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成发科技增发方案低于市场预期 7交易日下挫三成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11日00:08
  5月10日,成发科技(600391.SH)以24.7元低开之后,股价便快速下探,仅仅15分钟过后便被牢牢封在跌停板上,收于22.81元。

  在成发科技复牌后的七个交易日里,从停牌前的32.28元大幅下挫至当天收盘的22.81元,股价跌幅已高达三成,远远超过同期大盘的跌幅。

  4月29日,成发科技在停牌半个月后公布了非公开增发预案。然而公司股票复牌当天,并没有延续此前二级市场的创新高走势,而是掉头向下,股价发生巨幅波动,3个交易日内下跌超过20%,换手率超过15%。

  截至5月10日收盘,22.81元的收盘价已快速跌破25.89元的定向增发价格,折让幅度达11.9%。

  成发科技公布定向增发前后的股价表现何以成冰火两重天呢?成发科技暴跌之谜又是什么?

  成发科能注入落空

  “按照以往航天军工股的惯常走势,增发无论是方案的公布还是实际过会都会引起市场的极度追捧,但是从成发科技的增发结果来看,却是令人难堪。”东海证券分析师牛纪刚称。

  牛纪刚表示,公司资产注入整体方案远低于市场预期是主要原因。

  成发科技《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显示,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5000万A股,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2010年4月29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90%,即不低于25.89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约9.8亿元。

  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拟用于“合资设立中航哈轴项目”、“收购成发公司航空发动机相关业务资产”以及“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机匣、叶片、钣金和热表专业化中心建设(一期)项目”三个项目。

  市场预期此次增发方案中核心为成发航机和成发科能两块资产,但目前只有成发航机进入到预案中,同时中航哈轴等项目的盈利能力尚未清晰,加之外围环境不好,杀跌现象异常猛烈。

  西南证券研究员庞琳琳认为,此前大股东成发集团的优质资产注入一直是市场对公司最大期盼,成发集团在公司股改时曾做出“择机逐步注入优质资产的承诺”。

  截至目前,集团旗下成发航机和成发科能为两块优质资产。

  其中,成发航机为集团核心业务,以制造和修理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及其衍生产品为主;成发科能属技术领先型企业,主要产品有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压缩机、余热透平发电装置等,均属于航空发动机衍生产品,与公司产品技术同源。

  “事实上,市场更为看中的正是此次没有涉及的成发科能,该公司2007年开始爆发性增长,2008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2009年也在8亿左右。”庞琳琳称。

  “成发科能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度也非常高,而且由于技术上的同源性,公司也为其提供部件制造的外协工作。”庞琳琳指出。

  而从目前情况看,经过此次增发后,公司的业务定位问题也变得更加模糊。

  庞琳琳表示,作为中航工业集团十三个板块中的重中之重,发动机板块资产整合最受关注。截至目前,发动机板块中除了成发科技以航空发动零部件外贸转包和内贸零部件生产为主业以外,另外一个就是西航旗下的航空动力(600893.SH),以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和航空零部件外贸转包生产为主业。

  “与此相比,在中航工业发动机板块整合平台地位方面,成发科技并不具有优势。”庞琳琳认为。“公司此次定向增发募投项目之一的"合资设立中航哈轴项目"所涉及的领域与公司原主业相关性不是很大,暂时也看不清楚这一举动是基于什么考虑。”

  牛纪刚分析指出,航空动力目前是中航工业发动机唯一的整合平台,显然,成发科技在发动机整机制造领域就难有大的作为。加上公司原有业务占比较高的外贸转包业务规模尚不及西航集团,因此,未来发展定位仍然存在较大的变数。

  大股东有心无力

  “此次并没有注入成发科能,估计是从更高层面的中航工业集团规划考虑而没有成行,估计后续再次注入的难度也非常大。”庞琳琳认为。“从实际操作方面来看,仅控股股东成发集团有意愿注入是不够的,还要符合中航工业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

  牛纪刚表示,从公司的控股股东层面看,成发集团已在中航工业的体系中委身二线,从而使得其对于上市公司的扶植能力下降。

  从中航工业的整合的整体思路看,现有21家上市公司将被划分为两大类、三小类。其中,主业定位明确、业务发展明晰的航空类上市公司为一大类,由中航工业直接管辖,进行资产整合和资产注入工作,上市公司可在集团内部按照主营业务发展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例如西飞国际、哈飞股份。 对于规模较小、主营定位尚未明确的航空类上市公司和非航产业其他类上市公司被划为第二大类,由其对应的控股股东进行资产重组和注入,中航工业将一部分自主权下发给二级集团,例如成发科技、中航精机等。这样,第二大类的上市公司往往只能在集团内部“选购”优质资产。

  从目前情形来看,成发科能是成发集团自身培育的优质资产,尚不能将其注入到成发科技。可以看出,二线集团的资产整合能力将被集团进一步弱化。

  不仅如此,从利益层面看,中航工业各家上市公司对于优质资产的争夺已经日趋白热化。

  目前,围绕成发科能的未来仍存在较大的疑问。

  成发集团显然不会把成发科能和成发航机分两次注入到上市公司,毕竟规模有限,而且此次增发方案中还存在中航哈轴等外来项目;另外,中航工业承诺不再进行新的 IPO,如果此次未能成功进入到成发科技中,那么其未来的归属权将存在非常大的变数。

  与此同时,作为中航工业的能源类项目,不排除将其注入到能源类的整合平台。从这个角度看,中航工业的第一类上市公司由于能够在整个集团内部去选择资产,具有较大的选择权,也是中航工业着力打造的一线上市公司,在优质资源的争夺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此外,由于中航工业“万亿”的目标存在的强大的拉动效应,旗下上市公司均有收入指标的考核,使得集团内对于优质资源的争夺进入到白热化等。因此,资产注入不仅是股东间的博弈,更是中航工业内部各大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