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大学校园住着一群“羊麻豆” 陪学生们搞创作(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5月19日14:03

  在杭师大美术学院的操场上,养着五六只羊,那是学校养来给学生搞创作的“模特”。 黄佳健 摄

  它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啃啃青草撒欢小跑,陪学生们搞创作

  本报通讯员 贝楚楚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昨天早上,枫华府第小区的业主黄先生看到6个小白点在隔壁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大草坪上移动。6个点有大有小,移动速度缓慢。这是什么?黄先生拿起照相机当望远镜,拍下画面后,放大再放大。“咦?竟然是羊群!”

  “不尽职”的羊模特爱躲镜头

  美术学院男同学见到其他高校的姑娘,常借羊儿搭讪,开场白就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有羊!不信?来看看啊。”

  城市里有羊本就是件稀罕事儿,在城市里的学校里有一群羊更是让人觉得蛮神奇的。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里的6只羊都是山羊。2公4母,白白的身子,弯弯的羊角,留着小胡子。它们喜欢在操场上漫步,咂吧着嘴巴,津津有味地嚼着新鲜的青草,优哉游哉。这群羊是学校特地购买来给美术学院的学生做“模特”的,艺术设计系摄影和美教班经常会到操场取景。

  美教班的同学时常拿着画板,散坐在草坪上,仔细观察羊儿们,画笔舞动出流畅的线条。用不了1小时,羊儿们或潇洒、或傲气的姿态就呈现在纸上。

  摄影班的同学们则更喜欢追逐羊群,用相机记录下羊儿们撒蹄小跑的样子。学生们说:“羊儿们不怕人,还很大牌。对"麻豆"(网络流行语,模特的意思)这个职业不太尽职,总是喜欢乱跑躲镜头。”

  不过,它们依旧像宠物一样,大受大学生们欢迎。“小羊跑不过我们,我们经常抓小羊来合影。它们小小的、毛茸茸的样子,很可爱呢。”大一摄影班的周建斐打算拍一套羊儿的专题,“学校里就有现成素材,很方便。”

  50年前的牧羊人“重操旧业”

  校园里的牧羊人——62岁的余有生大伯是建德人,他原本是学校的花草养护员,自从来了“羊模特”,他就成了“放羊倌”。他告诉记者,这些羊已经在校园里繁衍了十多代。

  “没想到我50年前在山里放羊,50年后在城市里还放羊。”余大伯很是感慨。50年前建德大同镇城山村松溪河滩边,12岁的他天天赶着羊群去吃草,一年四季都是赤脚走路,对于他来说,放羊是生计,是件辛苦活。他告诉记者:“1960年正是粮食的困难时期,一家7口人连饭都吃不饱,所以我特别羡慕羊儿可以吃得那么欢。”

  “当初放羊夏天曝晒,冬天挨冻;如今放羊,有吃有穿,悠闲自在。”余大伯指着操场的东面说,“羊儿也更幸福啦,呶,那里就是它们的温暖小窝。”50年后再做放羊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活。

  每天上下午,余大伯会把羊放出来溜达2小时。羊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操场,要是它们淘气溜号,余大伯可是要“生气”的。好在羊儿们都挺自觉,只要余大伯扬起枝条,它们就乖乖地回窝了。

  备好熬粥糯米,给羊妈妈做月子餐

  6年前,学校拍板买“羊模特”,余大伯几经比对,从临安乡下挑选了3只“相貌”不错的美山羊,用运货卡车将它们带回了学校。三只羊1公2母,价格挺实惠,只要800元。

  羊儿的生育力很好,一年可以怀上2胎。鼎盛时期,足足有14只羊在操场上溜达。记者看到,有一只母羊很快就要临盆,鼓鼓的小腹里孕育着一个新生命。照顾待产的羊儿,余大伯早已驾轻就熟。他正盘算着去买上些糯米,熬点香甜的糯米粥,给羊妈妈坐月子的时候补充营养。 (来源:钱江晚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