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志愿军后代助老战士圆梦 资助老人到朝鲜祭战友

来源:东方今报
2010年05月06日13:44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4月12日,河南22位志愿军老战士站在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断桥旁凝望朝鲜。当天,他们在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战友扫墓。4月13日,他们踏上了魂牵梦绕的朝鲜土地。促成此行的是全国首个志愿军老战士之家的创办者张爱兰。父亲寻找战友的心愿,使她背负起了那段历史,为此她已经投入了十几万元。

  身穿军装、胸挂军功章的志愿军老战士,是国内开放组团赴朝游后从丹东过境的首批客人。他们到朝鲜不是游玩,而是带着黄河水、黄土和祭品祭奠牺牲的战友的。 □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图

  老战士重访鸭绿江断桥

  4月份的丹东市乍暖还寒,12日下午,鸭绿江断桥旁走来了22位身穿军装、胸戴奖章的老人。

  雨中,军乐团反复演奏着老人们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站在断桥前,这些来自郑州志愿军老战士之家(以下简称老战士之家)的志愿军老战士列队唱起了激昂的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抚摸着断桥旁矗立的两门大炮,83岁的祝子清老人眼睛湿润了。赴朝作战前,祝子清和60军高射炮营的战友们在这里守桥一个多月,这是他和战友们用过的大炮。

  1950年11月的一天,祝子清和战友们来到了硝烟弥漫的鸭绿江畔。他看到丹东(那时称安东)满目疮痍,火车站和工厂更是遭到了敌机的多次轰炸。美丽的朝鲜土地上炮声隆隆,战火弥漫。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并占领平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后来,这一天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日本人在1909年修建的鸭绿江铁路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桥。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美军炸断了这座近千米长的铁路桥。四孔断桥保留至今。断桥上的弹痕,至今依然可见。1993年鸭绿江断桥被重新维修开发利用。

  在丹东祭奠牺牲的战友

  丹东是他们此行的第一站,一踏上丹东的土地,这些老战士便抑制不住激动。

  他们受到了丹东市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当年,他们从鸭绿江大桥凯旋时,丹东人民欢迎的盛况犹在眼前。

  今年4月12日,朝鲜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而这些志愿军老兵是首批通过丹东口岸赴朝的客人,他们自费到丹东和朝鲜祭拜当年牺牲的战友。

  除了凭吊断桥外,他们还在丹东市元宝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敬献了花篮。

  丹东是抗美援朝的后方前沿,在抗美援朝中负重伤的志愿军战士,被转到设在这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后医院。这座陵园内一共安葬了688名经抢救无效而牺牲的烈士。

  志愿军老战士看到,因为当时的资料不全,这些烈士极少数有部队番号、职务、籍贯和他们参加的战役、战斗情况。

  他们还参观了位于锦江山西麓的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该纪念馆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组成。纪念塔高53米,象征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在全景画馆里,这些志愿军老战士看到了震撼的一幕,在模拟实景的战场上,我军正在同敌人厮杀,一时间硝烟弥漫,炮声震耳,他们仿佛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60年过去了,昔日一片废墟的丹东已经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站在江畔远眺,江中的鸭绿江断桥桥墩静静矗立,对面朝鲜的新义州也隐约可见。

  孝女替父寻找志愿军战友

  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76岁,而促成他们此行的是张爱兰。

  张爱兰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后代,她的父亲张增德和父亲的战友陈春元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曾用一挺高射机枪打落一架美军飞机。至今张增德还保留着一块美军降落伞的帆布。

  二人在战场上约定,如果张增德牺牲了,陈春元把张增德的一双儿女拉扯大,如果陈春元牺牲了,张增德的子女在陈春元的坟前祭奠。

  战争结束后,张增德转业回到了河南省中牟县,从此与陈春元失去联系,他只记得陈春元是湖北人。

  张爱兰说,她父亲非常惦记陈春元和其他战友的下落。到了2008年,张爱兰看着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父亲寻找陈春元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了。

  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2008年7月,张爱兰拿着父亲记着战友名字的笔记本一个个地去寻找。这些战友一个个都找到了,可是陈春元还没有一点儿消息,在湖北寻找了一个半月的张爱兰不得不失望而归。

  2008年9月的一天,张爱兰突然接到了《武汉晚报》一位记者的电话。这位记者说,武汉的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从报纸上看到张爱兰替父亲寻找战友的事后,说他认识陈春元,陈春元转业后被分到了武汉工作。陈春元也对他说过,在朝鲜战场上他和河南的一位战友击落了一架飞机。

  张爱兰一听急忙来到武汉,可惜的是,陈春元已经在10年前去世了。后来,陈春元的儿子陈先华还特地到河南看望了张增德。

  为志愿军老战士安“家”

  为了帮助父亲寻找战友,张爱兰的手机号码被多家媒体公布。此后,她每天接到很多电话,大多是志愿军老战士询问他父亲近况的,也有父亲的战友联系来中牟相聚的。这些老人辗转多次才能到中牟,张爱兰就萌发了办一个志愿军老战士之家的想法,这样可以方便他们相见。

  那时的张爱兰生活比较富裕,丈夫在中牟县一家单位上班,自己经营有一家超市和一个实体,月收入两万多元。

  2008年年底,张爱兰把生意转让后,只身来到郑州。她在郑州北环路的中方园小区一楼租了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每月的房租就要两千多元。她置办了十几张床和被褥。她和丈夫又制作了一些展板,把父亲用过的一些相关物品也摆在室内。

  2009年1月14日,河南省军区领导和2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为老战士之家揭牌,这也是全国首家志愿军老战士之家。空军原副司令员王定烈将军获悉后题词:“弘扬抗美援朝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后来,越来越多的志愿军老战士来到这里相聚,她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管吃管住。这些老人也把自己精心保管了几十年的实物拿出来让张爱兰保管。她接收的纪念物已有500余件。

  2009年6月25日,张爱兰又把家搬到纬一路的省军区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相关方面协调免掉了房租和水电费。

  记者在4楼看到,楼道里挂着很多展板,两间房子里放满了实物和展板。

  现在,老战士之家的成员有数千名,经常在这里活动的有近百人。他们还组织了宣讲团和老年合唱团。

  朝鲜参赞打电话表示感谢

  为了这个老战士之家,张爱兰已经投入了十几万元。因劳累过度,她还患上了心脏病和高血压,曾晕倒几次。

  祝子清老人告诉记者,老战士之家举办活动要钱,志愿军老战士生病住院去看望需要钱。为了挣钱,有时张爱兰不得不出去打短工。现在,几位志愿军老战士过来帮助她,每天有两名老人轮流值班。“父亲寻找战友的心愿,使她背负起了那段历史,一位父亲变成2600多位父亲,女儿送他们梦回战场,雄赳赳,气昂昂,共享壮怀激烈的英雄暮年”。这是张爱兰当选“温暖2009河南十大爱心人物”时的颁奖词。

  张爱兰了解到,这些老人有一个共同心愿:在有生之年到朝鲜祭奠牺牲的战友。

  今年3月的一天,张爱兰接到了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参赞郑贤宇的电话。原来,郑参赞从网上看到张爱兰创办志愿军老战士之家的事,非常感动,特地打电话向她表示感谢。

  张爱兰提出了志愿军老战士想到朝鲜给牺牲的战友扫墓的事,郑参赞高兴地说,朝鲜人民欢迎他们再回朝鲜看看。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又把这事向朝鲜国内进行了汇报,朝方非常重视,此行一路绿灯。

  张爱兰告诉记者,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如今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每个人都想去朝鲜祭奠战友。但是,一些在农村的志愿军老战士因为家庭困难,难以成行。她呼吁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些老人了却夙愿。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静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