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盛顿邮报》5月26日(北京时间)特约撰稿人文章称,中国目前正在超越“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这个词眼儿,而尝试努力原创出“中国名牌”。中国政府正以巨资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及进行产品的创新,以改变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只赚加工费的局面,进而通过此举获取主导权。
窘境,我们有什么? 该文章指出,在“知名品牌”这一概念里,人们说起日本会联系到索尼电器、说起墨西哥会提及科罗娜啤酒、说起德国会念及宝马汽车、甚至韩国也有三星电子,中国在这方面给出了什么?人们回答起来往往相当踟蹰。而这,正是中国此前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中国的国际地位愈发举足轻重:2009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输出国;2010年,中国可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中国缺乏在全球具有知名度的品牌,这意味着顶着“世界工厂”头衔的人们只能在低端制造工作中忙得团团转,而任由海外的设计师、工程师们收获丰厚利润额。
试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如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一款750美元的高端iPhone手机,中国只能拿到25美金;还有讨人喜欢的耐克(Nike)球鞋,每一美元中,中国能得到的只有4美分。这种自有名牌匮乏造成的大量利润流失,几乎威胁到中国的强国之梦。
企业,身在孤岛之惧 文章认为,对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可能更意味着更好地在国内生存。
2004年,联想购买了IBM电脑制造业务,这虽不是中国并购国外品牌的第一例,但此前尝试并购国外品牌的中国公司很多以失败而告终,因而此举可谓是先驱。
这个以12亿5000万美金价格收购ThinkPad的行动堪称勇敢,因为2000年到2004年之间,IBM在ThinkPad上损失了近10亿美金,这是当时联想总利润的两倍。
西方媒体誉此为中国实力提升的标志。然而联想总裁杨元庆却认为,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时联想正在逐步失去中国市场上的“蛋糕”——其技术中等,又缺少跟海外市场的联系,当时试图以购买国外品牌来实现国际化一并取得技术。这一步走得异常之艰难,但最终,分析人士认为联想的海外探险挽救了这家公司。
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公司收购了福特旗下沃尔沃品牌。专家认为这一收购活动扩展了该品牌在海外的形象,可看作是中国加强国际影响力以及增加海外品牌的方式。对此吉利创始人李书福认为,沃尔沃将在中国本土市场“安一个新家”。
此处,我们与世界一起 文章称,针对“中国名牌”之难,政府已有意识并开始投入大量资金予以解决。
对内,推行“本土创新”计划。自主创新、建立品牌,鼓励本土制造高科技商品以保护市场不被外国企业控制。
对外,实施“走出国门”战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支持本国公司购买国外企业、争购自然资源,进而将足迹踏遍海外市场。而自2007年始,许多中国商界人士接受了“走出国门”战略计划的培训,学习内容细化到包括如何与盛气凌人的美英籍伙伴在电话会议上沟通。
中国政府甚至开始斥巨资重塑自身形象。在为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做全球展示的活动中,中国商务部与国际知名广告公司DDB签订了价值30万美元的合约,并推出了这样一句画外音:“中国制造,它的真正含义是在 此处,我们与世界一起制造”。
而近几个月内,西方媒体反映中国“走出国门”战略的声音颇有力道——集中报道了中国正全球性地购买石油、天然气、汽车企业,以及在美开展的投资活动。据文章提供的数字称,在2000年,中国海外投资金额约280亿美元,而2010年将突破2000亿美元。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