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彻底解决
"口渴"了。”5月31日上午,随着新津县兴义镇岷江村6组新沟渠的通水,该镇7条长达15公里的农田灌溉沟渠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该镇相关负责人坦言,“用水有保障,一年实现几千万元的产值没问题。”
这是新津县加快推进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新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生动实践。
从2007年以来,新津县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在坝区整治渠道172公里,在丘区整治山坪塘66座,新建微水池55口,标准化改造提灌站25座,新增蓄水12万立方米,改善灌面8.5万亩,基本解决了新津县尾水灌溉区农业生产用水难的问题,特别是丘区实施农村用水保障工程以来,新津县境内牧马山、长秋山丘区的用水得到基本保障。在今年的冬干连春旱中,这些基础设施发挥了显著作用。今年3月,新津县水务局被评为全省用水先进县,这是该县多年来首次获此殊荣。
创新思路大手笔建设坝丘水利设施
1公里的灌渠,蜿蜒在果瓜飘香的时令蔬菜基地里。兴义镇岷江村6组新沟渠今年4月份才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00余万元。
“你们别小看这条沟渠的建设,它既可以解决灌溉还可以排涝,进水口还设置了闸门、安装了启闭设施,如遇洪水来袭时,提前排涝或放下闸门……”新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以来,仅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就近亿元,除了上级下拨有限资金外,当地政府创新发展思路,撬动社会资本,解决水利建设经费。2009年以来,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地方自筹资金3800余万元,在兴义、花桥、文井、安西、新平等尾水灌溉区实施农田水利现代化工程项目第一期工程建设,共整治沟渠40公里,兴建沟渠系统配套建筑物2100多座(处),不仅改善、改良灌面7万亩,也为农村生态绿化、沟渠治臭、治污提供了有力的输水环境条件。
破解用水难题 增加发展动力
如果说,3年来全新锻造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让这座正在冲刺的现代山水田园城市有了更灵动的“血脉”,那么,解决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用水难题,则是为新津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水利建设把一个贫困村变了样。”新津县永商镇七星村曾是成都市有名的贫困村,而水利保障落后是制约七星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永商镇副镇长肖国志说,2007年5月干旱时,他来到七星村14组,当时这里的插秧面积还不到10%,90%以上的农田不能插秧,心急的村民硬是把他围着。
2007年底,七星村修建山坪塘等建设项目被立项,2008年底建成,大大地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用水问题。水源问题解决了,七星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来规模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接踵而来。现代农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七星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500余元,引进4家上规模的种养殖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