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德总统突辞职显示精英与民众分歧:民众厌恶战争

来源:东方早报
2010年06月02日02:49
  几十年以来,从平民到政治家,德国社会各阶层对二战那段不堪历史的反思深刻而彻底,这种反思甚至有点不近情理。这是科勒的上述言论受到舆论围剿的社会背景。

  本周一,在没有任何征兆下,德国总统科勒召开临时记者招待会并宣布辞去总统职位,由此成为战后德国第一位主动辞职的总统。

  事情缘起于他十天前对阿富汗德军基地的访问。5月21日,科勒突访驻阿富汗德军3小时,并在次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像德国这样一个极其依赖外贸的国家,必要时采取军事干预也是保护德国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在过去的十天中,他因为这一言论而饱受非议。包括社民党、绿党和左翼党在内的反对党纷纷指责他的言论违宪,而同属基民盟内部的政治家也纷纷和他划清界限。

  从国内政治来看,科勒的辞职对德国政府没有真正实质性的影响。因为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总统一直设为虚职,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形象,只拥有象征性的权力。虽然如此,科勒辞职的真正原因,却饶有意思,很值得探究。

  表面上看,科勒有关阿富汗驻兵的言论碰触了德国二战后一个基本原则,即非军事化的原则。德国战败后,整个国家经历了一个彻底的反思阶段,“清算过去”、“永不发动战争”等政治语言被纳入国家基本法,拥有广泛的社会共识。

  几十年以来,从平民到政治家,德国社会各阶层对二战那段不堪历史的反思深刻而彻底,这种反思甚至有点不近情理。比如如果在出版物中公开宣扬军国主义或纳粹主义,那么该出版物作者就可以因违宪罪而直接受到起诉。这是科勒的上述言论受到舆论围剿的社会背景。

  但另外一方面,自冷战结束以来,德国的政治精英就一直在试图一步步地突破二战带来的约束。也就是说,德国在近二十多年一直面临着一个国家身份的转变问题。从一个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下的战败国,到一个完全拥有正常国家身份的欧洲或世界大国,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能否合理自主地向海外派驻军事力量是代表着一个正常国家身份的关键。

  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德国军队一直在《雅尔塔协议》规定的对战败国的限制中发展,即便在北约内部,德国也一直以一种“特殊状态”参与各项事务。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联邦国防军才第一次跨出本国,到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当时还饱受非议。自阿富汗反恐战争以来,德国派驻海外军事力量的底线得到进一步拓展,但其说辞仍然以维和或帮助地区重建为主。

  在这种背景下,因为所处的角度不同,德国的部分政治精英和国内民众对于海外驻军或动用军事力量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一方面是政治精英试图恢复完整国家身份的努力,一方面是整个社会性的战争反思和对军事力量的厌恶。

  在大部分德国民众看来,他们所能接受的海外驻军的最后底线就是维和任务。他们眼中的“士兵”概念甚至早已发生了概念上的演变,对他们来说,传统国防军士兵扛枪打仗的角色早已被新的维和任务取代。当这个底线被某些政治精英突破时,海外驻军话题马上就会被国内政治力量所利用,演化为党派竞争的焦点话题。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去年9月份,德国联邦国防军第一次修改行动准则,允许士兵更加主动、频繁地使用武器实施攻击性行动——而根据旧的守则,士兵必须在受到对方攻击后,才能采取与对方攻击程度相符的反击行动。去年新上任的国防部长古藤贝格也第一次在媒体中用“战争”形容在阿富汗的驻军任务。这两个事件都曾经在德国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德国政界人士、民众与媒体对其争论至今。

  从长远来看,德国迟早会成为一个拥有完整国家身份的欧洲大国,但德国民众对应用军事力量的厌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消除的。政治精英们必须言辞谨慎,以免不小心破坏既有的微弱平衡,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击。

  所以,科勒在这起事件中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受害者。从科勒的履历看,他根本没有任何从事党派政治的经历。在二战至今9位德国总统中,他是唯一一个非“传统政客”出身的总统。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学者和技术官员的背景,他才会在有关海外驻军这个敏感话题上直言不讳,引发了舆论的激烈批评。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身上缺乏政客的圆滑,他才会在面临激烈的舆论批评时果敢决断,出人意料地辞去总统的职位。

  科勒的辞职对德国其他政治精英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教训。德国如何在海外动用其军事力量,也注定还会在很长时间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话题。 史欣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