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各地新一轮物价上涨 > 10物价上涨消息

农产品已成货币“管涌” 赚快钱腐蚀企业家精神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27日00:10
  2009年,一位研究农业问题的人士曾向笔者抱怨,“沾个"农"字就穷”。

  2010年,每天打电向上述人士咨询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商人、媒体络绎不绝。

  近期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普涨,发改委更是在10天之内连发三文谈物价(5月14日、19日、24日)。5月21日,广东省物价局派出6个检查组,分赴省内各地展开农产品价格检查,并表示对哄抬农产品价格最高可罚50万。

  哄抬农产品的群体其实人数不多,但很分散,在法律上怎么界定囤积居奇并非易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家把商品买进再卖出,追求差价,买多少算是恶意囤积?价多高算是哄抬物价?合法与违法的边界难以界定。

  在产销链条上,从收购商,到产地经销商,再到销售地各级经销批发商,甚至零售商,都加入了囤货的行列。

  从被抬高价格的农产品供应链条不难看出,如果某种产品的主渠道可以左右价格,那么谁控制了主渠道,谁就控制了价格。

  蒜商囤蒜,瞄准的是几个大蒜产地,绿豆商也如法炮制,看到吉林等主产区减产,迅速高价收购绿豆。

  为了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加价,商务部一直在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即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把主渠道拓宽,通过直采降低流通成本。而在价格上涨预期下,这种新型流通方式被投机者“拦截”。

  从本轮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疯涨的成因来看,除了气候灾害等客观因素导致产量下降外,与去年宽松货币政策下强烈的通胀预期不无关系。

  当下中国早已是负利率,当钱存在银行所得的利息不足以抵消物价上涨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权衡投资实体经济与投机炒作商品的风险和效益,“理性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去处。在抗洪抢险中最重要的是防“管涌”,指的是防洪堤坝的薄弱处在洪水的压力下出现的孔洞,现在股市、楼市、农产品俨然成了货币的“管涌”。

  如果不及时发现并管理好超发货币这头洪水猛兽,放任资产价格飙升,让商人摒弃企业经营,赚快钱腐蚀的是企业家精神,这对中国经济破环最严重。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