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大臣菅直人
财务大臣菅直人
三大候选人
日本政坛陷入了一个“怪圈”,更换首相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6月2日,上任刚满8个月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宣布辞职。同日,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也表示将辞去干事长一职。鸠山、小泽双双辞职导致日本政坛出现大地震。昨日,日本股市先涨后跌,日元开始走软,投资者对日本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学英国,小党上台?
“日本民主党必须重新开始。我们的政府必须重新出发。”在6月2日上午举行的民主党众参两院议员大会上,鸠山由纪夫眼含热泪发表辞职演说:“我期望在座诸位能实现这一目标。当你们成功之时,会想起此刻鸠山说过的话。我坚信日本民众也将会理解。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回忆。有一天我待在酒店房间里,突然一只小鸟飞到面前,这是一种在我的家乡经常见到的鸟,看到它,我仿佛觉得它是来告诉我,该是回家的时候了。”
鸠山是在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迁移和政治资金等问题导致内阁支持率急剧下滑、民主党内要求其辞职呼声高涨的形势下被迫辞职的。与上任时70%的支持率相比,现在鸠山17%的支持率的确少得可怜,甚至直接威胁到整个民主党今后的选情。
为了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做一些铺垫,或者维护其他同僚的利益,鸠山只能选择辞职。7月11日是日本参议院选举的日子,民主党内部把很大希望寄托在这次选举上,希望能够在参议院中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现在日美关系不是很顺畅,同时,在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民主党的成绩非常有限,这种情况下,民主党取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对于鸠山的接班人,全球各大媒体众说纷纭,不过被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当属63岁的现任财务大臣菅直人。但由于菅直人属于民主党阵营,外界认为鸠山的支持率跌至谷底可能对其带来负面影响。
民主党的颓势让日本自民党看到了希望,但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自民党获胜的可能性也不大。据日本时事通讯社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一些抛弃鸠山民主党的选民有倾向把选票投给一些小党。从前不久举行的英国大选结果来看,日本小党上台的可能性也很大。
政局乱,影响复苏
在全球经济因欧洲债务危机出现不稳定因素、日本经济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之际,鸠山、小泽相继引咎辞职引发的政局动荡使刚刚出现复苏迹象的日本经济蒙上新的阴影。
政局不稳首先可能会影响日本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劳动派遣法改正案、地球温暖化对策法案、邮政改革法案等都是民主党及其执政联盟的重要政策,如今社民党退出执政联盟以及在野党的掣肘使上述法案的审议平添许多变数。另外,本届国会闭幕日期是6月16日,众参两院的审议工作因首相辞职而暂停,在今后不足半个月时间里,民主党既要选出新党首,又要重新组阁,是否还有足够时间完成上述法案的审议也是一个疑问。
上述法案均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法案,不少政府及市场人士担心,这些法案如不能在本届国会如期通过,就有可能成为废案。政治混乱和政策不定使企业和市场无所适从,从而将影响经济复苏。
另外,日本政府原定在6月份出台的“新经济增长战略”也可能因政局变动而推迟。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被称为日本产业政策指针的“产业结构蓝图”,在企业投资和技术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如果因政局变动,“产业结构蓝图”不能全部反映到国家的“新经济增长战略”中,或“新经济增长战略”不能如期出台,均不利于企业开拓市场,从而影响日本经济整体复苏的步伐。
此外,政局混乱还将加剧海外投资者对日本政治的不信任感,进一步打击他们对日本投资的信心。近年来,由于日本国内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导致内需不振、市场萎缩,再加上政局变动频繁、经济长期低迷等因素综合影响,许多外资企业或撤离日本或减少在日本的投资。日本的内需、外需型企业也都一起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寻求在海外市场发展。这其实也是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降低法人税率、修改公司法和企业竞争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者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日本政府债台高筑以及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这些政策能否实施还是个未知数。
再亲美,对华不变
美国《商业周刊》认为,鸠山的辞职是美日关系重修旧好的象征,并认为鸠山有意疏离美国是其下台的主要原因。
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对日本政坛的影响正在扩大,从鸠山的执政命运看,美国犹如一只“隐形的手”在背后操控。美日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日本领导人不努力讨好美国,在位时间肯定长不了。
而在日本对华关系上,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认为,总体上看,日本政局的变动不会对中日关系造成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因为中日两国关系说到底是由两国根本利益决定的,也是受到两国民意支持的,就是中日两国要保持长久的、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虽然日本领导人在最近几年,特别是从小泉纯一郎内阁之后,在位时间都不长,而且也不是一个政党,但是在推动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问题上应该说还是一致的。”
刘江永说,据有关方面透露的消息,未来一周日本将产生新的领导体制。6月4日,日本将举行民主党党魁选举,选举完后,新党魁将代表民主党参加首相在国会的提名选举,这样就会产生新的日本首相。国际金融报