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日本东京一家展览中心展出的RQ—4“全球鹰”无人驾驶飞机。2009年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巴基斯坦交付的F—16战斗机。人民图片 2009年全球军售额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逆市上扬的势头仍在延续。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军售大国高度重视军火贸易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政治利益,其相互间竞争愈加激烈。
武器装备集中升级 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西方大国仍保持高额军费开支,装备采购是重中之重。美国2010财年国防预算总额为6861亿美元,其中常规军费预算5338亿美元,比2009财年增加205亿美元,增幅约为4%,其中采购费1074亿美元,约占20%,增幅5.6%;法国2010年度国防预算为321.5亿欧元,其中装备费用l70亿欧元,与2009年持平,但较2008年增加11%;日本2009年度的国防预算也高达522.5亿美元。
增加对外军售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措施。在美国约有l/3的企业与军工生产有关联。据保守估计,直接或间接从军工复合体中受益的人数超过3000万。目前,美国军工复合体拥有l00多家军工企业,近400万产业工人。
美、俄、德、法等国主导全球军售,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2008年各军火制造大国的武器出口继续增长。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2008财政年度的海外军售总额达337亿美元,比上一财政年度的233亿美元增长45%,并创下15年来新高。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近日称:“俄罗斯今年军事技术合作方面的出口额超过80亿美元,国防订购额超过330亿美元。”法国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10月表示,预计今年法国军火订单总额将达60亿欧元,比去年增长10%。他还定下目标:2010年法国军火出口总额达到70亿欧元,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3%。
美国的军售为其国家利益服务,涵盖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层面,并呈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始终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美国将对外军售作为推行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增加美国在世界军火市场上的份额是其外交政策的目标之一,它支持符合美国及盟国安全需要的军火销售,同时对可能威胁美国利益的武器出口加以限制。长期以来,美国国内一直潜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庞大的“军工复合体”。它是由大军工企业、国会、军事部门、思想智库和新闻媒体所组成的庞大利益共同体,主要通过院外游说集团、智库和媒体影响美国社会思潮,进而间接影响政府的政策走向;通过建立“旋转门制度”在政府和国会安插亲信,直接影响政府决策;通过大量的政治捐款,支持有利于军工集团利益的党派或人士当选,以换取支持和回报,等等。冷战结束后,美国军工企业重组形成武器装备的“巨无霸”,呈现出由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诺斯罗普格鲁曼和通用动力五家大公司所主导的基本格局。军工企业在大选中双向捐款、“两面下注”,保证了无论哪个党派上台,都能使公司的整体利益得到满足。
近年来,英国军火销售异军突起。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英国2008年的军火出口额为42亿英镑。报道援引英国防务与安全组织的报告说,2008年英国军火出口额占全球军火出口市场的17%,报告同时指出,2008年英国在全球军火出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远远低于2007年的份额。2007年英国军火出口总额高达100亿英镑,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沙特达成的“台风”式战机交易,仅这单交易的金额就相当于2008年英国全年的军火出口总额。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2008年全球武器制造公司百强榜,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凭借美国军方订货成为当年全球最大军火商,首次将美国军火商挤下榜首位置。该所专家苏珊杰克逊表示,“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确实在军工业展现出不断增长的国际化趋势,并对美国市场十分具有吸引力。”该公司在澳大利亚也有工厂,如今已成为世界级的武器生产商。
全球军售增加,也是 武器装备集中升级的一种表现。一些东南亚国家已进入到武器更新期,而拉美国家大部分军备是20世纪50年代装备的,最近宣布的许多国防计划都是以现代化和更新旧装备为主。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加大了军费投入。近些年,印度军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3.6%—6%之间。拉美地区防务开支最近5年增长了91%,2008年各国采购武器装备的花销共341亿美元。在拉美各国中,巴西的军费开支最高,自2005年来其国防预算年增长率一直接近10%,尤其在2009年,巴西军费开支为24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7%。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等拉美国家军费开支也有大幅增加。
当今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大量热点和潜在热点的存在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军火出口的广阔市场。领土主权争端、部族冲突、民族矛盾、宗教对立、武装叛乱、恐怖袭击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军火产生较高需求。
东南亚国家都普遍高度重视海空军建设。2009年1月,越南与俄罗斯达成协议,从俄进口8架苏—30MK2战斗机。越南海军将从俄罗斯采购6艘“基洛”级潜艇,以提高海军综合作战能力;马来西亚海军从法国采购的2艘潜艇中的第一艘“东姑阿卜杜勒拉赫曼”号2009年10月抵达位于沙巴州的塞加邦湾海军基地,并于10月中旬进入到全面运行状态;泰国皇家海军2009年9月表示,准备重启常规潜艇采购计划;新加坡从美国接受了首批F—15SG战机,并于2009年11月20日举行了成军仪式。
尖端战机需求激增 美国和俄罗斯是掀起当前军售大潮的主要力量。美国涉及的军售金额约为84亿美元。而俄罗斯先后与一些国家签署了总额高达128亿美元的巨额军售合同。法国与俄罗斯签署了约为24亿美元的军售合同。法国向俄罗斯出售4艘“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该舰是法国海军现役第二大舰只,排水量为2.1万吨,长约200米,同时具备远程兵力投放及两栖作战指挥功能,可搭载直升机、水陆两栖装甲车、坦克等重型装备以及最多900名士兵。根据俄军高级军事将领的说法,购买这样一艘舰只将使俄黑海舰队具有在40分钟内完成原本需要26小时才能完成的军事行动能力。这将是迄今北约国家与俄罗斯进行的金额最大的武器交易。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3月15日发布报告,称过去5年(2004—2009)中全球军火贸易额增长22%,其中尖端战斗机增长最快。研究所分析部主任保罗霍尔特姆向媒体表示:“拥有这种装备技术的国家大幅度提高了拥有量,而所在地区的相关国家就会订购相应的战机。”
根据该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目前美国和俄罗斯分别以占世界军火贸易总额的30%和23%位列军火贸易前两位,其中尖端战斗机的出口占军火总出口的比重均在40%左右。德国的武器出口也增长很快,占世界军火贸易总额的比重在过去5年中提高到11%,列第三位,这比上一个5年(2000—2004)的5%翻了一番多。德国的武器出口以潜艇和坦克为主。
报告认为,武器输入国主要在一些热点地区,如中东、北非、南美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南美地区的武器贸易额在过去的5年中比上一个5年增长了150%;而希腊在过去5年中成长为全球5个最大武器采购国之一。
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军费较充足,再加上实现军队现代化的需求较迫切,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成为军售的热点。
2009年,印度发布了用100亿美元采购126架战斗机的计划,吸引了全球飞机制造商的目光。今年3月,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印期间,双方签署的军购合同达40多亿美元。近3年来,美国向印度出售的武器装备价值也达到50亿—60亿美元。随着经济地位上升,东南亚国家成为又一个军售热点地区。包括南美、中东、东北亚等国际关系较为复杂地区近年也成为军售热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2005—2009年,世界主要军火出口国对南美地区的军火出口量比2000—2004年提高了150%,委内瑞拉、智利、巴西都在军购榜的前列。委内瑞拉去年从俄罗斯获得了22亿美元的信贷,用以采购防空系统、火炮、装甲车以及坦克。在中东地区,富油国也大量购置武器,2007年该地区的军购支出达到550亿美元。沙特、阿联酋、科威特是近年来增长迅速的军售客户。
在军售市场一片繁忙的背景下,军售大国们却有着各自不同的考量。首先,军售大国借发展中国家军队换装之机,把二流或三流装备技术高价出售,拯救陷入困境的本国军工企业。美、俄以及欧洲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售的武器装备落后于其本国现役装备技术至少一代,这些武器装备主要是机械化战争使用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或轻武器等。
再者,部分西方国家借武器出口附加种种条件,谋取政治利益。近年来,美国向巴基斯坦援助了一些军事项目,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巴方保证用这些武器技术打击巴境内的“基地”组织。
精心打造“依赖链条” 军售是国家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安全形势和战争形态变化的晴雨表,也是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体现。当前全球军售增加,既是复杂的国际政治军事关系的反映,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这些关系的发展。
首先,随着全球军售的增加,军售大国的战略地位得以强化。近年来的战争形态演变,形成国际市场上交易的武器装备大部分以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的局面;军售出口国主要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影响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国家。这一方面说明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对经济基础、科技水平、人才队伍、基础设施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军售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对国际政治有重大影响。例如,美国向来把军售作为推行国家意志的战略工具,通过向盟友出售武器、转让军事技术等,将其纳入美国势力范围;同时,通过限制或禁止向现实和潜在作战对手的军售,并限制其盟国开展军售活动,最大限度地削弱或延缓对手军事能力的发展。
在高技术武器时代,发展中国家选择余地小,处境尴尬,一旦购买了某国的武器装备,就会形成零部件供给、维修保养、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环节上对该国的依赖,而这种依赖很容易转化为政治上的依靠或妥协,最终结果是强化了军售出口国的战略地位。
其次,全球军售增加加剧了地区军备竞赛的隐患。武器装备需求大的国家,往往是安全环境欠佳的国家,军售大国的“鼎力相助”无疑对地区军备竞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军力发展互以对方为比照对象。2009年底印度接收了第一架以色列制造的“费尔康”空中预警机,并拟购进“巴拉克”防空武器系统。巴基斯坦则表示了对“爱立眼”预警系统的兴趣。在中东地区,近年来以色列已经或正在从美国引进F—35隐形战斗机、先进的导弹快艇和精确制导炸弹,与之相对的,巴勒斯坦也开始采购俄罗斯的直升机、装甲运兵车等装备。在东南亚,马来西亚购买了苏—30MKM战斗机后,新加坡也采购了F—15SG战斗机;印尼从荷兰接收的“西格玛”护卫舰服役后,马来西亚海军即部署了“吉打州”护卫舰。越南则在2009年从俄罗斯采购了创纪录的3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基洛”级潜艇、“猎豹”护卫舰和“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等。
全球军售增加助长了非对称作战手段的发展。近十几年来,国际安全领域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投掷工具扩散屡有发生,二是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屡禁不绝。这两种现象的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而其中一些西方军售大国大规模出售高技术武器装备,导致国际军售升温并使一部分装备流入国际“黑市”,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近年来,恐怖暴力袭击事件日趋增多,恐怖分子所使用的武器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国际军售增加带来的大量武器供应,不可避免地繁荣了国际市场上的黑市交易,也拓宽了国际恐怖组织的武器装备渠道,使恐怖分子获得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的机会。(本版文章作者均为军事科学院研究人员,包国俊、张建国参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