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场集团重视员工的幸福感,因为“有了幸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旅客”。 记者 徐元宾 摄(资料图片) |
4月27日,重庆机场集团会议室,重庆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李志教授,用一个故事开始了一堂特殊的课程:
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
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有些轻蔑地说:“这能叫幸福?只有像我这样才幸福,拥有百间豪宅、千名奴仆……”
世事无常,一夜之间,一场大火把富人的豪宅烧得片瓦不留,他的奴仆们也各奔东西。富人沦为了乞丐。
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向穷人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
“有了财富和地位,就意味着有了幸福吗?”李志在抛出问题后点题:幸福很简单,就是现在,只有把一个个现在串成幸福,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
话音刚落,会议室内掌声一片。台下的听众,均是来自机场集团的员工。这个小故事,是他们在“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前夕,收到的一份特殊礼物。
其发端,是重庆机场集团公司率先推出的一个创举:“员工幸福工程”。
3000员工诊断幸福
员工黄益冬参加了全部的调查和访谈,他这样描述幸福:其实幸福感它不是一个地点,它是一个旅程、一个过程,它不是某一个点,在企业,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个人和团队的相互认同。
作为讲师,李志研究“幸福”已有十余年,4月初,他接到了一个特殊的邀请:为重庆机场集团3000余名员工做幸福诊断,并提出建议和制定幸福评价监测办法。
“机场是重庆开放的窗口,员工的幸福感和受此影响的工作表现,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重庆形象。”机场集团反复向李志阐述这一观点。而机场集团的一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急迫还因为重庆机场正在加速扩容,正在努力建设国际化的大型枢纽机场。在倡行“中国服务”的同时,重庆机场将人本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通过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来提升旅客的满意度。“有了幸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旅客”,这位负责人强调。
李志心里很明白,目前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人群的幸福感越来越弱。
他掌握着这样的资料,一项历时5年、累计数据达20000余例,涉及政府机构、金融、通信、IT、房地产等行业领域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员工压力较大,其中管理层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压力大,普通员工则感受到较大的职业发展压力,心理幸福感低的员工接近10%,以中青年员工最突出。
重庆机场的员工幸福感和幸福观如何?接到任务的次日,李志就带领6人团队展开调查:对包括机场高层领导、中层干部、一般员工的743人进行问卷调查,80余人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并查阅了企业制度资料。
黄益冬参加了全部的调查和访谈,在机场集团工作6年的他,在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两年后,就调到了机关,“参与过程就是一次很幸福的事,缺少调查这一环节,员工的很多最直接的感受就只能‘被表达’”,他了解的情况是,调查结果将直接递到高层,关系到机场集团下一步的改革。
黄益冬希望更多地被关注和被企业认可。在接受访谈时,他这样描述幸福:其实幸福感它不是一个地点,它是一个旅程、一个过程,它不是某一个点,在企业,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个人和团队的相互认同。
多元化的“幸福感”
年龄越大幸福感水平越高,三大矛盾影响了青年员工对幸福的感受:一是个人发展需要强,但个人知识经验却有限;二是生存压力大而薪酬水平较低;三是渴求个人能力的提升,但培训机会却很有限。
很快,一份数万字的重庆机场集团员工“幸福诊断报告”出炉了。“机场集团这样的一个样本,反映出现代人群的幸福感,更趋向于多元化了。”此前,李志曾先后为十余房地产企业、贸易企业等做过幸福调查。
对于摆在面前的新报告,李志的评价是:机场集团员工的幸福感和幸福观好于其他企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调查结果显示,机场集团80%的员工感到幸福,对比过去,认为现在幸福感明显增强,对于未来,有更强的幸福信心,“无论哪个团队有这个结果,都会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无形动力。”
在他看来,调查结果也暴露了员工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机场人员的幸福感来自于六方面,包括拥有健康、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为社会做贡献、受到重用、团队氛围和谐等,“而前两者成为最主要的幸福支撑,这说明对‘事业、成就’的追求略显不足。”
“还有,不同年龄段的幸福感水平不一样,青年员工幸福感水平不够高。”李志称,年龄越大幸福感水平越高。在机场集团的调查,出现了和此前研究类似的现象,三大矛盾影响了青年员工对幸福的感受:一是个人发展需要强,但个人知识经验却有限;二是生存压力大而薪酬水平较低;三是渴求个人能力的提升,但培训机会却很有限。
李志认为,加之青年员工自我意识较强,情绪情感稳定性低的心理发展特点,也造成了幸福感水平较低的现状。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物质和薪酬激励机制等对员工幸福感的提升效果明显。”李志说,机场集团全员缴纳“五险一金”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
李志称,在讲完富人和穷人的故事后,一个员工也提出质疑:既然财富不等于幸福,是不是就不需要涨工资呢?“其实,我们需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才会感到幸福。物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在于激励机制的建立。”
这一理念,写入了重大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给机场集团的建议中。“除薪酬体系外,相关内容还包括人才选拔机制的完善、上下级沟通机制的建立、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心理疏导等缓解机制等。”机场集团党群工作部一负责人透露。
幸福员工与和谐社会
胡星斗认为,重庆机场集团成为了一个改革的“试管”,打造“员工幸福工程”的做法在物欲膨胀、竞争激烈、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很有现实意义,但也是一个存在风险的魄力之举。
机场集团的“员工幸福工程”已悄然启动。“我们要在管理、薪酬体制、企业文化方面深入细致地做一系列工作,让所有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机场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赵江平称。
记者了解到,针对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各种制度体系,机场集团正在进行认真的梳理,包括邀请新加坡专家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及逐步实现员工同工同酬,建立平等的竞争和晋升通道、制度等。
“不少都涉及制度改革,甚至会影响相关利益群体,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和谐环境。”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张伟透露,其中薪酬制度的改革正在征求意见和完善过程中,最终方案将提交职代会审议。
目前,一份详尽的如何让员工幸福的实施方案,已轮廓初现。在机场工作四年的一线地服员工舒静,刚刚参加完“追求幸福真谛”系列讲座第一讲,又收到了参与“什么是幸福”大讨论、相关辩论赛等活动通知。
“活动目的是为了打造和谐健康的‘幸福文化’,让大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机场集团党群工作部负责人透露,“理念+制度+活动”,是机场集团为打造“员工幸福工程”开出的处方。
中国问题学研究会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重庆机场集团成为了一个改革的“试管”,打造“员工幸福工程”的做法在物欲膨胀、竞争激烈、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很有现实意义,但也是一个存在风险的魄力之举。
他认为,“员工幸福工程”的最佳结果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员工能持久快乐地投入工作。“但是免不了大量投入,不能说今年搞了工程明年就不搞了,而需要年年搞。这里面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做成形象工程,二是投入仅仅只满足于员工低层次的物质需要。”
胡星斗称,重庆机场集团“员工幸福工程”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核心是追求个体和环境的互动多赢,一旦成功,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范本。
新闻链接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情
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感情,如果一个人感受到的积极快乐感情比较多,而感受到的消极痛苦的感情比较少,那么他所获得的幸福感就比较多。
■幸福是一种需要
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因此,需要影响着幸福。
■幸福是一种进取
进取与幸福感成正比,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们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获得的幸福感也就越大。
幸福与金钱
■有专家说,人们的幸福感只有15%来自金钱的力量。有钱了,却买不到幸福。
■幸福与金钱不成正比,世界上唯一成倍增加幸福的办法,那就是与人分享。
——摘自《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
名人的幸福观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美国总统林肯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美国总统罗斯福
本组稿件由记者 胡顺涛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