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8%在校学生曾无偿献血 九成干细胞来自高校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5月31日04:16
  广州高校近两年每年能采集到2000多例造血干细胞血样

  本报讯 (记者徐静 通讯员卢凯阳)2009年6月至今,一年时间不到,华南农业大学就有3位学生“配对”成功,为白血病病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3个生命。据悉,造血干细胞的配对成功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在广州,不管是义务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大学生都是毫无争议的捐献主体,造血干细胞捐献比例占总数的90%以上。

  华农学生处处长曾雅丽告诉记者,广州高校献血站仅有两个,其中一个就在华农。2008年,华农献血人数达到在校学生的12%以上。从1998年到2010年,华农累计献血8000多人次。校红十字会的学生会员人数已经突破7000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0%。“这些都是成功配对的基础。”她说。

  在华农献血站,每天都有一二十位同学前来献血,他们中不少人会同时进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这一有时漫不经心的做法却可能挽救一个白血病人的生命。

  16.4%献血者是大学生

  华农反映的也是高校的总体情况。广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欧阳炳惠告诉记者,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中大学生也是主体,在广州,在高校采集的样本量占总量的90%以上。从全国来看情况也大致如此。在广州高校,近两年每年能采集到2000多例造血干细胞血样。不过,他坦承,样本中配对成功的不是很多。“3个配对成功确实不少,这也说明华农血样总量也比较多。”欧阳炳惠说。

  在广州,市红十字会体检科有专门的捐献点,在高校则多数是与大专院校献血同时举行。如果学生有意留下血样,就在义务献血时多抽10毫升血。

  据调查,学生献血人次占广州市去年献血总人次的16.4%,为医疗临床用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国首家设立大学校园献血站的广州大学献血站和2009年上半年才投入使用的华南农业大学献血站,已成为广州市医疗临床机采成分血的重要来源之一。

  数据显示,2009年,广州地区大专院校有8%在校学生无偿献血,达5.9万人次,其中机采成分血捐献1.8万人次。

  故事1

  希望能够帮助别人

  姓名:邓小燕

  捐献时间:2009年6月1日

  专业: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年级:大三

  家住肇庆怀集的邓小燕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瘦小。当初邓小燕向学院表达了要去捐造血干细胞的时候,学院的领导首先对她身体能否承受表示了担忧。

  邓小燕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爸爸早年因病去世,一直以来都是靠着妈妈和周围人的帮助维持生计。大学前两年是靠国家贷款交学费的,“我很希望能够帮助别人”。

  去年6月初,邓小燕走上了采集台。由于邓小燕血液中的白细胞浓度比较高,对病人有益,在医生的建议下,邓小燕分两次采集,共捐献了500毫升。“第一次是4个小时,下来后双手双脚都僵硬得抬不起来。”

  故事2

  上手术台前爸妈才知道


  姓名:仇小龙

  捐献时间:2010年1月27日

  专业:资源环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年级:大三

  仇小龙在班里担任班长。去年10月底,仇小龙接到了中华骨髓分库的电话,通知他的血样与一名患者的匹配率极高,征询他是否愿意捐献。仇小龙当场就答应了。今年1月27日,红十字会打来电话通知他去住院准备采样。而直到上手术台前,仇小龙才给家里打去电话。“我觉得事情都答应了,万一家里不同意不就左右为难了嘛。”仇小龙解释,“干脆就先斩后奏了。”

  “插针拔针的时候有点麻痹,只有三个多小时,医生还会定时给我补钙。”谈起采集的过程,身体素质很好的仇小龙显得很轻松。

  故事3

  忘记了曾献血样


  姓名:钟永强

  捐献时间:2010年4月20日

  专业: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年级:大二

  去年10月,接到电话征询他是否愿意为一名与他血型匹配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时,钟永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都忘记曾留下血样。刚开始爸爸并不赞成,以为是要抽骨髓,危险性很大。后来听说只是抽取造血干细胞,也就慢慢接受了。

  “抽血前一天会紧张,但针一扎进去人就不担心了。”钟永强说。由于有规定,患者和捐血者的资料都是保密的,钟永强无法得知这个受助的患者更多的信息。“患者体重比我重,我猜测可能是个男的。还有就不是广东人。”除此之外,他对受捐者毫无了解。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