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名企有约》校花选拔赛火热开场,欢迎愿意参加这一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商、校园推广加盟……”近日,出现在网络上的一则“校花”选拔广告吸引了众多关注。主办方声称,对从各大高校选拔的“校花”,将进行拍卖。
“校花”一词,本已夺人眼球,贴上标签进行拍卖,其意何为?
校花拍卖活动的主办方,是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该公司一位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定位也很难。我们希望通过"校花选拔"这种形式牵线搭桥,开创一种人才选拔模式。”
据称,整个活动将设计诸多参赛环节,通过十几场比赛,让人才与企业全程互动,再评选出6个层次的校花——职场校花、综合实力校花、形象校花、演艺校花、校园校花、时代校花。然后,企业为人才定价,即所谓的“拍卖”。
据这位负责人称,因为目前是初步启动阶段,所以报名的女大学生只有几十名。他们下月起将深入南京各大高校设置报名点,还计划以参与选拔的女大学生们为班底,拍摄“百部校园青春剧”。“接下来还会有针对"校草"的选拔”。
拍卖校花,在网上已是热闹非凡。然而,记者在南京几所高校采访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对此却态度冷静,直言这充其量是有关企业策划的“娱乐秀”而已。
南京大学研究生小徐说,“校花”这个头衔本身就带有很多歧义,况且,哪个真正需要人才的单位会把这个空名头当回事呢?现在号称需要代言人的企业,不过就是趁机出一出风头,为自己作个宣传。南京师大本科生小赵认为,现在这样的选秀节目真是层出不穷,变着花样吸引眼球。炒作的成分太多,实质性的东西太少。
“2007年,某媒体在全国高校选拔校花,把娱乐化风气引入高校,引发了一波大学选"校花"热,引起社会的争议。如今变出花样,再搞"校花"拍卖,更为校花贴上了"价格"标签,成为一种赤裸裸的商品。”南京艺术学院宣传部长范卫东认为,学生面对这样的活动,应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价值判断,不能一味陷入娱乐和利益的浮躁之中。而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王少磊看来,“校花”拍卖,作为一个公关创意,虽然符合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语境,但面临着较大的道德风险,“如果社会大众不能接受,这样的活动最终只能走向失败。”(记者 郑焱 贾梦雨 汪晓霞)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