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珠三角转型样本:东莞长安镇“房租经济”终结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11日00:02
  “广东的发展现实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局面。”在最近举行的“珠三角问策会”上,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直言。

  本报记者深入长安镇,切身感受到了这个东莞市的一个典型外向型镇域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下的艰辛突围。

  长安镇,在全国百强镇排名中位居第三,其转型模式,为珠三角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镇委书记的难题

  改革开放30年来,长安镇以兴办“三来一补”和引进“三资”企业为突破口,发展外向型经济,1980年开办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后连续多年,每年都有数十家外资企业落户长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安迅速崛起为“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截至2009年底,长安拥有外资企业1300多家,民营企业1046家。

  但这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给长安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却并无多大变化——“目前"三来一补"型企业依然占了很大比重。”当地一名观察人士对记者说。

  本报从广东省经信委获得的一份2008年的调研资料显示,在长安镇的这些外资企业中,又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占60%左右;“三资”企业占40%左右。

  该调研报告称,外企比例高,民企比例过低,受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产业根基难稳定。由于外资企业是以资本为主导,特别是“三来一补”企业,生产经营是原料在外、销售市场在外的“两头在外”型,其性质决定他们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

  “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下,外资企业的生产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村一级的收入水平。”长安镇委书记欧林高对本报坦言,原因在于:物业收入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据欧林高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镇、村、小组三级集体可支配收入总额32.8亿,其中物业收入占了69.6%,外资企业工缴费、管理费占12.7%,经营性收入占5.3%,规费收入占3.9%,其他收入占8.5%。

  “房租经济”的困惑

  “在金融危机下,我们认识到产业调整的重要性,特别是去年,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欧林高说,不过,产业调整升级必然要转移或淘汰一部分企业,减少一大批工人,从而可能造成一批厂房和出租屋空置,直接影响就是短期内无论集体还是个人的物业收入都会大幅下降。

  长安镇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去年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全镇的租房空置率高达30%。“当时村民也很彷徨,赖以生存的房租没了,怎么生活?”该村民说,不过现在已经有所好转。

  长安这种高度依赖租金的现象,被称为“房租经济”。“实际上,"房租经济"不仅存在于东莞,在珠三角也普遍存在。”上述观察人士说。

  而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长安常住人口中有户籍人口4.2万人,非户籍人口63.6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90%以上。外来人口作为劳动者和消费者,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直接贡献,而且有效促进了当地消费市场的活跃。

  “我们既要忍住阵痛,又在发展中逐步转型。”欧林高说。

  转型路径

  “金融危机后,现在出口量又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我们现在的宗旨是在不停产的情况下促进转型,在不影响出口下开拓内销市场。”欧林高对本报说。

  显然,这有着对缓和快速转型对本地经济冲击的考虑。

  欧林高介绍,在企业层面,推动就地转型,成立专门机构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推动企业“来料”加工不停产转“三资”;同时,促进企业出口转内销。

  不过欧亦承认,在促进企业转内销过程中,不是一个坦途——内地消费水平不高,消费力比较低,这对外企进入内地市场是一个挑战;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管理和生产成本等比较高,导致与内地企业的竞争压力比较大。“但不论如何,出口转内销,对企业来说总算是一个出路。”

  在欧林高看来,这是对存量企业的做法。在引进新投资的增量上,也有着一个规划。

  在长安这样一个至少拥有2300家企业的镇一级经济体,“第二产业是命根子;招商引资仍然是下来的重头戏。”欧林高解释,服务业水平必须依赖工业发展水平,要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发展服务业。

  “长安已经没法跟以前一样,动不动就拿出大面积的土地来发展工业了。”欧林高对本报说,鉴于土地资源的限制,接下来的招商引资中,把重点锁在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占地小、效益高的领域上。

  为了缓解用地压力,作为东莞的土地流转试点,长安也力图通过“三旧改造”挖掘用地潜力。据欧林高介绍,未来10年,长安通过三旧改造获得的土地量将达到2万亩。 长安镇上沙社区党总支书记孙锡明介绍,为了合理用地,社区决定把旧村拆掉。即原来有宅基地证明的,可以易地获得新宅基地;而没有宅基地证明的,社区专门规划出一块地用于建设公寓式的居民安置住宅。“有地给地、无地上楼。”孙锡明说。

  “全面实行村改居后,社区也推行了股份制。”孙说,比如动迁后产生的土地收益,按居民占股分配,50%给村民,50%给村集体掌握。

  而居民的股权可以等于遗产,“死不带走,由生者分。”孙锡明说。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