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女子6万救命钱当街被抢 抢匪尾随2公里(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04月29日02:30

  被抢的孔女士惊魂未定。

  昨天中午12点多,年过6旬的市民孔女士从南京新街口招商银行取款61000元,在回到2公里外位于汉西门大街46号三楼的家门前时,被一名尾随而至的歹徒将包扯下,抢走所有现金。白日抢歹徒仓皇跑下楼,穿过汉中路,从汉中门长途车站边的围墙外逃走。记者采访得知,抢匪所经的新街口至汉中路沿线均有探头,而在抢匪逃离孔女士所在小区的巷子时,一只硕大的探头正在头顶。据估计,该名抢匪已被多个摄像探头捕个正着。目前,相关的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六旬老太刚开家门,背包就被人拽走

  当日中午12点30分,记者接到报料后立即赶到汉西门大街46号,在这处老小区的2栋3楼,孔女士惊恐地向赶到的警方叙述被抢的经过。

  “我都吓死了,当时我刚刚用钥匙打开门,准备进门时,后面突然伸出一只手猛的一拽,我被扯倒了,背包被扯走了。”孔女士摸着自己的胸口惊魂未定地说,当时她从新街口的招商银行取了61000元钱,步行回到家中,就在上了三楼打开防盗门时,突然后面一名男子抢走了她的背包,将钱抢走了。

  孔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她被拽倒在地,包被抢走,想到包里那么多的钱,她一下子吓迷糊了,喊也不知道喊,呆呆坐在地上有三五十秒钟,稍微平静了一下后,这才挣扎着跑下楼,她边下楼边喊抢劫了,等她跑到楼下,在楼角边找到了自己装钱的布包,已被撕裂成布片了,而抢匪早已不见踪影。

  多名邻居闻声跑了出来,问明情况后,热心地追出小巷,跑到外面的大街上,但熙熙攘攘的街头早已失去了抢匪的踪迹,众人立即报警求助。

  抢匪穿棉毛衫、抱着件皮衣沿街狂奔

  按照多名目击者的指点,记者勾勒出了抢匪的逃跑路线,从孔女士家三楼下楼,穿过小区约50米长的狭窄巷子,出巷子右拐是一条两车道的三岔路,尽头是横着的汉中路,而对面就是汉中门长途汽车站。抢匪横穿汉中路,跑到对面马路向汉中门方向逃窜,此后,没有再被人看到,就此消失。

  “我看到一个人怀抱着一件衣服,鼓鼓的,没想到是个抢钱的,一直往前跑。”在小区外巷子拐角处,修理自行车的阎师傅告诉记者。

  “他跑的时候头微抬着,我看到他面相年轻,约在30岁左右,身高170厘米左右,上身穿着圆领的棉毛衫,银灰色的。”阎师傅说。

  另一位目击到抢匪的是一名年过5旬的市民陶女士,她看到了一个年轻男子仓皇跑过来,直接穿过非机动车道,冲过马路,跑到了对面。当时饭店的老板也看到了,他们当时还以为这个年轻人在跟谁闹着玩呢,当时还想着闯红灯过马路多危险啊,没想到竟然是抢劫的。

  据陶女士介绍,这名男子上身穿棉毛衫,怀中有一件类似于黑皮革的衣服裹着东西,两只手紧紧抱着往前冲,因此也格外引人注目。“如果喊得早,肯定能拦下来,中午的时候,路上人多,随便一截,他都无路可逃。”

  沿街多个摄像头拍下抢匪模样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警告诉记者,孔女士从新街口的招商银行取钱,回至汉西门被人抢劫,肯定在银行就被盯梢了。不过,这一段沿途约2公里的路段,均有摄像头,不出意外的话,疑犯应该被拍下了。

  在连接孔女士所在小区的巷子,迎头就有一个摄像头。记者看到,该摄像头是分毫不差地对着从巷子里面出来的任何人,只要稍微抬一下头,面相即可一览无余。而在事发小区里,一些居民向记者证实,今年过年前,一名曾经到小区3栋撬门进入王姓人家偷了2000多元钱的小偷,被警方押解前来指认现场。“就是那个摄像头拍了这个小偷的样子,警察才破了案。”不少居民称。在汉西门与汉中路相连的拐角处,有大幅的警方提示贴画,上书“你已进入警方监控地段,偷窃必抓。”

  而在此路段至新街口处,均有多个探头竖在十字路口。据孔女士的介绍,她从银行取钱后立即放进了包里,就没有再拿出来看过。因此,有人怀疑她在银行里即被人盯梢了,自然,银行的监控也会留下疑犯或者其同伙的踪迹。

  附近一饭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孔女士到招商银行看录像了,这位老板也去了银行。“在银行的录像中,确实看到了那名抢劫男子。”老板说,跟他看到路上奔跑的男子模样非常相像,基本可以肯定了。

  被抢的是重病老伴的救命钱

  按照孔女士的说法,她取钱是为了给丈夫治救。在收费系统非常发达的现今,她交费为何不刷卡呢?

  随后,记者来到其丈夫所住的江苏交通医院,距其家约为1公里远。在医院里,记者询问了收费处,一名收费员告诉记者,因为会诊量不大,所以医院没有装银联的刷卡系统,除了可以刷医保卡之外,都得交现金。因此,这也可能是孔女士在银行取现,替丈夫交费的一个原因。

  记者找到孔女士丈夫陈先生的病床,护士长告诉记者,陈先生中风半身不遂,不能说话,他家的治疗还是比较积极的,因此花钱也相对多一些。“我们每个月25日交钱,也有稍稍拖后的,床位费每月就得1200元,医药费还得至少上千吧,还有伙食费、护工费,一个月也得大几千吧。”护士长说,陈先生今年71岁,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都得花钱治。不过,按照护士长的说法,孔女士也不需要一次性支付这么多钱,可能有一部分钱是丈夫的救命钱,另外还有他用。

  本报记者 吴胜 梅建明 文/摄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