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俄欧“火星-500”试验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后排右一)和其他6名来自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志愿者出席记者见面会。当日,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公布了俄欧“火星-500”试验志愿者的初步名单,并将于近期公布最终名单。此项试验将持续520天,目的是了解未来前往火星的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未来火星探测积累经验。新华社记者鲁金博摄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李清华)“火星-500”中国项目责任总设计师李莹辉1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计划,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将于6月3日正式实施。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王跃将与其他国家的5名志愿者一道参加“火星-500”试验。
李莹辉介绍说,“火星-500”试验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了解长期密闭环境下乘组健康状态及工作能力状况,特别是获取超长飞行时间、完全自主控制、资源有限、无法实施身体及心理特殊治疗、完成火星表面出舱活动等条件下的相关数据。
中国志愿者王跃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现年28岁,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硕士,先后参与神七任务和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2009年提出申请参与这次实验任务,经过国内和俄罗斯的层层选拔,凭借优异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入选乘组。
志愿者选拔工作从2009年11月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志愿者候选人,经过基本条件选拔、医学选拔、心理选拔等多轮筛选,最终确定6人组成飞行乘组。他们分别在医学、工程、生物、计算机等诸多领域拥有特长,并经过俄罗斯专项任务培训。
这次模拟飞行试验在地面实验舱进行。实验舱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乘组在长期狭小环境中工作生活及安全保障的需求,共计550立方米,由生活舱、医疗舱、公共活动舱、火星着陆舱模拟器、轻型充气火星表面模拟舱等5部分组成。520天试验分为三个部分,前250天飞往火星,中间30天登陆火星,最后240天返回地球。试验要求一次性携带包括全部装船产品。通信方式模拟真实火星飞行状态,模拟登陆火星时天地通话最长延时达20分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还将提供航天食品供返回段使用。
李莹辉告诉记者,俄罗斯、中国、美国、德国和欧空局的研究机构共有100多个项目参与这次试验。我国结合未来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方向,针对长期密闭环境下人体中医辨证研究、火星任务地面模拟环境对近日生物节律与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长期密闭环境对乘组成员非言语交流的影响研究等三大项目开展实验研究。具体工作由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承担,相关实验设备和器材已经运抵俄罗斯并进舱。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我国将首次获得对长期密闭环境中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中医辨证、人体生物节律和氧化应激的规律性认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乘组相容性特点,积累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中的医监技术经验,对于传播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技术与文化,提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国际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