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斯德哥尔摩5月25日电(记者陈雪霏)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SDP)所长尼古拉.斯万斯特洛姆(Niklas Svanstrom)日前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瑞典和中国可以在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方面加强合作。
斯万斯特洛姆曾在人大和北大进修过,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回国后成立了专门机构主要研究中亚和丝绸之路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以及他们与中俄的关系,中日关系等,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
谈及中国和瑞典在过去60年的关系时,他说,首先,瑞中经贸关系发展得非常好。
过去主要是包括爱立信在内的瑞典大公司对中国的投资比较多。但近年来,瑞典小公司也开始投资中国,同时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投资者也开始到瑞典投资。根据瑞典投资促进署的统计数字,2002年中国对瑞典的投资额只有10亿美元,但到2009年底,中国对瑞典的投资已经增加到442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重要投资者之一。
第二,近年来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到瑞典留学。同时到中国留学的瑞典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是非常积极的。瑞典和中国在各个时期都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合作。
“但是,我们之间也存在误解,这主要是一些小党派的观点。同时,我发现在中国,有些人对瑞典的印象也过于乐观,只看到瑞典福利保障等积极的一面,这也不是完全的画面,因为瑞典也有不足的地方,并非那么完美。” 斯万斯特洛姆说。
“我们应该加强接触,加强讨论,我们在关系到中亚,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等问题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立足点。”
他说,确实,中国的改革开放程度是在其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因为我们几乎可以讨论任何话题。但在多年以前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可以讨论人权问题,讨论如何进一步改善人权状况,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人的人权状况已经有很大改善,人们的言论自由度也比以前好得多,我们要讨论就必须进行建设性对话,找到如何改进的办法。
但是,西方有些人倾向于聚焦在某一点上,然后加以扩大,往往是一叶障目。
“有时,我认为中国成了西方误解的替罪羊。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瑞典大的党派一直都与中国保持接触。我认为我们可以讨论很多问题,例如环境,流动人口等等,不过,瑞典在中国面前就不要说教太多了,因为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伙伴,中国实际上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中国的警力和维和,中国已经在联合国维和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他说,欧洲人需要更新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有时,听起来他们的中国印象依然停留在70年代。
“关于民主进程,中国并非是西方概念上的民主,但中国已经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的政治权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逐步走向社会。从这种意义上说,瑞典和欧洲其他国家真应该欢迎这种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单纯地只看负面的部分。”
斯万斯特洛姆说,中国大部分的变化都是积极的。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善和权力的实施等方面的进步在七十年代是难以想象的。当然,在中国,地方政府的腐败问题可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不能以偏盖全,如果了解全面的情况,那么也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建议瑞典和中国应该在法律执行方面进行合作,联合打击有组织的跨国犯罪。在打击贩卖人口和毒品方面深入合作,因为这样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需要很多资源与合作。这对地区和平和世界和平与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与世界一体化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是深化瑞中关系的一种措施。”
瑞典于1950年5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