《资本论》、《战争与和平》等书籍,旁边是一大摞读书笔记。翻开每本书,里面都画有各种符号,还有文字注解。

  书中主人公的坚强、责任和担当让他感到愧疚,更让他明白:一个人活着就是美好的,他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更多爱自己的人。

  既然没有权利死,那就好好地活!沈建读书时就酷爱写诗,他决心用诗记录自己的奋争、铭刻父母的关爱、反映生活的美好——

  “有花便有爱情在,有心便有阳光来。”这样的诗句让沈建看到生活的希望;

  “晨上小楼,何事问朝阳?一片红色烟雾里,只闻稻花香,总在山川绿,撒下万道光,农人眉展尽,田中谷正黄。”秋收时节,沈建又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

  “写诗很带劲儿。”知识的积累让沈建浮想联翩,他用诗把这些思绪表达出来,心情也慢慢好了起来。

  诗歌的力量

  请你理解,我们从平静、安详的田野,来到这片属于你们的城市。我们也希望,把这座城市建设得美丽,如同我们的田野与大自然一样和谐……

  诗歌让沈建振奋起来。1998年,眼看父母日渐衰老,家里日子越过越艰难,病情稍一缓解,沈建就奔赴广州打工。

  在工厂,与沈建始终相伴的是一叠日渐厚重的诗稿。工友们读不懂诗,但他们知道,这个成天在笔记本上写划的人,是一位病人,更是一位爱诗如命的诗人,大家非常敬重他。

  有一次,两个重庆老乡找到沈建“拃场子”——原来,他们因不满工厂高强度劳动时间安排,找到厂方要求保证每天休息时间,结果与高管大吵一架,对方要求二人写检讨,不然就要提包走人。

  “我们也希望,把这座城市建设得美丽,如同我们的田野与大自然一样和谐……”沈建用诗说话,用诗辩论,结果两位工友保住了工作,公司也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这一刻,作为病人的沈建,深切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诗歌的价值。他很庆幸,没因病痛选择离去。

  也就在那年,沈建病情严重,不得不辞工回家。不幸的是他在火车站遭遇小偷,身份证、资格证、上岗证连同自己一大叠诗稿全被偷走。沈建瘫坐在地,嚎啕大哭。

  “丢了啥贵重物品?”民警赶来询问。

  “诗啊,我的诗!”沈建的回答让民警大吃一惊:身份证丢了、资格证丢了不心疼;身无分文,他不着急,一叠诗稿却让沈建伤心不已。从觉得好笑到敬重,民警自掏腰包为他购买了回家的火车票。

  这件往事,让沈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他得意地说,那是诗歌的魅力。

  作诗近千首

  一望父母亲,便是双腮泪。默默无言扶寸草,病儿几望报惭愧。父母心中花开时,便是儿孙平安身。辗转地球千万里,子孙重恩父母心……

  几年下来,沈建写了近千首诗作。他的诗躺在冰冷的笔记本里,左邻右舍无人能识,甚至有人觉得他脑壳有问题。

  “让父母从我的成功里感受快乐。”从3年前开始,沈建将自己的诗作寄往报社、杂志、电台,希望有人能读懂诗,能读懂他,读懂他的父母。他悄悄告诉记者,也希望能挣点稿费帮补父母。然而,每次希望带来的却是失望。

  “我会坚持。”沈建说。

  父亲沈学茂说,儿子很坚强,爱学习,特孝顺,有爱心。玉树地震后,沈建与他商量要捐100元钱,结果因不知捐款渠道只好作罢。后来,沈建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对灾区的关爱——

  叠了一只千纸鹤,飞往青海玉树州。高原少了赛马潮,祖国山河俱哀愁。花虽凋落大爱在,绿叶也能点春秋。民族精神根犹坚,同宗热血千年流。

  “读不懂他的诗,但能懂他的心。”沈学茂说,他希望儿子的诗作能发表,不是为了稿费,更重要的是想看到儿子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