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户大地震采访往事
《环球》杂志前驻东京记者/张焕利
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之中,日本关西大地剧烈震撼。我突然醒来,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机。日本广播协会(NHK)等所有电视台都在报道着神户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的消息,只见荧光屏的画面里,房倒屋塌,道路中断,火灾四起,美丽的神户市已陷于痛苦的灾难中……我立即起床,来到办公室,迅速发回日本神户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我驱车由东京前往震灾地区采访。行进在高速公路上,当接近大阪时,路上的电子警示牌不断地发出警告:前方地震,禁止通行!越接近地震灾区,高速路上的车辆就越少,最后只剩下我一辆车。在大阪附近的尼崎,警察在高速路上设下路障,禁止车辆进入震区。当我拿出日本外务省发给的记者证并说明要进入地震灾区采访后,日本警察很受感动,当即为我办理了一张7天有效的“特别通行证”,同时免收我的高速路费。
在日本警方的协助下,我驱车走遍了神户那些勉强还能通行的道路。我所见到的除了倒塌损坏的建筑外,就是大地震已造成神户市断水、断电、断煤气、断通信、断交通。市内长田区等地火灾蔓延。日本列岛南北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大动脉被切断。阪神高速公路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尼崎东至月见山之间路段,高速路桥下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桥墩都被扭断,市内所有的商店、学校、工厂、宾馆、车站、港口建筑不是倒塌,就是关闭。神户人引以为骄傲的通往人工岛的无人驾驶电车的高架铁路也被毁坏。强烈地震使这座日本第六大都市几乎完全丧失了生机。
面对这样一座瘫痪的城市,汽车已成了我唯一的据点。当夜幕降临,神户被一片黑暗和沉寂所笼罩。寒冷的夜空中,时而响起救护车凄厉的警笛声。我坐在车内暗淡的灯光下,思考着进入震后神户的所见所闻,写下了《通讯:大震后的神户》。可是,怎么才能把稿子发回北京呢?于是,我在这座死一般的城市里四处寻找能用的公用电话,根本没有!最后,我发现一座仓库亮着一盏灯。原来,这是神户市邮局的一座仓库,里面真的有一部电话!我请求正在那里工作的两位日本人借用一下电话。他们答应了。就这样,在神户采访的第一篇稿子口传到了东京分社,再由分社发到了总社。我在大震后的神户采访了4昼夜,向国内报道了神户地震造成的损失以及日本人民和华侨抗震救灾的努力。
2002年1月17日是阪神大地震7周年。这一年,我再次来到神户,采访大震后的重建和恢复情况。
大震后的神户经过重建,仿佛比昔日更加显得美丽多姿。为了使当年大地震的惨烈状况和受灾后的生活以及震后的重建经过等真实历史传给后代,神户市在当年震灾遗址处建立了一座地震纪念公园。园内保存着当时地震破坏的遗迹,展示着神户市地震前后的照片以及神户港等受灾的情况和修复的过程等。每年的1月17日,神户市都在公园里举办纪念活动,悼念遇难者,提醒人们对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视。
据日本官方最终统计,在阪神大地震中,6434人死亡,43792人受伤,因房屋损毁而失去家园的有32万人,毁坏建筑物约10.8万幢,供水、供电、煤气设施和道路、铁路和港湾都遭到严重破坏。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总损失达到日本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1~1.5%。这次地震死伤人员多、建筑物破坏多和经济损失大,是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
阪神大地震暴露出日本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上的失误和薄弱环节:错误判断日本关西地区不会发生大震,使该地区的抗震预防工作滞后于城市建设;消防设施不完备,致使地震火灾得不到及时的扑救;政府部门没有制订相应的救灾方案,致使震后救灾滞后,加大了震灾损失。这些教训,促使日本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其防震救灾体系。
来源:2010年5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