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新疆黑风暴再次考验民勤治沙 沙障被大面积撕裂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04月30日07:42
  “治沙的效果还是明显的。不然,我的大棚早被刮跑了。”民勤县大滩乡上泉村农民白生泉说。

  站在他的日光温室大棚边,著名的风沙口“老虎口”近在眼前。这场特大沙尘暴袭击过后,白生泉的大棚安然无恙。钻进温暖如春的大棚,除了人生果叶子上蒙上的一层薄沙外,很难察觉到沙尘暴过后的痕迹。

  4月25日,民勤县林业局主任工程师路林平驱车到风沙沿线检查灾情。这一天,风依然刮得很大。在老虎口的外围,细密的沙子打在他的脸上,生疼生疼。而驱车深入老虎口腹地,清风徐徐,空气中很难闻到沙子的味道。

  “黑风暴对民勤的生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路林平说。他发现在沙源深广、沙丘高大的区域,一些沙障被大面积撕裂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所长李耀辉表示,“民勤是我国沙尘暴最多发的地区之一,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而且其上游发生的沙尘暴经过时,往往会在这里明显加强。”

  “所谓黑风暴,就是沙尘暴侵袭之后,将整个天空笼罩,能见度极低,伸手不见五指,灯光也在此时变得没有穿透力。”民勤县气象局副局长胡兴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

  民勤县气象局工程师王汝忠对“黑风暴”的成因分析是,“黑风暴的形成与沙尘暴的形成都需要丰富的沙源,大风,强对流天气,只不过这一次的天气过程相当强,气压中心低到524百帕,比以往强得多。”

  来自民勤县气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开始,民勤县发生大的沙尘天气的次数在减少,从2000年的57次下降至 2009年的7次。

  据史料记载,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沙治水的历史。但历史上,这里曾是水波浩淼的地方。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勤人就开始与沙抗争,如今已形成一整套防沙治沙的技术和经验,如尼龙网沙障、生态垫沙障等治沙技术。过去3年,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民勤县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关井压田”、“强制节水”措施,发展节水高效设施农业以及移民等举措,进行生态综合治理。

  “民勤的治沙只是改变了一个区域。通过治理,民勤的风沙口、风沙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在修复。沙尘天气对民勤一些大田农业的影响在减弱。在民勤的版图上,原生沙漠有1200多万亩,而治理沙漠的面积仅20多万亩。与整个沙漠相比,这点儿面积是微不足道的。”民勤县县委书记卢小亨说。

  “如果因为沙尘暴根治不了,就不去治沙,这不是科学和积极的态度。”卢小亨表示。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