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鲁钇山
上周二,因涉单位行贿、内幕交易、非法经营3罪,“中国首富”黄光裕在北京一审获刑14年,并处罚没资产8亿元;他的妻子杜鹃获刑3年半,并处罚没资产2亿元。这是国内同类案件迄今最高罚额,这还不包括黄光裕在香港面临的指控和巨额索赔。
今天,是黄光裕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最后期限,据《法制日报》报道,黄光裕已于昨天下午递交了上诉状,理由有四:首先,对内幕交易罪、非法经营罪的定性有异议;其次,不认同鹏润公司行贿;第三,黄坚持认为未触犯内幕交易罪;最后,罚金判决过重。
不论最终判决如何,对这位中国家电零售业的“教父”来说,其个人命运似乎已不难预测;这个曾经最年轻的中国首富,留下了一个怎样的背影?
一语成谶
2004年,他初当首富时,有记者问:“这个头衔是不是花钱买来的?”黄光裕哈哈大笑:“我烦死胡润了,还给他钱?他这个榜单是个‘通缉令’,谁上谁倒霉。”此后的2005年和2008年,黄光裕又“不幸”两度问鼎“中国首富”,接下来,便真的来了“通缉令”……
“黄光裕虽然是首富,但他还不是企业家。因为他既无责任感,也不自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生意人,而且是不太本分那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琦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出事是必然的”。
黄光裕本人对此也似乎早有预感。2004年他初当首富时,有记者问:“你这个首富的头衔是否花钱买来的?”黄光裕哈哈大笑:“我烦死胡润了,还给他钱?他这个榜单是个‘通缉令’,谁上谁倒霉。”此后的2005年和2008年,黄光裕又“不幸”两度问鼎“中国首富”,接下来,便真的来了“通缉令”……
黄光裕犯罪事实并不复杂:2006年到2008年间,有关部门开始根据举报调查国美公司、鹏房公司等的税务状况,黄光裕向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兼北京总队总队长相怀珠等贿送406万元;2007年黄光裕和妻子杜鹃借参与中关村上司公司重组等机会,在消息公布前即利用多人身份证开户提前买入该公司股票,获利近4亿元;从2007年9月至11月,他将巨额人民币经地下钱庄转换成了港币,作为赌资在澳门使用……
只是,这些犯罪全都是在黄光裕加冕“首富”之后。已经富甲天下,为何还要犯罪?很多人不明白。
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商界第一狂人”严介和在2005年排在胡润百富榜的第二名,紧随黄光裕之后。昨天下午,严介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光裕想要的太多!这没问题,但企业制度要跟上。企业小的时候,可以靠家族;企业大的时候,必须靠制度。”
一家之主
黄光裕在处理政商关系问题时用的是“比较直接、也比较愚蠢”的方式,其实有很多不违法的手段也可以让企业获得想要的发展机会,只是黄光裕对这些方式知之甚少。
国美的家族色彩的确一直很浓。
1993年,黄光裕与哥哥黄俊钦分家,很多家族企业在做大之后才出现的“豪门恩怨”被提前化解。同样在这一年,黄光裕认识了未来的妻子杜鹃,杜鹃在资本运作领域长袖善舞,后来帮黄光裕打理香港国美和鹏润投资;二妹黄秀虹进入国美做出纳,无师自通成为财务高手,后升任鹏润投资集团董事长……
黄光裕一直想把权力和利益紧紧控制在自己及家人手里。及至国美在香港上市,除黄光裕及其家人外,外姓管理层不曾分得一股。“越是家里人,我会越了解他,自然会找一个能力范围所及的工作岗位给他。不能因为他是家里人,就逢人高三等,在公司里什么人都一样,善于摆正各种关系是最关键的,我不会拿企业的生命开玩笑”,黄光裕如是阐述自己的“家族式”用人之道。
在黄氏家族掌控的国美帝国里,黄光裕说一不二。这位“教父”最大的特点,便是霸道。也正因如此,他可以让黄氏家族把家族企业的弊端发挥到极致———不是没有监管,是根本没有人敢于监管。有些国美高层见到黄光裕时,也畏之如虎。有知情者说,张志铭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
黄光裕动起手来,也确实干脆。
2004年夏,国美高管何炬因不满人事安排愤然辞职,南下广东转投易好家出任总经理。黄光裕一气之下干脆把“易好家”收购囊中。当年10月,国美刮起“总务风暴”,几乎所有在总务部门工作过的人都被撤换,涉及全国30多个分公司和部门。起因是黄光裕发现个别在总务部门工作的人有吃、拿、卡、要等现象。
在国美对黄光裕印象最好的,是公司的保安、清洁人员等层级较低的员工。“他会和我们亲切地打招呼,有时还聊聊天,感觉就像邻居家的一个大哥,”一位已经离开国美的保安如是描述他印象中的黄光裕,“有时他开心起来,就像个孩子。”
但在国美一言九鼎、在江湖中兄弟众多的黄光裕,对如何处理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却是很不熟悉。此前传闻他在权钱交易的灰色和黑色地带如何游刃有余,这高估了黄光裕的水平。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吴晓波告诉记者,黄光裕在处理政商关系问题时用的是“比较直接、也比较愚蠢”的方式,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办法可以不违法地让企业获得想要的发展机会,只是黄光裕对这些方式知之甚少。
一场赌局
“我做事的习惯,方向一旦明确,大概都想好,应该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这是黄光裕的名言。有人说,正是这种赌性,成就了国美帝国,也成就了黄光裕霸道的个性。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9日。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也因为家境困难,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汕头潮阳北上内蒙古做生意。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刚刚被警方释放的哥哥黄俊钦(因“投机倒把”被拘,现已无此罪名),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开始卖衣服。后来兄弟俩把这些衣服都发给员工当工作服,卖起了电器。现在开遍全国的国美电器,便发端于此。
“我做事的习惯,方向一旦明确,大概都想好,应该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这是黄光裕的名言。有人说,正是这种赌性,成就了国美帝国,也成就了黄光裕霸道的个性。由内蒙入京,是黄光裕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赌博”。
当时,改革之初的中国仍在“摸着石头过河”,秩序和法规都尚未健全。商业领域是最原始的战场,最草莽的江湖,通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几乎公开的“潜规则”。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黄光裕,如鱼得水……
上世纪90年代的黄光裕,在“赌局”中屡屡得胜。2004年,他以105亿元资产首次成为“中国首富”,随后一路高歌猛进———合并永乐电器、收购大中电器、购并山东三联商社……一时气势如虹、风光无两。
他首次成为胡润榜“中国首富”时,有人问他:“105亿你如何花?”黄光裕想都没想便答道:“不够花”———黄光裕出事后,很多人不理解是什么让一个家电帝国的掌门人费尽心思、动辄耗资数亿元出国出境豪赌,他的这个回答或许能作为一个注脚。
悟语
冤各有头
债各有主
改革开放迄今,我国已有200多名知名富豪落马。从牟其中到赖昌星,从周正毅到顾雏军,从唐万新到黄光裕……前仆后继。
这不值得奇怪,特别是对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制度尚不完善的新兴市场而言。发达如美国华尔街,也有伟大的金融家其实是个大骗子。
问题在于,清算落马富豪的时候,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株连”他们背后或手中的企业。
30年来,很多企业掌门人与其企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掌门人青春鼎盛壮志凌云之时,他们的企业也龙腾虎跃蒸蒸日上;当掌门人折戟沉沙身陷囹圄,他的企业也便随之消失于公众的视野甚至关门大吉。不论是牟其中还是唐万新、顾雏军还是戴国芳,罕有例外。
但黄光裕不同———他被逮捕,对国美电器的生意影响不大。在这起震惊全国的重案中,办案机关把黄光裕和其创办的国美电器进行及时和果断的切割,这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最为理智的选择。有关部门不再把企业家与企业混为一谈,显示了我国企业运营机制和企业家成长环境的改良和完善。而从司法角度看,这也是一次显著的进步。
经过22年的发展,作为上市企业的国美电器早已不是黄光裕个人的私有财产。在国美的背后,有数以千万计的员工,有大批的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更有为数众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国美的命运,比起黄光裕个人的人生轨迹、比起某个利益集团的财富故事来,更值得关注。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让该负责的人负他该负的责任,应该、也只能如此。
黄光裕被判刑了,国美电器仍然健在。从这个角度看,黄光裕其实是幸运的。更加幸运的,是国美和它的30万员工。
(鲁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