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调查显示大家庭解体使中国婆媳关系日趋和睦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5月21日10:55
  新华网杭州5月21日电(记者李雪笛 冯源)“我做媳妇的时候,和婆婆一起过了20多年,现在我做婆婆了,却没和媳妇住在一起。”郭洁珍是杭州的一名退休工人,去年儿子结婚,小两口另外买了婚房,过起了二人世界。

  “其实分开住也好,他们工作忙回来晚,我们睡觉早还要一早晨练,也会互相影响休息。现在住得不远,打个电话就能过来吃顿饭热闹热闹。”郭洁珍说。

  像郭洁珍这样与儿子儿媳分开住的城市老年人,在当地并非少数。杭州市妇联去年进行了关于婆媳关系的问卷调查,对近2万份答卷的统计显示,有七成婆婆主动表示愿意与子女分开生活。

  这与中国社会传统的大家庭生活截然不同,在那种家庭里,婆婆在婆媳关系中处于强势,而儿媳必须忍让顺从,她只能在自己的儿子结婚以后,才能在新的婆媳关系中成为强者。在据称是孔子编撰的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记载:丈夫可以有7种抛弃妻子的理由,而第一条就是妻子不顺从他的父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汪冰认为,原生大家庭和新生小家庭边界不清,是过去导致中国婆媳矛盾的原因:婆婆认为儿子的小家庭是原生大家庭的一部分,她仍然是家长,而儿媳则希望小家庭与原生大家庭处于同等地位。

  现代化进程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也使中国的婆媳关系趋于缓和。汪冰说,中国家庭结构正在从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父母与子女的经济相对独立。许多老人也改变了“养儿防老”的观念,不再强求跟儿女住在一起。

  在中国的一些女性网站上,婆媳关系是讨论的热门话题。结婚不到一年的陈珊,最近和婆婆闹了别扭,因此就在一个婆媳论坛上发帖,征求网友的建议:如何和婆婆搞好关系。在类似的论坛上,许多媳妇都在寻找与婆婆和谐相处的方法。

  而喜欢穿名牌的吴杉杉和她勤俭持家的婆婆之间就经历了一番矛盾化解的过程。以前周末去婆家吃饭的时候,婆婆总会暗示她买衣服又多又贵,于是吴杉杉就把婆婆拉到了商场,给婆婆上了一堂时尚课。

  “我给婆婆挑了一件洋气的衣服,她嫌贵,说自己都要抱孙子了,哪需要这么漂亮。”吴杉杉笑着说,“我就夸她,"以后您抱着孙子出门,别人就会夸你这么年轻就抱孙子,多好啊",现在她也愿意和我逛街了。”

  而上述调查也显示,现在中国城市中的婆媳关系中,“水火不容”和“胜似母女”的两个极端状况很少见,绝大多数的婆媳关系属于“求大同存小异”的基本和睦状况,总体上看明显改善。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认为,社会开放度提高让婆媳更易和睦相处,因为她们有共同的社会资本。“母亲对儿子是亲情的爱,妻子对丈夫是爱情的爱,这个被爱的男人就是她们的共同社会资本。”

  “目前,在中国城市里,多数的城市婆婆已受过一定的教育,自身也是职业妇女,因此对儿媳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更加包容。”傅立群说,包容度提高以后,婆媳双方就不会为一点点琐事引发不快。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