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贫富悬殊的推手还有“零月薪”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2010年06月01日16:32

  贫富悬殊的推手

  还有“零月薪”

  ■广东广州 叶 扩

  表面上,“零月薪”是大学生求职心态更务实的表现,但根子里却是无奈的选择和走向下流社会的迹象。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认为,由于目前缺乏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教育投入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而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差别,已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推手。

  贫富悬殊,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收入存在一定差距,相对合理的差距,亦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能否认经济在迅速发展,我们也不能否认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和生活在改善,但是同时我们不能否认近些年来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实际上有恶化的趋势。特别是现如今的贫富悬殊,而且这一趋势正在危险地拉大。拉大的原因似乎很复杂,但根源还在于制度。易言之,贫富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贫富悬殊制度化、合法化。

  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另一个事实。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面前,所谓的精英阶层正在逐渐封闭,他们在社会资源上具有垄断的倾向,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巨大“资本”通过各种手段变现利益,甚至过多地垄断社会资源。而且,贫富悬殊的代际遗传性正日益明显,有人认为,代际遗传性的强弱就像检测阶层固化的试纸,越弱就表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越好,越强则表明社会阶层的强弱关系越稳固。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类似“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等标签的社会。处于底层的社会弱势群体,越来越难以获得通畅的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并且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缺乏有效的话语权,在利益表达上也难有舒展的平台,因而很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与之相反的是占社会少数的上层强势群体却拥有多数的社会资源,并在制度的安排上占据了话语主流,从而堵塞了阶层向上流动和分享社会财富的管道和机会,在生存空间和社会发展中形成“挤出效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既得的利益。

  有专家指出,在社会等级制阶梯中,我们的大学教育已经部分丧失了生产中间阶层的功能。贫苦人家根本没有钱送子女上大学,即使苦苦挣扎,大学毕业后,仍然要面临失业的危机。当然,要想不失业还得要经受“零月薪”的残酷考验:5月23日,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同时,硕士和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接受零月薪。

  这一现象与有钱人送子女上名牌大学,去国外留学,或是花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进垄断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面上,“零月薪”是大学生求职心态更务实的表现,但根子里却是无奈的选择和走向下流社会的迹象。

  因此,我们的社会似乎正在不经意地用制度编织着贫富悬殊的噩梦,而我们还是期待着会有一个“好制度”打败另一个“坏制度”。 ■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