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印度总统帕蒂尔带队来华掘金 受贸易逆差困扰

来源:国际在线
2010年06月01日13:27
印度期望中国向印度的医药产业打开市场。图为印度的一家药店

  本报特约记者/楼春豪

  印度总统帕蒂尔5月26日至31日的访华行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文化、商业等领域。引人关注的是,随帕蒂尔来访的有一个庞大的商贸代表团,囊括了来自印度企业界的60多位代表,这些代表分别来自汽车、制药、教育、能源、金融、基建、包装、软件等多个行业。有印度媒体评论说,帕蒂尔的这次访问不仅是“善意之旅”,同时也是“经贸之旅”。帕蒂尔有意打开中国市场,为印度扩大对华出口打下基础。

  驻华使馆首开经济处

  60余名企业家、3大行业协会的代表,帕蒂尔总统访华代表团的成员构成,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她此次中国行的一个重要议题:深化对华经贸合作。

  《经济时报》、《商业标准》、《金融快报》等印度主流经济媒体认为,“虽然只是一次释放善意的访问,但帕蒂尔总统没有浪费机会,而是寻求中国向印度的医药、IT和工程设备产业开放市场”。

  实际上,帕蒂尔总统在中国的行程安排也颇具深意:如果说访问北京在于释放积极政治信号、访问洛阳意在重温文化联系的话,那么访问上海则体现了印度政府希望挖掘双方经贸合作潜力的意图。据报道,帕蒂尔总统5月31日将在上海主持首届中印商业领导人自由研讨会,两国的市场准入问题将是讨论焦点。

  就在帕蒂尔总统访华前夕,印度内阁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在印度驻华使馆设立经济处,且经济处的级别较其他部门高一级。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声明,经济处“旨在提升对华经贸合作,充分挖掘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实现互利互惠”,其核心任务是“促进印度对华出口,挖掘商业和贸易领域新的合作点”。

  印度媒体分析说,虽然印中两国政府在过去几年都在尝试缓和贸易逆差问题,中国政府还在2008年首次组织企业赴印采购,但是,由于缺乏常设性的协调机构,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并未缓解。此次设立经济处,无疑是印度对华经贸政策的重大调整,为印度企业和商品进入中国提供了重要渠道。

  贸易逆差困扰印度

  近年来,中印经贸合作突飞猛进。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双边经贸额、投资额稳步提高,中国跃升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则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两国经贸摩擦却逐渐增多。“中国工人抢夺印度饭碗”、“中国产品威胁论”、“中印贸易失衡”等言论在印度甚嚣尘上,收紧中国劳工赴印签证、对华频频发起反倾销、禁止进口中国电信设备等事件接踵发生。

  贸易逆差是中印两国经贸摩擦的核心。自2006年之后,中印贸易失衡逐渐显现,且印度的逆差额逐步扩大。据印度商业信息及统计署与印度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386.4亿美元。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98.5亿美元,自中国进口287.9亿美元。印度商工部商务司司长夏玛曾抱怨说,印度在逆差问题上苦无对策。

  中印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中国是制造业发达的出口导向模式;印度是内需驱动的发展模式,制造业相对落后。因此,中国产品在印度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两国贸易结构不同是造成贸易失衡的另一原因。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印度对华出口主要是矿产品和贱金属。而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其制品,占印度对华进口额的74.9%。中国出口商品较印度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且数量庞大,自然会导致贸易逆差。

  对华贸易思路在变

  近几年,印度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思路相对消极,诱发了两国贸易摩擦。以反倾销为例,根据中国驻印度商务参赞处的数据,印度是对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涉案数量、金额和领域逐年增加。

  不过,在2010年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印度悄然出现了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的动向。无论是年初“中印经贸投资合作论坛上签署的《关于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抑或是近期在驻华使馆设立经济处,都表明印度思路在向促进对华出口转变。

  印度转变思路也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印度政府意识到,中印贸易失衡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并非政府简单干预所能解决。2009年初,印度政府起初限制进口中国玩具,最终不得不放弃,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商品的物美价廉是印度企业无法比拟的。近期,印度政府以“威胁安全”为由,试图限制或禁止从中国进口电信设备,也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反对。

  印度扩大对华出口也可顺势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目前,印度政府正酝酿在年底前出台制造业振兴政策,计划在2020年将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至35%,印度主要的工商协会也一直呼吁政府“出台清晰明确的制造业扶持政策”。打开中国市场,显然可以为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外部刺激。

  新闻点睛:坦然面对“印度赶超中国论”

  2009年,印度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保持了7.5%的经济增长率,令印度上下对经济增长前景非常乐观。2010年,这种乐观情绪转变成对龙象竞争的信心。无论是年初《印度时报》“2020年,印度超过中国”的报道,还是今年3月辛格总理“争取25年内保持年均8%-10%的增长率”的雄心壮志,都显露了印度对赶超中国的渴望与信心。

  对于印度“赶超中国”的言论,我们应该以一种坦然的态度来看待。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较印度的经济改革(1991年)提前约15年,也就是说,中国提前近15年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道路。因此,印度加快经济增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其次,经济的增长速度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而非一味攀比增长速度。最后,中印经济互补性强,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为中国相关产业进入印度市场提供契机,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楼春豪)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