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涛亲历中共党史上的两个重要时刻
郭洪涛(1909-2004)是陕西米脂人,1925年在榆林中学读书时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跨过了建党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值得回味的是,1935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郭洪涛作为陕甘晋省委副书记,曾到甘泉县下寺湾迎接中央领导人;1949年3月,毛泽东等五大书记从高碑店乘专列进入北平时,郭洪涛作为平津铁路管理局局长,在第一列列车上开路压道,又一次迎接中央领导人。他零距离见证了这两个在中共党史上意义非常的重要时刻。
一
1935年9月15日,徐海东和程子华率领的红25军先于中央红军一个来月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军、红27军会合,组成红15军团。同时成立中央代表团和中共陕甘晋省委,朱理治任陕甘晋省委书记,郭洪涛任副书记。此时,红15军团和陕甘晋省委尚不知道中央红军所在的确切位置。郭洪涛后来回忆说:
红15军团成立后,积极投入第三次反“围剿”的战争。在1935年10月1日的劳山战斗中,我军从缴获的报纸中得知红军主力北上到甘肃省武山县西南。于是前方给中央代表团去信,并附缴获报纸,建议红15军团到关中彬县等地欢迎党中央、中央红军。程子华认为红15军团远去关中,来回要一个多月,敌人要乘虚占领永坪镇,苏区就困难了。不如红15军团继续向南打,调敌北移,以此配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行动。朱理治和我都同意程子华的意见。朱并让程子华到前方,将后方的意见转告前方同志们。当时程子华的伤病未好,躺在担架上被抬到了前方。到前方后,程子华向徐海东、刘志丹、聂洪钧等同志传达了后方同志们的意见,前方同志一致赞成。
10月下旬,郭洪涛受中央代表团委派,和红26军政委崔田民一道,去前方处理陕北肃反扩大化的问题,在富县道佐堡找到程子华和徐海东。其间,有人送来一张红军抗日先遣队支队司令部的布告,他们才从中得悉中央红军已经到了吴起镇。郭洪涛和程子华决定,立即动身去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并报告后方的中央代表团和西北军委。后方也立即派西北军委后勤部长白如冰到保安县给中央红军筹备给养。
郭洪涛和程子华从道佐堡出发,走了一天,在下寺湾遇见了正在寻找陕北红军的贾拓夫率领的中央红军先遣部队。1935年11月2日,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下寺湾,郭洪涛先见到李维汉,他向李维汉汇报了陕北红军以及苏区肃反的一些情况。李维汉认为这些情况很重要,当即引郭洪涛去见毛泽东和张闻天。郭洪涛回忆说:“当时主席非常瘦弱,眼窝深陷,颧骨很高,但精神很好。张闻天也很清瘦,脸色比较白,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毛泽东、张闻天两位中央领导同志听完我详细汇报后,对陕甘边、陕北苏区和红军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陕北肃反是严重的错误。”
第二天,中共中央在下寺湾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程子华和郭洪涛汇报了陕北苏区、红军、错误肃反以及劳山、榆林桥作战的情况。会议决定将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还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到直罗镇,消灭尾随之敌;一路由张闻天、博古、刘少奇、王稼祥等率领中央机关等非战斗单位前往陕北苏区的中心瓦窑堡。郭洪涛随一方面军留在前线。
直罗镇战役后,中央决定撤消陕甘晋省委,成立陕北省和陕甘省,周恩来代表中央找郭洪涛谈话,分配他担任陕北省委书记,贾拓夫任省委宣传部长,钟赤兵任军事部长。郭洪涛与贾拓夫先行回到瓦窑堡,准备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他还记得,中央和中央红军到瓦窑堡那天,数千群众上街夹道欢迎,送茶送水。街道两侧红旗招展,标语无数,欢呼声此起彼伏。
郭洪涛在省委机关请中央领导同志吃了一顿“大餐”。这顿饭很丰盛,甚至还上了西北地区不常见的海参、鱿鱼等海产品,都是解放瓦窑堡时打土豪的胜利品。一位中央领导人说,长征以来,这么好的饭菜,只有在遵义吃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大家都很感慨,有人不禁忆及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还有人唱起了江西中央苏区的民间小调和国际歌,场面相当热烈。王稼祥在长征途中负了重伤,是躺在担架上被抬到陕北的,他没有参加这次聚餐。李维汉叮嘱郭洪涛,要照顾好王稼祥。郭随后找来一头奶牛给王稼祥增加营养,王的身体慢慢得到了恢复。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已是初冬时节,解决好他们的衣食问题,是陕北省委成立后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郭洪涛不得不多方想辙,他派省财政厅长艾图南、西北军委供给部长白如冰清点物资,迅速集中了一大批棉花、布匹,又从白区购进一批;粮食则以募捐为主,很快筹集了近千石。陕北苏区的妇女则在省委妇女部的组织下,夜以继日地为红军指战员缝制棉衣棉鞋,从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到六七十岁的老婆婆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仅20来天,就赶制棉鞋5000双、棉服5000套。中央红军给养问题得到解决后,才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可能,到了第二年春天,两次扩红9600人。
这年12月,郭洪涛还列席了中共中央抵达陕北后召开的一次著名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瓦窑堡会议。对一些细节,他在晚年仍有清晰的印象:
瓦窑堡会议是在张闻天住的窑洞里开的,当时没有长桌,就把两张方桌并在一起,张闻天是南方人,睡不惯土炕,还在炕上搭了张木板床,开会时,多数人围坐在长桌两边,只有博古坐在张闻天的床上。会议主要讨论了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
会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中间势力有两重性,是可以争取的,关门主义必须批判,而博古则坚持斯大林关于中间势力最危险的论断,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两人发生了激烈争执。毛泽东说:马列主义是实事求是的,现在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中间势力,是从实际出发,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所决定的,这是完全合乎马列主义的,他反问博古:“难道这样做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吗?是对马克思主义不忠吗?不孝吗?”郭洪涛后来就此回忆说:“言辞之尖锐激烈是我入党以来首次听到的。在毛泽东同志发言时,博古同志躺在张闻天的床上,默不作声。”
二
延安时期,郭洪涛还担任过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等职,后调任山东省委书记兼军事部长、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并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后,郭洪涛调往东北,任东北铁路总局副局长等职。平津战役结束后,郭洪涛任平津铁路管理局局长,就是在这个职位上,他又一次肩负起迎接中央领导人到来的使命。
1949年3月,李克农和滕代远找到郭洪涛,布置研究中央进入北平的任务。他们告诉郭洪涛,中共中央将要从西柏坡迁到北平,途中中央领导人自高碑店坐火车直抵清华园站,要确保铁路畅通无阻,不发生任何问题。李克农等还特别强调,北平虽然解放了,但局面仍相当复杂,敌特蠢蠢欲动,伺机破坏。一定要采取妥善有力、万无一失的措施,保证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郭洪涛曾述及这个迎接中央领导人的具体方案:
中央领导要坐火车进入北平,是对我们新组建的铁路局的巨大信任,我们一定要细致、周密、稳妥地完成这件光荣任务。之后,我们详细研究了特别快车的指挥、调度、编组及各站值班等具体问题。最后商定,由于战争破坏,北平往南的铁路只通到高碑店,沿途每个车站我们均派了两位可靠的同志负责落实具体措施。专列由三趟同样的列车组成:前一趟开路压道,中央领导同志乘坐中间的列车,最后一趟列车由警卫人员乘坐。为防止意外,我们还决定将沿途车站两端的道岔锁住,不再扳道岔。专列上一时找不到可靠的炊事员,暂由刘建章同志带来的一个炊事员跟车。他只会做拉面,我又派人买了些罐头。我们的方案,经李克农同志向中央汇报后,得到批准。
1949年3月25日,郭洪涛随列车来到高碑店站。不久,中央领导人的车队驶来。毛泽东见郭洪涛头戴一顶旧水獭皮帽,身穿一件旧皮大衣,边与他握手边笑着说:“你这个"土包子"变成"洋包子"了。”周围的中央领导人一一与郭洪涛等人握手问好。刘少奇向郭洪涛介绍了王光美。周恩来问起列车的安排,听完郭洪涛的详细介绍,他满意地点点头说:“中央感谢你们。”
列车启动后,郭洪涛坐在第一趟车上,一刻不停地注视着前方。全线绿灯放行,列车一路疾驰,数小时后,顺利抵达清华园火车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下车与郭洪涛等路局负责人握手告别后,在李克农的陪同下,乘坐汽车前往香山。至此,郭洪涛又一次完成了迎接党中央的重大任务。
刘仰东
(来源: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