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联合早报:崛起中国仍与新加坡互求启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5月17日11:51
  中新网5月17日电 新加坡开国元勋之一、前副总理吴庆瑞于14日逝世。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刊文回顾其对中新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文章表示,新加坡曾给予中国改革开放有益启示。今天中国的经济奇迹让世人称羡,再提“学习”、“顾问”好像会引发争议。但两国在面对各自挑战时,政府与民间依然相互地寻求启示。

  文章摘编如下:

  高龄91岁的吴庆瑞老先生卧病多时后,撒手尘寰。这位开国元勋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就选择淡出新加坡政坛,在国际上算不上特别知名,但是新加坡发展历程处处折射着他的影响;连带在对外关系中也烙有他的印记。

  平静的新加坡很少为重要人物的逝世而受到震动,这是其中的一次。本地报刊都以最显著版面报道了这则新闻,也访问多名曾经与他共事的部属细谈吴庆瑞生前的事迹。

  生活克勤克俭,对工作与下属要求严厉,见解敏锐、具有探索精神又择善固执,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吴庆瑞。旁人对他成就的描述,有的是丰功伟绩:例如他被称作“现代新加坡的首要设计师”,他促成了新加坡的经济转型,草创了新加坡武装部队等。

  有些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像有朋友在网上留言记述她母亲对前领导人的记忆。她母亲说,很多年前吴庆瑞作为牛车水区(新加坡早年的华族聚居区)国会议员到居民家中访问,看到他们家十几口人挤住在狭小的空间里,于是协助他们申请一套政府组屋,没多久就申请到了。据她说,这段童年往事母亲最近重复了好几次。

  还有同事的报道说,总理李显龙当天下午前往吊唁,过程中双眼泛红,接受媒体访问时声音几度哽咽。反对党也向他致敬,建议将裕廊工业区更名为吴庆瑞工业区。

  笔者远在国外、身在北京,阅读上述的点点滴滴,内心颇受触动。笔者这个年代的人,与吴庆瑞实在没有直接接触,只在小学时参加常识问答比赛背过他的名字。到中国工作后,才深感吴庆瑞也是新中关系的纽带之一。

  1985年中国改革开放初年,他被聘为沿海开发区经济顾问,每年到中国考察数月,曾建议人民币贬值以降低外资到中国设厂的成本,这个政策后来付诸实行,对中国招商引资发挥过明显作用。

  要追溯现代新中关系发展时,必然要追溯到1978年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访新。有的学者认为,新加坡作为华人社会取得的经济建设与政治稳定成绩,给予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32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奇迹让世人称羡,再提“学习”、“顾问”好像会引发争议。但两国在面对各自的挑战时,政府与民间依然相互地寻求启示。像新加坡密切观察中国对中共干部的培训方法,而正在饱受房价屡抑屡涨怪圈之苦的中国,舆论界也关心新加坡的公共政策,尤其是成功给80%人口安家的政府组屋。新加坡不愿让经济发展以后带来的土地增值效应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而是让全民分享。事实上,这也是吴庆瑞与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设定的政策。

  新加坡与中国由于国势与历史的千差万别,经验看来全无法类比,但是又因为地理与社会文化背景相近的原因,新加坡开国领导人选择的路径会引起中国的兴趣,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说明两国发生联系有顺理成章的一面,同时能实现互惠互利。

  历史的细节有时会向其学习者揭示许多有意思的道理。文革时期新加坡领导人所获得的评价与文革以后的所获评价其实是天差地别。改革开放以后,吴庆瑞被聘请为中国少数的外国顾问之一,这是当年的领导人大胆而有远见的一面。

  而在另一方面,今天的我们很少去想象纯英语源流出身、接受英国式教育的新加坡前副总理,如何与当时的中国政治环境与官员磨合?当然我们知道他晚年勤学勤练华文,而且能够读懂《人民日报》文章的重点。最终,他的工作是有效的,还与中国前领导人建立了情谊。

  我想象,吴庆瑞通过他的睿智与人格魅力,开展了与中国的直接合作,今天的新加坡继续这份事业,跨进彼此认识与合作的门槛,应该同样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韩咏红)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