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赵本山不是老虎 他是本分而智慧的猫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5月10日15:35
赵本山不是老虎
近日,北京讨论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在会上,赵本山和曾庆瑞教授针锋相对的争论成为了新闻。之所以能成为新闻,其实并不是过去常说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那样的怪事,而是如赵本山和曾庆瑞教授这样关于艺术本身观点立场不同的再正常不过的争论,如今已经少见而让我们多怪罢了。
因此,争论的焦点,便谈不上赵本山面对批评缺少风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表面的雅与俗的问题,而是关于赵氏小品和喜剧所代表的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这真的是当今大众文化最复杂却也是最有意思的话题,曾教授的直言和赵氏的反驳,不过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矛盾与隔膜所显露出的冰山一角。
无疑,赵氏自身的魅力和努力,加之与央视互为的借水行船,所造成的影响力和地位,是任何一个演员都无可比拟的。虎年就应该捅捅老虎的屁股,方才能让我们对于大众文化对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心理和精神的作用,做出较为有益的探讨。无论怎么说,一个演员仅仅借助二人转的民间艺术形式,单刀赴会一般征服中国长达20年之久,纵使有再大的局限,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理由。如果说有问题,那么这问题便不仅出现在赵氏自身,而是出在我们当今的文化思想乃至精神方面,首先缺少更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替代形式;或者说,我们大众自身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流品,和赵氏基本同流合拍。实际上,他的局限和问题,正是我们自己和时代的局限和问题。
从这一点意义而言,我们的艺术界应该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这样的讨论才是,而不应该仅仅是教授和艺术家的一场单挑的“二人转”。如果我们还缺乏富有思想性的真知灼见,起码可以如赵本山与曾教授一样当面锣对面鼓仗义执言。争论哪怕是偏颇的争论,也从来都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争鸣的锋芒不应该随思想一起萎顿。这不仅牵扯艺术的民主,还关乎艺术家的真诚。19世纪末期,欧洲艺术界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可资借鉴的榜样。那时,瓦格纳以不乏讥讽的口吻批评肖邦的孱弱,不过是“妇人的肖邦”。肖邦则连给予过他最大支持的李斯特炫技的钢琴演奏也公开持批判态度,说这样的演奏给予听众的感觉是“迎头痛击”。德彪西更是直抒胸臆批评当时辉煌一世的瓦格纳,不过是多色油灰的均匀涂抹,说他的音乐“犹如披着沉重的铁甲迈着一摇一摆的鹅步”;批评格里格的音乐纤弱,不过是“塞进雪花粉红色的甜品”……
关键是,这种我们今天无法想象和容忍的激烈批评,不仅涉及上述几个人,而是一种艺术家的集体作业。因为拥有这样的天空和土壤,才能够造就出一批而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时造就出那个时代艺术的多样和辉煌。周围都是大树,容易彼此都长成大树,而连接成一片森林。允许自己喜欢的声音,也允许其他声音的存在,才可能出现众神喧哗的场面。
而我们的今天,艺术的殿堂已经差不多成为了市场,扯响了高八度的嗓门吆喝卖的、屈膝弯腰唱个大喏乞求买的;再弄几个哥们儿、姐们儿当“托儿”或弄一席酒宴一勺烩出赞不绝口的过年话;为几个红包而将良心与良知一起切碎,卖一碗清水杂碎……不一而足。所以,我们对于今天曾庆瑞教授捅了“老虎”的屁股,和赵本山回身一吼啸山岗,才如此的不适应,而容易将这样的场面当成了舞台上小品式的笑话或卖点。
缺少了真诚而爽快的批评,尽管是好话的赞扬,尽管是谦逊的态度,艺术却容易成为一锅没有值得珍视的东西。因此,关于赵氏的小品和喜剧的讨论,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娱乐版或新闻版,我们也不应该仅仅成为看客。老虎的屁股尚可摸得,何况赵本山又不是老虎。从本质而言,他是本分而充满智慧的猫。
作者:肖复兴 (来源:学习时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