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开建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5月30日06:10
  本报讯 (记者 肖晓 杨克勤 夏丽莎)在半野放区,大熊猫将告别空调房,住树洞或岩洞,自己觅食,再经过5到10年的过渡,最终让表现最为突出的进入野放区……5月29日,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中华熊猫谷·成都大熊猫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在都江堰市正式开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熊猫保护专家、保护组织代表参加了奠基仪式。

  该中心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马家沟,占地2023亩,预计投资1.6亿元,3至5年内建成。野放中心初步设计从外向内依次为后勤工作配套区、科研教育体验区、野外救护检疫区、野化饲养繁育区、半原生态野放过渡试验区、原生态野放实验区6大功能区,从而形成完整的大熊猫回归自然的生态科研走廊。

  该中心建成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计划分批次投放40至50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在野放中心进行系统的移地大熊猫野放过渡研究,预计今年底首批10只大熊猫就将在中心落户。研究过程中,大熊猫专家将全面收集大熊猫野放的科研资料,为最终实现大熊猫放归自然提供科学依据。

  大熊猫专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张志和博士说,大熊猫繁育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圈养,而是将这一物种放归自然,开展大熊猫野放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作为地震灾后动工的大熊猫恢复重建项目之一,将带动之后的大熊猫疾病防控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在未来几年里,“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将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大熊猫疾控中心”、“陕西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救护中心”一同构建起包括大熊猫移地保护、就地保护和野化过渡在内的综合保护体系,有利于实现大熊猫这一物种和其栖息地的可持续发展。

  大熊猫专家认为,都江堰拥有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在大熊猫野放、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基础。汶川特大地震后,马家沟所在区域的林地生态植被并未受到影响,能很好满足大熊猫的栖息需要,是从生态、地域和长远放归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论证后的首选地。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