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后重建的效果和经验,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5月11日06:25
嘉宾: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高孟潭
采访:本报记者 王代林
实习记者 陈君
不只是解决群众的安置问题,也解决了未来的发展问题
记者:此次来四川参加研讨会,在灾区实地考察了一天,请问您此行最大感受是什么,对四川灾后重建有哪些看法?
高孟潭:这是我震后第四次来四川了,每来一次我都感慨良多。此次前来,我看到了灾区重建后的新面貌、新气象,短短两年的时间,四川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到了都江堰、映秀、水磨镇以及虹口等地,最大的感触是,四川的灾后重建不是简单地解决了老百姓的安置问题,而是使老百姓获得了更好、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恢复重建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首先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中央到四川,以及各个援建省市,人力和资源投入都及时到位。其次,社会组织能力非常强,当地干部能发扬民主,及时和老百姓沟通,所以整个重建过程显得组织得当且有力。
与此同时,四川灾后重建的理念十分先进。在两年的灾后恢复重建中,四川人不仅体现了自己的重建理念,各个援建省市也将其先进的理念体现出来,尤其是很多沿海发达省份,在对口援建中将各自的建设、发展的先进理念与四川本地的重建理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重建理念。并且,四川人民在重建中表现出了极强的行动力,所以四川的灾后恢复重建才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
我认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值得好好总结,让全世界都能看到。因为,这样的效果和经验,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农村的防震减灾意识的大幅提高,很让人欣慰
记者:您如何看待灾后重建在抗震减灾方面的进步?
高孟潭:这次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农村的防震减灾意识大大提高了,圈梁、墙面黏合剂都很普遍地使用了,很让人欣慰。我觉得,人人都应该享有地震安全保障权利。
中国是个多地震国家,怎么做到防震减灾,是一件大事情。从目前的大、中城市来看,监管到位,应对能力强。但在广大的山区城镇和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防灾减灾的意识差,保障资金弱,公共服务不到位,房屋抗震能力差。
我觉得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在四川农村及更多地方,采取国家、地方政府、居民各出一部分的方式补足因为抗震设防而增加的建设成本费用;同时鼓励科研单位投入抗震减灾的技术攻关等。此外要加强监管,保证设防到位。抗震不一定粗钢筋、大柱子,但一定要保证相应标准的执行。我调查发现,在都江堰,按照国家最新标准设防的民房,倒塌的仅仅1%左右。
水电工程需要抗震设防标准
记者:四川水电资源甲天下,但众多的水电工程分布在高山峡谷中,它们该如何抗震减灾?
高孟潭:四川水电工程很多,国家应该尽快明确水电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由国家建立统一的地震安全监管的体制。
四川的水电工程建设,一定要重视地震安全问题,从管理、设计、施工各方面都要加强管理,以使我们的水电工程既能充分发挥它的效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它的安全。
此外,水库地震监测思路也需要调整。要把由单个水库的监测扩大到流域的地震监测,如果从数字化、自动化和专业化的基础上,还是很容易的。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