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琼斯指数暴跌3.6%,纳斯达克指数暴跌4.11%,标准普尔指数暴跌3.90%。美国时间周四,美国股市迎来了2009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下跌幅度。当天,欧洲股市继续着糟糕的表现,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了1.6%,德国DAX指数下跌了2.0%,法国CAC40指数下跌了2.3%。受欧美股市大跌冲击,昨日,受前一交易日纽约股市大幅下跌及投资者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仍未缓解等因素影响,21日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全线下跌。其中,日本股市也遭受重创,收盘下跌2.45%,当周收跌6.5%,为2009年1月以来最大周度跌幅。
成熟市场上,股市作为经济风向标的“灵敏度”更高。欧美股市和日本股市的持续大跌,特别是美国股市周四的暴跌,表明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全球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的担忧,进一步加重。美国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近日就明确表示,随着欧元继续走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已经无法避免。不过,市场并不是一片悲观,“股神”巴菲特就指出,除非有类似9·11这样的天灾人祸,否则不认为经济会二次探底。
美国多项经济指标低于预期 周四美股的暴跌,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使得投资者恐慌情绪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一系列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也使得市场对美国经济走势充满担忧。
美国政府5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5月15日的一周当中,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环比增加2.5万,总数增至47.1万,后者创下4月10日以来的新高。而据此前汤森路透集团的调查,经济学家对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的平均预期为环比降至43.9万。对劳动力市场的复苏来说,最新的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是一个不利讯号。市场分析师认为,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在高位徘徊表明美国的失业率在一段时间内将居高不下。
此外,美国经济咨商局出台的报告显示,4月份美国的先行经济指标指数环比下降0.1%,为2009年3月以来首次环比下滑。据汤森路透集团的调查,经济学家对此的平均预期为环比增0.2%。经济咨商局指出:“未来经济复苏的力度可能略有衰减,虽然复苏之势将延续至今年夏季结束。”该局还称,过去数月中各先行经济指标普遍走强,但去年12月以来先行经济指标指数的6个月增长率“已开始下滑”。
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经济数据在此前持续走强的形势下,开始出现一些拐点,让敏感的投资者预期产生变化,纷纷抛弃股票和大宗商品,使得股市大跌,大宗商品一路走低,就连黄金也出现大幅下滑。 欧洲债务危机依然严峻
尽管欧盟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出台了7500亿欧元的援助方案,希望解决已经陷入泥潭的欧元区债务问题;尽管5月19日希腊按时将一笔总额为90亿欧元的国债还清(全靠前一天欧盟和IMF信守承诺向希腊拨付第一笔总额为20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初步解除了希腊还不起外债的担忧。不过,欧洲债务危机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表明欧盟在全力捍卫欧元,但欧元区各国政府在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上的态度并不统一,知名市场分析师阿特·霍甘就指出:“欧洲的凝聚力看来正在减弱———德国这么说,法国却要站出来那么说。欧元区传出的各种声音增大了不确定性。”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德国出台的禁止裸卖空交易措施,客观上又将欧元推向更危险的境地。德国出台禁止裸卖空交易措施后,其他欧盟国家并没有跟进。MorganKeegan机构常务理事凯文·吉迪斯指出,禁止裸卖空这件事,本应该在周五召开的欧洲各国财长大会上审慎讨论,但德国却一意孤行。“当欧盟不再是一个"同盟"的时候,它必然分裂。这就是今天欧盟和欧盟重要成员国———德国之间发生的事情。”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禁止市场参与者通过卖空国债与股票表达对欧洲前景的看空立场,他们将被迫把做空力量转向欧元,从而加剧欧元风险。另外,投资者担心欧洲各国为削减赤字所实行的一系列紧缩开支措施,将使欧洲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进而对仍然虚弱的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归还到期债务后的第二天,希腊爆发了全国大罢工。希腊的罢工潮,会不会让希腊经济雪上加霜?希腊罢工潮会不会在欧洲引发连锁反应?
经济二次探底争论激烈 由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股市大调整,表明市场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
美联储理事丹尼尔—塔鲁洛周四表示,欧洲债务危机令美国经济复苏面临“潜在严重”风险,因其将危及全球信贷市场和美国大型银行。“欧洲债务问题如果得不到控制,将导致金融市场冻结,并引发与2008年年末市场崩溃类似的全球性危机。”
塔鲁洛的此番表态,绝非耸人听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就警告称,美国经济可能会步日本后尘,经历高失业率与低经济增长并存的“失去的10年”。
投资大师罗杰斯也坚定地表示,欧元仍会继续走低,全球通胀会越来越严重。全球经济必然二次探底。罗杰斯强调,未来可见,股市将会下挫,一些对冲基金除了沽空美国股票指数及新兴市场的指数外,也正在沽空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美国“末日博士”鲁比尼再次发出警告:我们或将在结束一场危机时陷入另一场危机,好比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情形。
不过,“股神”巴菲特却对经济形势不是特别悲观。巴菲特表示,“我认为二次探底可能性没有了。除非有类似"9·11"这样的天灾人祸,我认为只有那样的外力才会使然,否则让经济自然运行的话,我不认为会二次探底。美国经济在复苏,三、四月份的表现就看到了,起初的时候只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但是过去的两三个月显示,复苏更全面。我们也开始雇了更多的人。”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监事长金立群表示,最近一些趋势表明,有越来越多迹象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比预想还要小,危机最终能得到解决,情况比预想的要好。
救市措施
德国批准欧盟7500亿欧元救助机制 新华社柏林电德国联邦议会21日批准欧盟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德国将对其中的1480亿欧元信贷提供担保。
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本月10日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这套史上最庞大的救助机制由三部分资金组成,其中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为期三年。600亿欧元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2500亿欧元。
根据这套机制,如再有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将可以申请获得资金支持。
日本央行紧急向市场注资1万亿日元
新华社东京电受全球股市大跌影响,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21日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1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央行继10日之后再次向市场紧急注资。
美国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将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力度最大的金融体系改革 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困局 美国国会参议院20日以59票对39票的结果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一表决结果意味着美国金融体系改革走出关键一步。
根据该法案,美国金融体系将全面重塑,原先金融企业“大而不能倒”的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金融机构过度投机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此外,美国还将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部门。这些改革措施旨在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
按照美国目前的立法程序,参议院通过的改革方案将与众议院去年12月份通过的方案相协调统一,预计奥巴马最快可在下月初签字使其成为法律。这也将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力度最大的一次金融体系改革。
综观这项被一些美国官员称之为“推土机式”的改革,明确责任、加强监管、防患于未然,是这次金融监管“新政”的方向。奥巴马政府正试图通过改革达到亡羊补牢的目的,杜绝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在20日的声明中,奥巴马强调,改革就是为了不让纳税人再为华尔街的过错埋单,并让各种复杂、不透明并会引发金融危机的交易暴露于世人的目光之下。他指出,加强监管不是为了惩罚银行业,而是要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更好地保护美国经济和民众的利益。
根据目前的“新政”细节,美国将把监管触角伸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清除导致危机的各种“系统性风险”。以后大至大金融机构的并购等各种运作,小至抵押贷款的发放、信用评级的制定以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等,都将纳入监管范围。
从具体的法案条文看,参众两院的版本有明显差异。参议院版本更为严厉,其核心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困局,并可限制金融高管的薪酬;二是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赋予其超越目前监管机构的权力,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采纳所谓的“沃克尔规则”,即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尤其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据新华社电)
观点PK
谢国忠:2012全球经济或“二次探底” 从2008年下半年到现在,复苏是V形的吗?我认为,目前的经济复苏是不可持续的。当刺激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的时候,利率必然随之升高。这将导致全球经济再次探底。我认为,二次探底或会在2012年出现。
这是因为,目前的复苏是由刺激政策以及相对较低的基数造成的。考虑到刺激政策的海量,经济复苏其实并不能说十分强劲。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通过刺激政策彻底解决,只是被掩盖起来而已。
美国经济再次依靠消费回升,它的增长所依靠的更多是储蓄率的下降,而非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说,泡沫存续期间的戏码再度上演。但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未来的资产收益根本无法支持储蓄率下降。
试图通过刺激重现高速增长,只会带来通货膨胀。一旦通货膨胀导致人心惶惶,将出现快速紧缩,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2012年,或许就会到来。
(谢国忠: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
鲁政委: 欧美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希腊全国性罢工,加之欧洲其他国家也显示出即将罢工迹象,即使有了7500亿的救市方案,但也是只为解决债务危机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还需要各国自己形成增收节支、重振财政的共识。目前规模愈来愈大的罢工,让市场对债务危机最终化解的前景仍然感到担忧。这是造成美股下跌的原因。
各国经济先行指标显示, 欧美经济不会二次探底。欧洲五国占全球GDP的比重很小、其在主要国家的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也不大,因而,其局部的情况不会打乱全球复苏的进程。
(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对策
经济形势渐趋复杂货币政策微调中求平衡
近日,欧洲经济危机恶化,欧元急速下跌、美股跳水,众多不稳定因素阴云笼罩。由于全球市场担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加上欧元兑人民币贬值使得我国贸易压力巨大,本周央行资金回笼力度有所减弱,分析人士认为,相比以往,央行在当前格外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宏观政策正在微调中求得平衡。
欧洲的危机近期受到了官方的重视。国家主席胡锦涛本周在会见德国总统克勒时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各国应该继续坚持刺激经济的举措。5月13日,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强调,“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此外,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日前也指出,“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阶段可能会进行微调,尤其是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南方日报 记者黄倩蔚)
信号
央行资金回笼力度减小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操作似乎印证了“微调”之说,在回笼数量和利率上都有所变化,成为洞察货币政策走向的一个窗口。
本周共计发行央票1460亿元,其中,周四发行了1200亿元3年期央票和60亿元的3月期央票,周二发行200亿元一年期央票。但对冲950亿元到期资金后,本周央行净回笼资金只有510亿元,比3月动辄2000亿元的回笼规模大幅减少。事实上,近期央行公开市场回笼力度一直在逐渐趋弱。
此外,在本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3个月期央票参考收益率意外上升4.04个基点,3年期央票中标利率则下降两个基点,出现了3月期央票和3年期央票利率长短期涨跌不一的现象。而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连续15周持平。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公开市场操作节奏的轻微变化,显示出当前流动性管理在力度和节奏方面的微调迹象。
种种迹象表明,相对于一季度,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呈现出轻微变化。就微观领域而言,企业的用工、原材料和融资等成本压力正在增加。而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出口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较年初有明显增加,企业总体经营压力正在加大,商务部发言人也表达了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影响全球复苏和中国出口的担忧。宏观面上,在投资出现一定回落的同时,去年高速增长的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目前已呈现出降温迹象。基于以上因素,有专家认为,与前段时间相比,经济趋热迹象有所缓解,未来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则正在加大。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增速放缓迹象,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我们原本预期中国经济今年取得10.8%的增长,现在来看可能不会这么高,但达到9%-10%的增长,也将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二次探底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资金回笼力度有所趋弱,表明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宏观政策正在微调中求得平衡。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指出,今后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分析
微调动作减轻加息预期
专家分析指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影响未来资金利率走势的关键因素。“如果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没有减弱,一方面会继续对资金面产生收紧作用,另外也表明央行对于目前回购利率的上升是认可的,可能会刺激回购利率继续走高。而央行本次操作却大大减轻了目前的加息预期。”
此外,银行业分析师表示,3个月期央票和3年期央票利率的变动是供需关系下所带来的影响。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目前中长期贷款需求仍然非常旺盛,货币长期化明显。“3个月期央票利率上行反映了目前短期资金面紧张的状况,而3年期央票利率的继续下行说明机构需求仍然强劲,但对是否加息不成判断的依据和影响。”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原副院长刘福垣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主要是由于海外市场调整库存因素导致复苏动力不足,在这一背景下,出台加息政策显得缺乏根据。同时,通货膨胀仍在可控范围,目前实际利率仍然为正,并未触及加息的底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指出,目前央行频繁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反映出对使用价格型的谨慎,目前央行不会轻易动用加息手段收紧流动性。“近两个月银行信贷增速逐渐合理,流动性过剩压力有所减轻,考虑到未来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央行货币管理将在松紧之间更加讲求适度和平衡。”郭田勇说。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4日发布的《财政监督报告》中称,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债务水平,可能会严重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根据目前的财政政策,全球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可能将每年下降0.5%,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将可能较经济危机前的水平上升40%以上,至115%。IMF称,为保持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各国政府在退出经济刺激计划时必须保持谨慎。
链接
国际投行认为中国会推迟加息
考虑到欧洲债务危机等不确定性因素,最近两天,有多家海外投行重新调整对中国加息的预期,认为中国加息次数会减少并推迟加息的时间表。
其中,摩根士丹利19日称,预计中国今年最多加息一次,而且加息会发生在下半年。德意志银行也下调了其对今年中国加息次数的预期,由原来的两到三次降至仅为一次,并称政府可能会更倾向于用行政手段而非利率工具来为经济降温。
此外,瑞信称,由于欧洲经济动荡导致二次探底担忧加剧,中国的决策者可能对采取紧缩措施更加谨慎,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大幅下滑之后。瑞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陶冬表示,中国的加息时机已被推迟,直到全球经济前景更加明朗后再定。
经济复苏与市场动荡,是今年全球经济中两条并行的主线。“欧洲债务危机还会制造出新的波折,甚至恐慌,欧元仍有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不过由此触发新一轮金融海啸的可能性不大。”瑞信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
有不少国内券商还指出,房地产新政出来以后,已替代了央行的很多措施,包括利率政策。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杨青丽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出来以后,预计下半年的经济可能不再过热了,或许不用再加息。(记者田志明)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