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唐人街面临新课题 独特文化基因蕴藏重生希望
据《温哥华太阳报》5月19日报道,唐人街曾经是北美华人的中心购物区和集中居住区。但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华人离开唐人区前往其它地区居住,唐人街逐渐衰败。但唐人街所蕴含的独特历史文化吸引力了人们的关注,开始散发出时尚的光芒。
唐人街变成社交场所
一个周五的晚上,在温哥华唐人街的一座华人建筑内举办了一个私人宴会。这座于1889年建造的房屋曾是老一辈华人移民的住所,但现在却成为了地产广告商伦尼的新当代艺术画廊和办公室场所。
在宴会结束后,伦尼博物馆的负责人Wendy Chang带领客人进行了短暂参观。其中一件展品上拥有一种熊的图案,非常奇怪。在消沉20年以后,新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观为唐人街带来了时尚气息,而这种熊的图案就是这种变化的象征。
Wendy Chang是第一代华裔加拿大人,她的父母在1977年从中国台湾移民加拿大。此以后数年内,她经常陪同父母前往唐人街购物。但在随后几十年内,她在唐人街停留的时间非常少,更愿意前往里士满和其它市区。Wendy Chang说:“唐人街过去是我父母常去的地方,但现在的唐人街非常酷,既时尚又有趣。现在前往唐人街并不是因为这里是唯一可以买到中国货的地方,而是唐人街让人兴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交场所。”
古老唐人街的新难题
现在,满大街遍布的时尚旅店和新型购物中心,给古老的唐人街带来新的挑战。
唐人街在19世纪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曾经是大温哥华(Metro Vancouver)地区华人社区的中心,但今后不会再扮演这样的角色。目前华裔加拿大人在大温哥华人口中占据1/3的比例,在当地生活、工作和购物,足迹遍及各个角落。在北美地区,没有另外一个城市居民区向大温哥华一样拥有更为统一的华人社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于先生(Henry Yu)说:“当你前往洛杉矶和旧金山时,会发现当地拥有大量的华人,但这些城市的大片区域却没有华人居住。只有在温哥华才能发现城市各个角落都有华人的踪影。”
位于里士满、高贵林(Coquitlam)和温哥华东南部地区的华人购物中心和商店已经取代了唐人街的原有作用。新一代华裔加拿大人,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到达加拿大的华人多数比较富裕,感觉自己与唐人街以及其内部的低档市场并没有很强的联系。最好的华人餐馆也不再位于传统的华人社区。温哥华市政厅社会规划者陈女士说:“
过去唐人街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随着时代变迁,我们开始为温哥华市和加拿大规划唐人街的发展。”
独特文化带来新希望
在巨变边前显得略微“迟钝”的唐人街,拥有独特的建筑文化,将亚洲和英联邦建筑风格进行融合。这种特殊建筑文化并没有受到投机活动的影响。哥伦比亚大学的于教授说:“这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古老建筑保留了唐人街的文化,即使它们面临新事物的挑战。从象征意义上,唐人街仍然是华人历史的中心。我们需要一个包含文化传说的场所。”
于教授称,唐人街曾经是华人商品的唯一购物场所,但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不过唐人街会出现新的商业形态。拥有这种想法的还有伦尼博物馆的负责人Wendy Chang。她在唐人街感到受另一种商业和文化气息。她说:“这并不是将一个日益破旧的社区改造成一个中产阶级居住区,而是与生活多元化以及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有关。”可能会有更多的非华人企业家出现在唐人街,但唐人街的华人特征仍会保留。
唐人街的古今结合新面孔
在靠近中心街道的基弗街,有一家叫做宝贝的中国餐馆。这是一家拥有上海和台湾特色的现代餐馆。宝贝餐馆可能是目前唐人街第一家拥有顶级品质的中国餐馆。自从第一天开张以后,就吸引了大量顾客,大部分为年轻的白种上班族。餐馆老板凌女士(Tannis Ling)说:“我感到时机已经到来,唐人街应该拥有这样的现代餐馆。市场中缺乏提供美味餐饮和舒适用餐环境的华人餐馆。”
她认为这种独特的餐馆为唐人街未来的商业形态提供了模板,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这家餐馆的主要工作人员体现出多元化,例如厨师长是一位日法混血儿,餐馆经理是一位生长在蒙特利尔的台湾人。凌女士称,她希望宝贝餐馆成为一个国际性场所,不仅仅针对温哥华居民或者华人群体,还希望其他商人仿效她的商业模式。她说:“很显然,这种潮流流传的越广,我的生意越好。”
唐人街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天下午5点以后进入关闭状态。人们在5点以后不会进入唐人街,但现在随着新型酒店和餐馆的出现,唐人街成为了一个休闲之所。其中一个霓虹灯上显示着广告语:一切都会好起来。(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