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共筑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2010年05月06日10:17

  ——浙江华商经世国学馆和它的莘莘学子们

  国学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渐渐地,人们就会发现,那些从国学馆出来的人,他们的确不一样了,他们的思想更成熟了,他们的眼光更深邃了,他们的胸怀更宽广了。他们理解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正如郑宇民所说,广大浙商不仅要能够自如运用市场无形的手驰骋商场,更要重拾人文之心,关注市场而不忘社会,懂得经营也担负责任,从而实现企业家角色由只求利润、忽视其他的经济动物,到珍爱环境、保护资源的经济公民,再到回报社会、心灵充实的社会公民的三重转化。

  天将降大任于斯也,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任重而道远……

  ■观察记者 邹建中

  一

  2008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他的办公室接待了一位重量级人物:陈培德。

  陈培德被舆论誉为“中国足球打黑第一人”。9年前那场最终难逃偃旗歇鼓命运的中国足球反腐战役,他是作为浙江体育“官”冲锋在最前头的勇士。战火虽灭,正直善良的中国人却记住了“陈培德”这个名字。

  郑宇民这回把陈培德请来,不仅是叙师生之情—郑宇民曾经是陈培德的学生,那是陈培德在金华当教师时的事了。陈培德有数,这位他在教书时就“看好”的学生,今天一定有要事和自己探讨商量。

  果不其然,郑宇民开门见山:

  “陈老师,我想请您重操旧业,帮我对全省430万民营企业家进行人文培训。您是北大哲学系的高才生,又当过大学校长,应该没有问题吧?”

  陈培德想:自己这几年先后从浙江省体育局局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任上退下来,正考虑着怎样度过“不应期”,现在有“任务”,当然好,而且,“从教”又是自己的“最爱”。

  “这活儿,我干。”陈培德说。

  “用国学来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灵魂,我们就办国学馆!”

  “好!”

  “你当馆长!”

  “行!”

  心心相印,一拍即合。于是,浙江省工商系统一个新的生命,开始了它最初的萌动……

  二

  郑宇民领导的省工商局要推行一个“五年计划”—对全省民营企业家进行人文教育。这是一项高瞻远瞩、功在千秋的工程。不久前连任浙江省省长的吕祖善,就曾在省“两会”上倡导,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包括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训。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涌现了一批民营企业家,他们为中国经济的振兴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这其中的大批企业家,在人文素养上却存在着“先天不足”。于是,一些缺乏传统道德文化约束的人,便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在婴儿奶粉中掺入有毒的三聚氰胺、在酱油和辣椒粉等调味品中添加大量的苏丹红……所谓“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法则,让不少企业家丧失了道德和责任,陷入了惟利是图的泥沼。

  “市场有无形之手,但企业家应该是有心之人!”郑宇民决定通过人文教育来重拾浙江企业家做人的基本“良心”。

  举止儒雅、情操高洁的陈培德,同样希望通过国学馆同仁的努力,让更多的浙商也成为品德高尚的一代儒商。陈培德坚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这样的感召力和教化力。

  为了这个“梦想”,要有搭档。陈培德找来了“老搭档”—李烈钧。要成大业,此公是不二人选。

  后来,李烈钧对媒体说:“郑宇民请出了陈馆长的一个月后,陈馆长便做我的工作,让我跟他干。我曾经在他省体育局长的任上,作为下属,当了11年的《体坛报》总编。11年中,我既是他的下级,又是的他的战友。在那场中国足球打假扫黑战斗中,我们同在一条战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共同度过了那些难忘的岁月。我了解陈馆长的为人,钦佩他的水平和能力。我们意气相投,在价值判断、是非辨析、情趣喜好、务实好学上,我们是同道中人。”

  就这样,博学、严谨、勤勉而豁达的李烈钧辞去了一家企业高管的工作,到陈培德那儿当了副馆长。他说,我是欣然前往的。他将“欣然”两个字说得颇具音乐感。

  三

  杭州西湖景区有一条著名的路—灵隐路,此路径通往更为著名的千年古刹灵隐禅寺。路的两侧,九里松树连绵耸立,铁骨峥嵘苍翠古朴。洪春桥畔,一条岔道,在金沙港侧蜿蜒深入。顺着孱孱清溪,不多远可见座座农家小楼,粉墙黛瓦,精巧玲珑。其中一座金沙曲院5号,正是浙江华商经世国学馆所在。绿树秀水环抱,时有画眉、松鼠嬉耍其间;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正是一个可以静心敛气,研读古代圣人经典、感悟当下世事人生、传播弘扬国粹精神的极佳之处。

  正是这个和国学对上号的清雅淡泊之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国学馆的办学模式、方针、宗旨,以及一系列实施计划在这里诞生……

  陈培德办的国学馆,筹办伊始就定下一个非同寻常的构架—政府倡导,协会主办,社会支持,民间承办,媒体参与;也定下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目标—让浙商成为富有人文精神、具有社会责任的儒商;把浙江华商经世国学馆办成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儒者,谐和之人,崇尚和践行“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也。

  “我们国学馆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公益性的。服务于企业家的人文提升,是我馆的最高宗旨。这是我们和别的林林总总的国学馆、国学班的最大区别。”陈培德说,“我们有几位股东,他们都将此番投资作为一种公益行为。他们一再叮嘱:‘我们不指望在这里挣钱,只要你们把国学馆办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快乐’。”

  “在华商经世国学馆,你闻不到一丁点铜臭味儿。”一位前去采访的记者为之感慨。

  时下,国学之热,热遍天下。在国内,各种与国学教育有关的机构多如牛毛;在国外,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办以来,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总数超过500。

  这些大大小小、纷纷杂杂的机构中,有名副其实的,也不乏鱼目混珠者。特别是国内的不少机构,打着弘扬国学的旗号,高价办班,干着疯狂敛财的勾当。比如,他们收取巨额学费,在师资的安排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

  陈培德他们办的国学馆坚持了公益性,深得人心,于是出现这样的新奇现象—第一期学习结束了的学员,还会报名参加第二期的学习;父亲或母亲结业了,再介绍子女来;丈夫学过了,再带妻子一起来;老总来过了,又让更多的公司高管来……

  学员舒英钢就是其中一位—

  舒英钢,叱咤风云的民营企业家,他任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的菲达集团,是国内惟一同时具备30万千瓦以上大型燃煤电站除尘、输灰、脱硫环保系统大成套和城市污水处理大成套能力的环保装备企业。他本人1982年毕业于江苏大学机械制造工程系,现在是教授级高工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他酷爱学习,视书如命。国学馆第一期开课,他带了4位集团领导来参加学习;第二期开课,他意犹未尽,又送来了3名学员。

  他自得地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由衷地说:“这里,是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他的菲达集团,成了国学馆首期学员访学的基地。能者为师,舒英钢把学友们请到诸暨他的菲达集团给大家精彩地讲了一课《国学和企业文化》。

  四

  华商经世国学馆的学员有两类,一类是主办单位浙江省个私协会和市场协会审定的经过县市层层推荐的学员;第二类是慕名而来报名就读的学员。学员中,不乏身价超亿的老板、企业在当地风生水起的成功者、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种系列高级职称获得者、年轻的准备接班的“富二代”,也有正搏击于商海的前市委书记和县市区长……

  这些方方面面的“人物”,平时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一路诸侯,发号施令者,但令人称奇的是,他们一旦进了华商经世国学馆的课堂,或是参加国学馆组织的访学、游学、参学活动,一个个都“乖”得像听话的小学生。

  国学馆学员,按“自发、自愿、自主、自治”的“四自”原则,组建了班委会,班长、副班长、秘书长之外,设学习、宣传、商务、文体、生活五个部,又按全省学员地域分布,分为六个片,各设片长两名。于是,骨干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班里各项事宜有人干、有人抓、有人管。

  《观察与思考》记者今年3月随国学馆第二期学员一起去台湾“游学”。远行一路,亲眼目睹,学员班干部们大显身手:课务管理,秩序井然;就餐住宿,纹丝不乱;乘车出发,准点无误;车行旅途,则是谈感悟、议收获、作交流,一路欢笑一路歌。

  陈培德说,所谓“游学”,是外出听名师讲课,顺道观光、考察、感悟,游中有学,学中有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也。而“访学”,则是安排到某地,请一位国学大师,或者在传承文化方面特别“有一套”的企业家那儿去访问。寓学于访,访学合一。“参学”,是到名山古刹,听禅悟道,学员可以和僧侣一起做功课,融于其中而获其要义,参于其中而取其精华。

  有“五花”头衔的台北王朝饭店,富丽堂皇,不失尊者气派。二期学员此番游学的重头戏就放在了这里。

  当东吴大学和风谈判学院主持人、有“台湾第一,亚洲顶尖”之誉的中国谈判研究专家刘必荣教授走上会场讲台时,这位走南闯北的老专家又看到了久违的一幕—

  “起立!”班长一声号令,88位学员齐刷刷站起。

  “老师好!”88位学员毕恭毕敬地向刘必荣老师鞠躬致礼。

  显然,刘必荣被感动了。他用通俗、机智、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孙子兵法和谈判谋略》的深奥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明白晓畅、酣畅淋漓。

  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共计6小时,88位学员端坐在那儿,鸦雀无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太精彩了!”课间休息,有学员感慨说,“我连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漏掉什么……”

  刘必荣也感慨说:“这么多人这么认真听课的,我不多见!”他又说:“学生和老师是要互动的,虽然他们没有提问,但我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在交流。”

  一天的课结束了。刘必荣成了明星—“粉丝们”争着和他合影留念。在学员们的心目中,这样的中华国学明星,远比影星、歌星更值得追捧和尊敬。

  —悄无声息地,学员们的价值观在发生变化。他们觉得,除了钱以外,还该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中国数千年的经典文化。

  —潜移默化中,学员们的言谈举止也在发生变化。和往日的他们相比,凭添了几分儒雅之气。

  此行学员中有老有小。老的有70多岁,小的只有10来岁。他们是随着儿女或父母一起来台湾游学的特殊学员。在众多的其他学员中,他们成了被予以特别照顾的“宝贝”。吃饭的时候,同桌的学员都会说“奶奶请坐”“爷爷,我给您盛汤”……上车的时候,同车的学员都会扶一把“小学员”……在台湾游学的日子里,老的小的,无不被“宠得”乐不可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教导我们这样的!”学员谢国峰说。

  “这就是人文精神,它让我们变得高尚……”学员钟兴华说。

  连带团的浙江中旅社的领队汤敏军也感嘅:“这是我带过的最文明的团队!这让我终身难忘!”

  郑宇民、陈培德、李烈钧他们所希望的,不正是这样的学习效果吗?

  说起游学,走过五湖四海和五洲四海的李烈钧依然兴味盎然:“我是第四次去敦煌了。那回带学员去敦煌游学,令我特别难忘……”

  敦煌回杭,循常例,李烈钧拟写了一份国学馆情况通报报给郑宇民局长和有关领导。李烈钧几十年著书立说,也常写公文。虽为“公文”,却同样情绪盈沛,文采飞扬—

  穆穆祁连,巍巍昆仑,浩浩戈壁,滔滔黄河。大西北的粗犷雄浑激起团友们金戈铁马壮志凌云的豪情;莫高窟的壮丽辉煌引发团友们对神奇灿烂千年不衰的石窟宝库的深深震撼。

  游学团友中,到过敦煌的最多已有四次。这一次,接待规格最高,学习考察到的内容也最丰富。

  上午8时20分,敦煌学专家樊锦诗在办公楼门前迎候浙江华商经世国学馆游学团。

  8时30分,办公楼会议厅,全体团员起立,礼仪如常,向专家致礼。樊锦诗开始作敦煌文化研究的讲座。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她从敦煌的地理人文、历史沿革、开窟纪元、发展兴盛、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盗窃衰败,到新中国以后的修缮、保护、治理、开发、研究……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常书鸿先生任敦煌研究所所长,半个多世纪来,敦煌掌门人几经更迭。现在,樊锦诗掌管这个世界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年逾古稀,壮心不已,令游学团友们肃然起敬。

  樊锦诗是杭州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北大历史系毕业,从事敦煌研究凡四十余年。那年,樊锦诗来杭州开会,陈培德和李烈钧去汪庄拜访。她和陈培德同为北大校友,相见分外亲切。

  这一次,她一诺千金,亲自安排,予以最高规格接待。她派出最佳导游,打开最珍贵洞窟让学员参观(一般不开放)。其心之诚,其情之切,令人为之动容。

  举世瞩目莫高窟,是历史之窟,思想之窟,文化之窟,艺术之窟,宗教之窟。莫高窟之旅,是国学馆首期民营企业家人文教育培训的巅峰之旅。

  五

  陈培德在介绍国学馆的教学内容时,显得自信、从容。

  “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内容,一流的安排。我们一定会让每一个学员学有所获。”

  陈培德为了实现承诺,殚精竭虑,全力以赴。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成了国学馆的合作伙伴;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教授成了国学馆师资库的特聘教授。

  以国学馆第二学年课程安排为例,有张应杭的《儒释道精要》、束景南的《易经选析》、褚良才的《易经新解》、张松辉的《老庄思想》、董平的《论语》、张松辉的《道德经》、何俊的《堪舆学•风水》、郑红斌的《黄帝内经(中国传统养生之道)》、王雷泉的《六祖坛经(养心悟道的恒久智慧)》等等,不一而足。

  陈培德馆长也亲自为学员授课,内容是《国学的为人处世之道及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陈培德自然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讲授的内容既有深厚的学养,又能紧密联系实际。其纵横驰骋、引经据典、张合有节、条分理析、表述准确、妙语连珠的演讲风格令人折服;其富有磁性的,雄浑透亮的男中音令人倾倒。

  “陈馆长,您的嗓子这么好,一定经过专业训练吧?”学员忍不住问。

  “七分先天有之,三分后天得之。”陈培德说,“少年时候,正值变声,老师让我们把头伸入水缸唱歌、朗诵……”

  听陈馆长的课,是一种享受—学员们都这么说。

  德不孤,必有邻。学员们喜欢陈培德的主要原因,更因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知道,陈培德是刚正不阿的真男儿,时下官场尔虞我诈、腐败堕落;社会浮躁不安、惟利是图,而陈培德则寡欲清心,精心护守着一方心灵的净土,由内致外,遂展现出玉树临风般的精彩。

  他给学员讲课,坚持不拿讲课费。岁寒料峭, 65岁的陈培德在凛冽的风口中亲自给初来乍到的学员当路标,引领学员进教室。每期招生,他带头不拿提成。给馆员调资,自己不调。他有光过敏症,仍冒着风险带团外出游学参学访学……

  有学员说:“陈馆长如果自己不干净,在那场‘风暴’中,早就把自己赔进去了!”

  可以说,国学馆的成功,与有陈培德这样有魅力的馆长,是分不开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最终就是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修身养性,在浙江华商经世国学馆的氛围中,浙江企业家学员们的精神在升华……

  六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媒体采访了几位学员:

  —杭州蓝达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钟兴华:我们办企业,每天忙忙碌碌,从早到晚团团转;应对各种问题、各种困难、各种矛盾,脑子里储存的知识用尽了,有限的办法用光了,非常想静下来加加油、充充电。所以,我非常珍惜在国学馆的培训机会,每个月的开课,企业里事情再忙,我也要挤出时间,按时到课学习。错过任何一课,我都认为是一大可惜。

  —浙江遂昌一成家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美华:陈馆长说,学国学,就是为了给企业家安装一颗心—善心。我觉得说得特别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绵数千年,还具有如今这样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她的灵魂就是“善”。我觉得《三字经》也是国学中的经典,是教人做人的。我会买一两百本,送给员工,也送给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吸取国学的养分,做个善人。

  —宁波金鑫一家电动车连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人与自然和谐,是国学中的精要。儒家和道家都讲“天人合一”,就是强调这种和谐。我的理想是,要创办一个更大更专业的连锁企业,做符合节能与环境要求的交通工具的销售以及售后的服务。我分析,用不了多久,低碳的交通工具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一定会大行其道。发展这样的事业,是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古代哲人思想的;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浙江真盛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国锋:以前,我就偏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四书五经也会去读读,但总觉得难读,常常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在国学馆,我学完了第一期,受益非浅;不过瘾,又参加了第二期的学习。我觉得,我的主要收获是心静了许多。我是大家所说的“富二代”,其实我们也不轻松。我参与企业管理已经有10年了,自然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今后我一定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好在有国学可以作为精神的寄托。它会让我淡定,让我沉着,让我有一个好的心态。这就是国学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

  —杭州众和进出口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斌:郑宇民局长在我们二期始业仪式上说,“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占了所有企业的93%,面对着一个非常严酷的竞争环境。如何应对这些竞争环境,如何释放竞争环境下的压力,要靠我们有一颗人文的心”。他的话让我感动,也让我难忘。是的,我们不是经济动物,而应该是一个文化人,应该用国学中的精华去陶冶我们的情操。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儒商。浙江的企业家都应该成为儒商,浙江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我们都应该变得温文尔雅,并且有思想和能吃苦。其实,我认为,浙江精神的底子应该是人文精神。

  这些企业家的话,都是肺腑之言,真诚、朴实。

  国学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渐渐地,人们就会发现,那些从国学馆出来的人,他们的确不一样了,他们的思想更成熟了,他们的眼光更深邃了,他们的胸怀更宽广了。他们理解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正如郑宇民所说,广大浙商不仅要能够自如运用市场无形的手驰骋商场,更要重拾人文之心,关注市场而不忘社会,懂得经营也担负责任,从而实现企业家角色由只求利润、忽视其他的经济动物,到珍爱环境、保护资源的经济公民,再到回报社会、心灵充实的社会公民的三重转化。

  天将降大任于斯也,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任重而道远…… ■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国学馆提供)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