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正形成 通信区号被指是累赘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5月24日11:05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一年半有何得失?昨日,“民间拍案———实施《纲要》群众论坛总论坛”开坛,逾300名各界人士围绕《纲要》实施路径展开激烈交锋。论坛的第一个环节,是讨论《纲要》实施一年多来的得失。珠海塔鑫实业董事长李健康和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王珺首先作了主题发言,3位特约观察员和3位群众代表随后坐到主席台,与台下嘉宾及在线网友交互式讨论。多人表示,一年多来,城际交通进步最大。

  得:城际公路收费标准大范围调整

  “一年来政府做的事情,是从基础设施的硬件和软件开始。”王珺认为,《纲要》实施以来,政府做的事情集中于城际交通,如撤销收费站、调整收费标准等,广佛肇收费标准已进行调整,珠中江、深莞惠都在逐步进行调整。

  王珺称广东的做法符合世界规律,“法国也好,美国中部地区也好,他们推进区域一体化都是从交通设施开始的。”在他看来,政府都是先从基础设施这些增量做起,再调整教育、医疗等存量。“后者涉及地方政府开支,这方面比较复杂,没做基础设施容易,因此可以先易后难。”

  失:“通信区号不取消,同城是废话”

  李健康则认为,广东交通一体化的进展仍然过于缓慢。“讲了一年的同城化,如果连收费站和通信区号都不能取消,所谓的同城化是一句废话,更不必说教育、户籍、福利等重大的政策性问题。”话音一落,现场掌声一片。李健康接着说,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板块的一体化,目前没有实际性发展,“口号性的内容多,市民看不到实质的好处。”

  王珺分析,一体化过程比较艰苦,源于我国采取的是“分权竞争体制”,既要推进一体化进程,又要保证自己的利益。“欧盟一体化用了40年,广东不可能那么长,因为欧盟各国都是独立的,广东是在一个省的范围内,上面有协调主体,不仅有国家还有省政府,因此可以大大缩短一体化过程。”

  建议:制定一体化时间表,防止沦为口号

  现场一位来自深圳的网友称,《纲要》实施一年来,一些官员觉得进展非常大,民间则不以为然。“这说明官方的努力与公众的期望是有反差的。”

  李健康认为,《纲要》的实施应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由规划部门尽量的细化和量化,“这样珠三角一体化才能走下去,否则很容易沦为一句口号。”

  现场一位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网友表示,《纲要》的实施,人的因素很关键,而深圳富士康已经有了“第十跳”。“这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广东有3000万外来务工者,谁来关注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他建议社会各界共同给予外来务工者更多的关爱,发言引得一片喝彩声。

  珠三角层层设卡,怎实现粤港澳一体化

  在讨论第二个议题“突破地方利益壁垒,落实《纲要》”时,众多发言人士历数身边不合理的现象。有嘉宾言辞激烈地称,如果珠三角九市内部都层层设卡,画地为牢,怎能实现粤港澳一体化?

  粤港澳同城化要靠制度创新

  粤港澳合作成为现场热议的话题。一位网友称,珠三角只有与香港、澳门同城化后,《纲要》才有特色,才有别于长三角和京津唐。

  粤港澳如何同城?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道匡称,粤港澳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地法律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合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必须靠制度创新。

  杨道匡的发言引起共鸣,北师大珠海分校教师范时杰称,广东与港澳文化上都是华人社会,经济上都是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壁垒就是法制和政治制度,“如果说敢于合作,为什么不敢在法制和政治制度上有所突破?这种突破是可以做得到的。”

  “粤港澳合作关键在于发扬广东人传统的创新和民主精神。”五邑大学财经学者李桂生说,广东是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诞生的地方,发扬创新和民主精神才能进一步打破利益格局,实现粤港澳同城,形成比北京、上海还强大的国际大都会。

  区域合作应照顾双方利益

  “大佛山建立后,还要收本区内的费用,这是小部门利益阻碍珠三角同城化,是在跟省政府唱对台戏!”顺德网友温荣欣的发言引起现场轰动。他拿亲身经历说事,从佛山到顺德要交路桥费,广州到顺德也要设卡缴费,“这样层层设卡,画地为牢,怎么搞珠三角一体化?将来还要跟港澳合作,我们如何应对?”

  “区域合作说到底是利益的问题。”杨道匡举例说,港珠澳大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谋划,到2009年12月才破土动工,中间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利益协调的问题,包括单Y和双Y如何走向,落点的选择,口岸的设置,工程费如何分摊等。因此,他认为不能对利益视而不见,而应充分照顾到合作双方的利益,“如果利益协调不好的话,就不会再合作了”。

  《纲要》落实前景喜大于忧

  《纲要》落实前景如何?在自由辩论环节,正方代表惠州网友鸣之和中伦律师所广州分所的姚军认为喜大于忧,反方代表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叶贵仁认为忧大于喜。现场大部分观众向反方代表举起了支持的牌子。

  忧大于喜:《纲要》实施谨防“人走茶凉”

  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首先表示了三方面的担忧:一是无人理事。《纲要》推出一年多来,省内成立了临时性的协调机构,有些机构有名无实,谁来理事?二是无法办事。目前各城市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在无规可依的情况下,如何办事?三是无钱办事。《纲要》实施需要财政强力介入、强势协调,如果协调不好各城市财力,激发不了城市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完成。

  “如果没有体制、规划和制度的配套,《纲要》可能会成为标语口号,成为政府的口头工程,会成为‘人走茶凉’的又一案例。”涂成林说。

  喜大于忧: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鸣之认为《纲要》落实前景喜大于忧,一是开局良好,通过一年多的实施,珠三角九市三个经济圈已经建立了很多的机制。二是成效显著,一卡通、一镇通,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三是利益壁垒正在打破。

  姚军认为要跳出珠三角看《纲要》,它是国务院以长远发展为基础,为解决珠三角产业提升制订的,核心的内容不仅仅是珠三角的问题,而是中国的问题。“涂成林所说的无人理事,无法办事,无钱办事,这不是《纲要》带来的问题,而是《纲要》要解决的问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实习生王睿然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