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舒气,北川人朴素的幸福感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5月05日06:45
  路修好了,路边一幢幢具有浓厚羌族风格的小楼就亮了出来,住家的,开餐馆、开杂货铺的,人声鼎沸。这一切,让地震后担任“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绵阳工作站站长的张建感到“恍若隔世”——【同行者】

  张建:绵阳市委党校(绵阳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担任 “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绵阳工作站站长。震后,他第一时间来到绵阳九洲体育馆为受灾群众服务,灾后重建中持续关注地震应急管理及灾区基层干部心理重建,出版了《在难中——深度访谈北川乡镇书记》一书。

  【跟进记者】

  裴蕾:“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川驻点半个月进行采访,长期关注和记录北川建设和发展,先后采写了《北川数万卷珍贵档案重见天日》、《酷暑中呵护“伤城”》、《放假回乡,大学生帮吉娜羌寨打文化牌》等报道。本报记者 裴蕾 文/图

  4月23日,刚踏上北川的土地,司机海哥就惊叹:“清明节的时候,这段路还没修完,现在简直是一马平川了。”

  路修好了,路边一幢幢具有浓厚羌族风格的小楼就亮了出来,住家的,开餐馆、开杂货铺的,人声鼎沸。“简直恍若隔世!”张建还记得,自己地震后第一次走这条路时,路边全是震垮的农房,路中间横亘着从山上滚落的巨石…… “如果不是因为来来往往的大货车和一些重型机械设备,还以为自己到了一处世外桃源呢!”

  曲山镇大水村:

  村主任搞起了创业基地

  张建和记者刚走进任家坪村石椅羌寨,就听见吴红爽朗的笑声。瘦小、精干、笑起来比别人声音高八度,是这位大水村村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

  “以前的村子现在成了唐家山堰塞湖。”吴红说,大水村原本在半山腰上,地震造成山体垮塌,掩埋了村庄。震后,她被村民们推举为新的村主任,带领村民们进行灾后重建。

  眼前的两层小楼有个好听的名字——卓卓羌寨,写着“北川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几个字的横幅就悬挂在外墙上。

  地震后,村子没有了,有力气的村民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妇女能不能找点活做?吴红想起了做羌绣。2009年初,她遇到了来自绵阳、关心羌绣传承的志愿者黄强。两人一拍即合,吴红向银行贷款6万元,和黄强一起成立了公司,在任家坪村租了一幢一百多平方米的小楼,准备卖村民自己绣的羌绣产品。

  村民把绣好的羌绣交来了,她却发现太粗糙。为提升绣娘们的技艺和产品的竞争力,吴红在网上联系了羌绣老师来给妇女们培训,从针法到图案,老师在北川呆了一个星期,整个曲山镇每个村都有妇女来学。

  为了将凝聚着北川妇女心血的羌绣卖个好价钱,吴红成立了自己的网站搞宣传。网络为羌绣带来了一片新的天空,平武、江油、九寨沟的客商来了,北京、山东的客商也来了。“前不久我才发了8双草编棕丝拖鞋样品给美国客人,人家说我们的产品有民族特色,在地板上走路还没有声音,要订购我们的产品呢。”吴红语气中不无骄傲:“我们羌族的土特产,可以从北川发到全世界。”

  现在,吴红的公司量大时一次可以发上万元的产品,量小时也有几千元,张建觉得不可思议。“第一次见到她,感觉她是把悲伤强压在心底,带着村民们搞重建;而现在,她是真正进入到一种崭新生活中去了。”是的,现在吴红要关心村民们房子建得怎样了,要到处看有没有新项目适合村里发展。

  擂鼓镇吉娜羌寨:

  硬件软件都体现浓浓“羌风”

  2008年7月7日,记者到擂鼓镇猫儿石村采访,正遇上成都军区驻滇某部战士帮助村民转运帐篷和物资,隆隆作响的推土机在为即将兴建的永久性住房平整土地。后来记者得知,当初看到的地方,有了个美丽的名字——吉娜羌寨。

  2009年8月13日,记者又一次来到吉娜羌寨,那时寨子的硬件尽管焕然一新,可还是随处可见摆放凌乱的杂物。一群来自成都的大学生志愿者,正为吉娜羌寨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又是一年,走进吉娜羌寨,一幅印有中英文简介的吉娜羌寨导览图首先映入眼帘:羌绣展示中心、农家书屋、休憩区、农家饭店,一目了然。朝寨子里面望去,一年前五花八门的店招,现在都换成了清一色的木质店招。

  “什么时候卖上了这么精美的东西?”来到王孝虎家开的小店,张建被店里的用山核桃木加工的各种工艺品吸引住了。“这是我们才从擂鼓镇胜利村引进的一家企业生产的。”王孝虎告诉记者,这是本地的特色产品。

  “上次我来时,看见这里把杂货和羌绣摆在一起卖,而现在,羌绣和各种旅游纪念品分类有序,摆放美观,明显感觉到经营意识的提升。”张建说。

  “这要归功于去年11月到云南去"充电"。”王孝虎说,他跟着一个考察团专门到云南大理、丽江等地取经,那里对旅游产业的规范以及老百姓的经营意识等,都让他艳羡不已。王孝虎感到,要像云南那样,从民族文化特色出发,硬件、软件一起上,营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吸引力。

  王孝虎回到村里,就动员村民,着力完善颇具羌族特色的标志标牌、治理环境等。他说,这样做除了是给来寨子的人提供方便外,其实更像是一扇窗——“希望每一个来到寨子里的人,都能从细节上、不经意间,体会到北川的浓浓"羌风"。”

  永兴板房区:

  留守者几个月后搬进北川新县城

  席大双、席小双这对双胞胎姐妹一见到张建,就亲热地叫“叔叔”,然后调皮地拿起张建的摄像机,开始东拍西拍。

  张建第一次见到双双姐妹时,是2008年5月17日,在九洲体育馆。那时,大双和小双正坐在地铺上,小双的腿和脚都受了伤,无助的眼神让人心疼。

  地震中,小双失去了平日最亲的大姐,又因为被埋在废墟里受伤,一度有些自闭。“现在如走在大街上,你还能看得出来她们是经历过地震的孩子吗?”张建说。地震后在多方的关心下,大双小双成了“小明星”,去了全国不少地方,现在她们在八一帐篷小学读书,9月就要搬进新校舍了。

  大双和小双的父亲席应章平时在外打工,母亲陈代英则在板房里做羌绣。“一家四口能在一起比什么都好,”陈代英很是满足。

  “我们马上就要搬进新房子了,”活跃的大双向我们解读母亲满足表情的另一层含义。清明节回北川老县城祭奠亲人,回来时路过建设中的新县城,看到自己未来漂亮的新家,陈代英五味杂陈。

  记者了解到,到4月底,北川县45561户重建农房已全部开工,竣工43751户,完工率达96%;全县11499户重建城房也已全部开工。目前,除永昌镇、禹里乡外,全县其他城(集)镇功能已基本恢复。

  【记者手记】

  在猫儿石村采访,我遇到了两年前曾经采访过的残疾人王孝茂。他剪了平头,穿一件白色T恤衫,昂首挺胸的样子,让我几乎认不出这就是地震后那个佝偻着身躯,眼里充满着悲伤与惶恐的人。

  走进他家,一张他骑着骆驼,带着自信笑容的照片被挂在堂屋的正中央,你能从那笑容里真切感受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现在,他住上了60平方米的一楼一底,还和侄女一起开了家茶楼。他说,现在的生活那才叫一个舒气。

  舒气,我很喜欢这个词。舒气,是现在北川人的精神面貌,那是一种无需刻意渲染的幸福,一种进入新生活以后的自然状态。

  【同行感言】

  “5·12”两周年重回北川,正赶上一个阳光夺目的早晨。一年多前的任家坪板房区,曲山镇大水村村主任吴红在清晨的阳光下,给我展示了她亲手制作的羌绣,那是我所见到的北川灾后重建第一缕曙光。今天再见吴红,她那喜泪参半的述说,再次让我见证了大水村人“坚持”背后,蕴藏着的一种真正代表生命力的能量。

  我的另一种感动,来自即将入住北川新县城的妇女和孩子,无数的陈大姐、邓大姐,席大双、席小双们,用一针一线,用色彩斑斓的童画,去装扮即将入住的新家。那是她们对未来生活最美、最生动的憧憬。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