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顶BRT站路段交通顺畅。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18米长的公交“巨无霸”将在下月试行,酝酿线路优化调整方案,改善东部地区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在目前广州启动的同德围交通改善方案中,空车切入等BRT公交调度成功模式也被“嫁接”进来……
广州首条BRT系统开通满百日,而其改进和完善的步伐从未停止。政府管理与市民需求的良性互动,成为推动BRT破茧成蝶的巨大力量。
按需调车??五大“客流扎堆站”不扎堆
65万,80万,96万!BRT开通3个月,客流总量接连刷新纪录。日渐成熟的系统经受了强大的客流考验,曾一度因客流爆满要封闭站台的晚高峰时段,如今秩序井然。日臻完善的BRT,逐渐成为广州市民出行的新宠。
BRT开通以来,广州市交委每天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关注着市民对BRT系统的诉求,根据市民合理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BRT运营管理,不断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
棠东、棠下村、上社、岗顶、体育中心号称BRT五大“客流扎堆站”。常在这些站点搭车的乘客一定记得,BRT初始运营时,在这些站等车经常得耗上半小时,很多时候来了好几趟车,乘客都挤不上去。
广州市交通部门三项“解困”措施顺势而生:
———按站点客流需求精确安排短线及空车切入班次。在早高峰期(7:30—9:00)西行空车切入棠下村站增加11个班次、增加15%,短线和空车切入班次共增加至239个班次,占途经棠下村站的班次达到52%,较好地解决棠下村站台乘客候车时间较长的问题。
———空车切入与常规线跳停紧密配合,较好地解决了满足站台乘客需求与站点车辆进站运作压力之间的矛盾。
———棠东站、棠下村站、上社站3站联动,合理安排运力。根据棠东、棠下村等2个站点的客流分流规律,安排车辆从天朗明居站始发,其中各占50%的空车班次分别切入棠东站、棠下村站;根据上社站客流高峰较棠下村站约推迟15分钟的规律,相应较棠下村站晚安排短线或空车切入上社站。
目前,这些站台的乘车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候车时间大大缩短。
做好细节 喷雾降温乘客清凉候车
烈日炎炎,在BRT黄村站站台上方,一条细长管道释放出袅袅水雾,散发出阵阵清凉。这是正在这里试点的站台喷雾降温系统,如果乘客普遍反映效果良好,该系统将会在BRT线路全面推广。
小细节,背后却蕴含着大民生。从细节上改进BRT服务水平,正在使广州BRT赢得越来越多“粉丝”的交口称赞。
BRT开通初期,未预料到岗顶客流之大,BRT进站闸机不够,乘客不得不排长龙进站。
“不能让进站闸机"卡"住BRT。”虽然这仅仅是基础设施配套的小瑕疵,却关系到BRT通行效率的提升。广州市交委立即改进,改造出站闸机,增设入站闸机,并进行了双机闸机转换试验。目前在体育中心、岗顶、上社等大站增设22个固定双向闸机,昔日“长龙”消失了。
羊城通刷卡不灵敏、安全门故障较多……诸如此类的小问题伴随着一个个“小手术”,BRT逐渐走向完美。为处理好细节,广州市交委联系承建单位研究提出提升刷卡设备的感应灵敏度、同时不降低设备防水防尘的能力的技术方案。目前,此项技术已在BRT全线的105个进站闸口应用,有效地消除了乘客由于刷不了羊城通而要排队进站的现象。
调整线路 解决居民走远路搭车问题
在中山大道石化路口至信华路口路段,由于道路规划原因,这里无法设置BRT站点。文船社区居民出行不便,不得不步行前往较远的BRT站点双岗站、黄埔客运站上车。
如今,居民搭车不用再走远路了。广州市交通部门在文船生活区增加“文船生活区东区站”,并安排公交地铁接驳434线路停靠;在广新路施工期间,将公交车434线路(东行方向)在距文船社区较近的位置临时增加停靠黄埔客运站;优化调整B30、B31等线路站点设置,增加停靠海安社区站……
尽管顺利通过百日大考,尽管公交车运营提速84%,中山大道BRT系统仍在探路谋变,新一轮的升级一触即发。
据广州市交委主任冼伟雄在今年广州两会上公布的时间表,18米长的BRT大车将在6月试点,以更大的容量提高运行效果。
广州市交委正在酝酿线路优化调整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文船社区居民公交出行步行距离较远的问题,同时改善东部地区公共交通环境。根据黄埔东路沿线居民的建议,将公交车B26由凌塘村至三多路调整为凌塘村至南岗,进一步增加覆盖东部区域的公交线路,较好地解决萝岗区东区、西区及黄埔区南岗片区等区域居民反映高峰期乘车较为拥挤的问题。
广州市交委表示,下一步,会继续梳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BRT管理与市民需求的良性互动沟通,进一步完善BRT服务,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出行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郑佳欣陈洁娜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