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22岁大学生初中投资炒房 资产从2万暴涨至500万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10年05月21日15:10

  马文亚,这名22岁的上海小伙子,前两天刚刚完成他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我原本想写一些关于投资的主题,因为我的实战经验很丰富,但导师不让。”马文亚说。

  高中三年,当别人都在埋头苦读、备战高考,马文亚看遍了上海所有的楼盘,用自己的积蓄加上父母的资助共2万元,先后投资十几个房产项目。2009年,投资6年,他的总资产接近500万元,这使他顿时成为名人。

  如今毕业将近,他有了新的打算:彻底放弃楼市投资,转而成立一个青年创业者的互助组织。“强烈反对炒房,我更愿意做一个全职服务员。”马文亚说。

    实习生 章涵意 见习记者 朱莹

  从2万元到500万元

  高中三年看遍上海楼盘,金融风暴赔掉100万

  2003年,还在念初三的马文亚用自己的积蓄加上父母的资助共2万元,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房产投资。一年后,房价翻了一倍。

  高中三年,马文亚“看遍了上海几乎所有的楼盘”,并且先后投资了十多个房产项目。2006年,他考入了北京的高校。离开上海,也结束了他在上海风风火火的炒楼“事业”。此时,不到20岁的马文亚身价已经达到了50万。

  到了北京,马文亚仍旧迷恋着金融投资。投身股票市场的他用一年多的时间把资产扩张到了将近200万。“其实,那段时间无论谁炒股,都能赚钱。”马文亚回忆说。

  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马文亚大伤元气。“股票跌了一大半,资产赔了100多万”,这是马文亚经历的第一次重创。

  转机出现在2009年。“那天碰巧路过河北香河那个楼盘,配套设施好,附近还有环渤海最大的公园,还是别墅,才卖2000元一平方,这是真正‘零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我当时就给一些喜欢投资的朋友群发了短信,让他们都来买这房子。”张罗了一伙人买了12套房子,眼看着房价以每个月1000元的速度暴涨。半年多后,他投资的其中一套别墅市值超过了300万。

  从初中开始投资到那时候,他的总资产接近500万元。

  从此不再往楼市投钱

  “投资房地产就像一场赌博,99.5%靠运气”

  “我其实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年轻学生效仿的榜样。”马文亚无奈地告诉记者。

  “500万”的数字让马文亚瞬间成为了“名人”。“确实有很多人来问我怎么炒房、炒股、搞投资,都想要迅速暴富。我从来都强烈反对他们这样做。风险投资是消灭财富最好的方式。”

  马文亚说,投资房产和股市就像一场赌博。“99.5%靠的是运气,再加上0.4%的技巧和0.1%的努力。我能在炒房上大赚,不过就是赶上了2003年到2006年的好时机。”直到2009年买下别墅,马文亚在其间三年没有碰过房产。“现在新的政策出台,加上目前我分析的楼市走向,房价在今年会出现低谷。我和周围炒楼的朋友们都达成了共识,这半年内都不碰房子,就等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的低谷期彻底抛空,从此都不会再往里投钱了。”

  马文亚一再强调,自己对楼市已经看得很淡。“时机太重要了。1997年到2003年,楼市处于刚性需求时期。2003年之后就已经没有纯粹的刚性需求了。我参与的时间段处于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并存的时期。但是,这其中只有投资性需求是可再生的。现在,政府要求增加房屋的供应,但是总体需求在10年内必然下降,因此房价一定会暴跌。”马文亚说,自己的成功不应该成为“诱导”大学生进行投资的榜样。

  “我搞投资,只是单纯地出于爱好,喜欢研究经济罢了。我是个极其保守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要从投资中获取什么心理快感。”马文亚说,自己的投资也一直秉承着保守的态度。“就像2009年买的别墅一样,我总是把钱投在风险小的地方。买股票也是一样,我总是等到股价最低的时候‘抄底’。”

  马文亚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上海的房子,只有陆家嘴地块还有投资的价值,“那里是未来的华尔街,一定会升值。但是有多少老百姓买得起那里的房子呢?现在闵行、松江甚至昆山的房子在我看最多就值一两万,现在的房价显然是太贵了,不适合投资。”

  未来从“服务员”开始

  扎根上海,青年创业者才是值得投资的对象

  毕业将近,马文亚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初步的规划。“我现在为一个叫做‘智囊团’的青年组织服务。这是一个商业领域里初露锋芒的年轻人成长互助的团体。我会组织这些人不定期聚会,来自不同行业的青年才俊相互交流信息和创业心得,并且相互监督,坚决淘汰那些心术不正、妄图一夜暴富甚至以损害他人利益获得财富的人。”

  马文亚说,自己在“智囊团”中的职位是执行主席。“但我实际上就是一个全职服务员。我希望通过这个组织,让有志青年们能够‘把想法变成办法’。”

  “我们中间有不少年轻人都是从百万元开始发展新兴产业,最后扩张到上亿的资产。眼下我就最看好一些新兴产业,城市互联网终端以及一些细分子行业网络,这些小型的创业公司有很好的前途,智囊团的成员本身也是很好的‘成功基因’,自身的能力加上彼此间经验的分享,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投资的对象。”

  作为在上海土生土长的80后,马文亚说,自己未来还会回到上海来发展。“我想做金融,就一定要回上海。毫无疑问,上海是未来最有潜力的金融中心,最适合创业开公司。此外,上海人相比之下更加敬业、有服务意识。而北京则适合学习。在北京可以有机会接触很多牛人,高校里常常有高官和名流的讲座,获取信息很快。”

  马文亚表示,自己始终在“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资产”进行投资。“目前我还能从这些年轻的精英那里学习和积累很多东西。5年内,我会创立一个私募基金。5年之后可能进一步扩大,也许就是投资‘智囊团’里的创业青年。其实,他们中有很多创业公司,仅仅是分红,就已经是一笔很好的投资。”

  “我曾经说过,我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其实,我要表达的是,只要拥有和我一样的思维方式,在其他任何领域都会成功。但偏偏有些朋友要学我一样买房,结果在上海房价最高的时候买了房子。”马文亚表示,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钱是很容易得到的,但是眼光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给同龄人的话

  别迷恋暴富,认真负责最管用

  《青年报》:你自己投资房产曾获得巨大成功,但现在,反而反对年轻学生做投资吗?

  马文亚:是的。其实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我自己也很有体会。择业确实是件需要慎重的事。如果你能力不够、资金不足,那么国企是个不二的好选择。但如果你有冲劲又有能力,那么就在大型企业里培养能力,等成熟之后自己创业。如果你手里有闲钱做投资,与其投资房产,我还是推荐那些有实力的青年以及他们的事业,因为他们身上有成功基因。《青年报》:你反复提到成功基因,那究竟是指什么呢?

  马文亚:首先,要精通自己从事的行业技术和行业资讯。然后,要有一套“绿色价值观”。所谓绿色,不仅是指所在的产业要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是一种共赢观念。我不提倡运用什么行业潜规则,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年轻人首先应该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地做事。《青年报》:你说年轻学生不应该效仿你做投资,那么他们可以从你的经历中学些什么呢?

  马文亚:我建议他们提高自己专业领域的技能,要对自己所在行业或者专业精通,才能有发展的前景。很多大学生都在关注自己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培养,在我看来这是最不重要的两种能力。在大企业中磨练提高,10年内忘记所谓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在企业里实习或者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努力、认真、负责。我之前在某个公司实习,公司办酒会,我一个人用一个晚上把200多箱酒搬到会场,会后又把剩余的100多箱搬回去。一直弄到凌晨四点。对于这种辛苦又枯燥的工作,我想很多同龄人会装病或者偷懒,但我就这样完成了。这是我一贯的工作态度使然。我想,如果真的要从我的经历里学到什么,这些都比赚钱更管用。炒房或者投资根本没有意义。

  ■专家点评

  不宜炒作“非典型成功”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表示,出现像马文亚这样的个案,也可以看作是社会的进步。“这表明我们的社会呈现了多元化的状态。但舆论不应该引导类型化的思路。他一个人也不会改变社会的整体导向。既不能过分炒作他发财的经历,但也没有必要把他塑造成反面的典型。”

  顾教授表示,炒房、炒股和买彩票一样,中彩票一定是因为在这方面花了心思、下了工夫,但并不意味着只要下工夫、花心思就一定会中彩票。同样道理,炒房的人很多,有无数个不成功的案例,但也会有个别人成功。把这些个别的成功人物作为榜样是会产生偏差的。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