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玉龙河畔持续42年书写爱民乐章(图)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5月23日09:18
图为第六任团长蒲继生(左一)和新任团长奚伟与阿拉努尔拉家常。 向文军摄

  法制网记者 吴亚东

  通讯员 毛德海 薛亚楠

  5月3日,新疆军区某炮兵团第六任团长蒲继生在办理完工作交接手续后,带着新任团长奚伟来到驻地十六村维吾尔族大嫂阿拉努尔家中“认亲”。新老团长与大嫂促膝长谈,问寒问暖。

  看着第六任团长蒲继生即将到新的单位任职,阿拉努尔依依不舍,她和两个女儿将家里的水果、馕饼等摆了一桌子,招待这位穿军装的兄弟。

  新任团长奚伟说:“大嫂,请放心,我一定会像前几任团长一样,继续照顾好你们!”

  这是该团六任团长帮扶阿拉努尔一家以来,每逢团长离任必办的一件事。

  该团自1968年以来与该村阿拉努尔一家结成对子,先后有六任团长42年如一日结对帮扶不停歇,使这个村里最贫困的家庭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之家,并带动全团官兵与十六村开展双拥共建,用执著的行动铸就了各族群众信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念,用知识的火把点燃了边疆乡村幸福安康的希望,用真情爱心奏出了民族地区团结和谐的颂歌。六任团长先后有两人被总部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该团先后22次被国务院和中宣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拥政爱民先进集体”、“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十六村也先后被中宣部、民政部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被自治区表彰为“文明示范村镇”,连续27年无刑事案件。
民族团结代代相传

  1968年4月,刚刚入伍的刘明申,在帮助十六村的一次支农劳动中,结识了维吾尔族同胞托乎提。当他得知托乎提父母长年有病,兄弟姐妹较多,生活极为艰难时,便主动与托乎提结为兄弟,承担了照顾他们一家人的义务。从此,在那坑洼不平的乡间小道上,刘明申的身影长年累月地不停奔波着。春来播种,秋来收割,从未误过。20年后,刘明申由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团长。1990年,刘明申调任内地,又将照顾托乎提一家的任务交到了下任团长任亚新。交接以后,该团和十六村开展了双拥共建活动。正是该团六任团长及党委班子的共同认识,才带来了不同时期共建决心的不动摇,才形成了各个阶段共建的新思路:为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共建从简单的劳动力扶贫帮困转变到了科技支农致富奔小康上;为解决基层政权薄弱的问题,从帮助物质文明建设转变到扶持村党支部建设上;为解决规模效益问题,从零敲碎打式帮扶转变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为解决强边戍边问题,从一般意义上的双拥共建转变到了确保社会稳定和边防安全上。

  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但每届班子和每名官兵都养成一个习惯,临走时都要把共建的接力棒交接到下一任。在六任团长的带动下,全团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干部调转,都要带上继任干部到村里“走亲戚”,交接帮扶对象;每逢老兵退伍,都要带上留队战友到学校“看孩子”,交接资助学生;每逢军医变动,都要带上后来同志到每家“认认门”,交接健康档案。这些年,他们做过多少好事,官兵们记不得,但十六村的群众说:“解放军做的好事,就像藤上一串串甜美的葡萄,看得见、数不清。”
爱心帮扶助民致富

  民以食为天。但由于十六村过去一直沿袭撒播的方式种植水稻,产量很低。阿拉努尔一家更是年年都靠返销粮和部队的资助度日。

  刘明申当团长以后,决心彻底改变这种局面。1988年,刘明申带着官兵到村里推广育苗插秧技术,大多村民心存疑虑。他就找到村党支部书记乌斯曼,掷地有声地说:“给我50亩试验田,增产全部归村里,减产我双倍赔偿。”他挑选了以冯金安为首的7名南方籍官兵开始试种,一年下来,试验田产量高出村里其他稻田3倍还多。这下村民们信服了,纷纷找官兵们“取经”。

  第二年,全村700多亩稻田全部实行育苗插秧。冯金安带领8个技术小组分赴村民小组,从整田、育苗、插秧、除草、施肥、喷药等每个环节予以指导。这一年,全村的水稻由过去的亩产100多公斤一下提高到400多公斤,不仅阿拉努尔一家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十六村也由过去每年吃国家6万多公斤返销粮的穷村,一跃而成为当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大户。

  第二任团长任亚新为十六村种植枣树、核桃树、杨树1500余棵;第三任团长王凤林把驻地推广地膜覆盖种棉技术的试点工作争取到了十六村,并亲自带着几名战士负责试种。当年,该村通过科技种棉亩产达112公斤,是传统种植方法的3倍。第二年,全村1500亩棉花推广这项技术,人均增收200余元。王凤林还带领官兵为十六村建成了一座40多平方米的供水总控室,安装了一套无塔压力设备,开挖了6000多米的供水管道,把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使乡亲们从此彻底告别了喝涝坝水的苦日子;第四任团长魏江力带领官兵经过3年多的奋战,用汗水浇铸了一条宽2米、深1.5米、长2000多米的防渗主干渠,辐射到4000亩农田,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第五任团长王登良“修建爱民路、营造防风林、扶持专业户”等民生工程,为乡亲们解决了水、电、路等关乎民生的老大难问题。

  2003年5月,第六任团长蒲继生接过爱心接力棒。有一次他带着军医为阿拉努尔一家巡诊,当他看到阿拉努尔的大儿子艾力·肉孜在家无所事事时,便劝他做点事情。蒲继生还特意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实用的致富信息,帮他分析致富项目,最终蒲继生为他找准了养鸡这个项目。项目找到了,蒲继生又想办法给他凑了钱买了300只小鸡,还专门请地方的兽医给他讲解有关预防鸡瘟的专业知识。如今,艾力·肉孜已经摆脱了贫困。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小康之路,蒲继生不仅与电信局联系,协助村里安装了程控电话,而且还与城建局、土地局等单位协商,建起4000多平方米的巴扎,动员村里的年轻人开商铺,当年就创收两万多元。红火的市场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蒲继生趁热打铁,又组织举办了特色养殖、机械修理、电器维修、车辆保养等培训班,帮助村民办起了养殖厂、加工厂、地毯挂饰厂、民族服饰厂等村办企业。
军民团结情深似海

  “你给百姓一捧土,百姓还你一座山。”在六任团长的接力帮扶下,阿拉努尔一家和十六村的村民也把该团的全体官兵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1999年12月1日清晨,阿拉努尔把一顶精美的维族小花帽,轻轻地戴在一位退伍老兵的头上,然后拉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每年春节,阿拉努尔都要带着鸡蛋和馓子来到团里拜年。如今,阿拉努尔一家珍藏的六任团长与她一家人的合影照片,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传家之宝。

  42年军民共建,42载心心相印,新疆军区某炮兵团六任团长与阿拉努尔一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真情诠释了人间大爱,用热情谱写了和谐乐章,用激情演绎了时代旋律。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